当前位置:鸿鹄范文网>共同富裕 >

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的心得体会1000字

时间:2022-07-11 08:0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的心得体会1000字,供大家参考。

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的心得体会1000字

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的心得体会1000字

 

 青平: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 作者:青岩

 2021 年 12 月 23 日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

 从目标属性来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毛泽东同志首倡“共同富裕”,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的大同之路,确立了“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的奋斗目标。邓小平同志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径图。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全局出发,积极谋划一体推进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把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共同富裕是一种历史发展的状态或结果,表现为全体人民都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是社会群体的整体富裕和单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

 从实践过 程来看,把握共同富裕要正确理解 “ 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第二阶段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两个阶段是互为支撑、一体协同的关系,而不是完全孤立的。做大做好“蛋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离开物质条件谈共同富裕犹如“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即。同时,切好分好“蛋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脱离合理分配,共同富裕就难以实现,甚至扩大“两极分化”,就可能走上发展的“邪路”。因此,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分配,强化政策引导和制度设计的规约功能,在“增富”中实现“共富”。

 从具体途径来看,实现共同富裕关键要抓好 “ 四个环节 ” 。实现共同富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进行的,重点要聚焦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环节的导向。一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持之不懈抓生产、强生产,巩固生产的根本性地位,特别是要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着力提高就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二要推动合理分配,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断健全按要素分配政策,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三要统筹谋划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聚焦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保持合理的市场流通效率区间。四要保障基本消费需求,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政策制度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基础生活需要。

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的心得体会1000字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

 1990 年 12 月,邓小平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同富裕问题越来越成为党和人民关注的核心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与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实问题,针对共同富裕提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重大思想观点,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和针对性的重大政策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开启了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一、从战略定位来看,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目标,更是政治任务

 共同富裕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基本理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马克思在 1857—1858 年的《经济学手稿》中写道,在新的社会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这是关于共同富裕的最早表述。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讲,社会主义通过发展社会化生产,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列宁在 1918 年 5 月 26 日的讲话中更直接地指出,要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这一点”。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坚定地把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共同富裕目标不断奋进的光辉历史。关于为什么要革命,1925 年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指出,“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新中国成立后,1953 年 12 月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为共同富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并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至此,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大踏步走上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同富裕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具体,日益成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可落实的现实任务。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新时代的内涵之一就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并指出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到 2035 年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党的十九大清晰地擘画了共同富裕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求到 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并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全会第一次把共同富裕作为一种明确、全面、现实的目标直接提出来,并为共同富裕设定了时间节点,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

 2021 年 1 月 11 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一重要论述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极端重要性与现实紧迫性。

 从根本上来讲,共同富裕是民生问题,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改革开放 40 多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但是,发展带来的问题依然不少,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比较明显。2019 年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 0.465,仍处于 0.4 的国际警戒线之上;低收入群体占全国居民家庭数的 40%;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较大问题仍客观存在。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一些群体心态容易失衡、社会容易失序,社会矛盾就会不断加剧,进而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惠及人民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只有坚

 持共同富裕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才能取得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从而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不断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可以说,能否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决定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成败。

  二、从基本内涵来讲,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富足,还要追求更高质量、更高品质的美好生活

 “富裕”单从字面上来讲,是指物质层面的丰裕、丰富。但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共同富裕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社会的描绘,富裕应该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并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随着时代的发展,共同富裕的内涵不断丰富与拓展。新中国成立后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在人民尚未摆脱温饱的情况下,首先要解决经济发展上的问题。因此,在提到共同富裕时,更侧重于物质上的“富裕”。但这并不代表忽视共同富裕的精神层面。邓小平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反复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要坚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有机统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十几亿中国人民摆脱了物质短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都极大丰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内涵向追求更高质量更高品质的美好生活、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不断扩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新时代的共同富裕之路是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全方位和全过程,涵盖经济发达、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等方方面面。到那时,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每一个人都能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每一个人都能享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因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2035 年远景目标的落脚点就是,“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时代赋予共同富裕以更丰富、更多元的内容,但其基本内涵和根本目标没有改变。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始终如一的价值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恒不变的奋斗目标和根本原则。

  三、从实现方式来讲,共同富裕不仅要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

 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它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根本前提。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当然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关键。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刮“共产风”,国家和人民都遭到重大损失。事实证明,离开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的进步谈共同富裕,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共同富裕客观上要求消除两极分化,它以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为基本导向。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后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但同时他也强调,经济发展“决不能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为此,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把按劳分配跟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确立为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从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再到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收入分配政策逐步调整,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缩小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避免两极分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不断把中国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做强、做优,这是实现“大河有水小河满”的重要前提。不论任何时候,“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的第一要务,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

 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还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十八大以来,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作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并且提出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的“两个同步”。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把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打出了完善分配制度、提高人民收入的“组合拳”,既提出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也强调完善二次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的调节力度,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还注重发挥三次分配的作用,用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这三次分配既各成体系、顺畅运行,又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在这种分配体系下,努力推动“两个同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着力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总之,做大“蛋糕”体现的是经济发展实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分好“蛋糕”体现的是制度优越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辩证统一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四、从重要意义来看,共同富裕不仅是造福人民,还是贡献世界

 中国经济发展、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不仅造福人民,更惠及世界。1919 年,毛泽东就说过,“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新中国成立后,他也指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强调,“中国把自己的发展看作是对人类贡献的问题,是保证世界和平的问题”。在他看来,中国越发展,对世界的贡献越大,到 20 世纪末,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小康社会,“中国就可以对人类作出更多一点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提出共享发展理念,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了新的一大步。2012 年底,我国有 9899 万贫困人口,到 2020 年底全部脱贫,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完成,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同时,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 13 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 10 亿人,民生福祉得到显著提高,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走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为世界繁荣贡献了力量、提供了中国方案。精准扶贫基本方略的巨大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中国不仅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还积极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享发展理念、稳步推进的战略部署、精准扶贫的科学策略等一系列重大思想与举措,都具有世界性、普遍性的实践意义,为那些决心摆脱贫困、实现富裕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始终站在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高度,以实际行动承担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使命,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人类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可圈可点的中国贡献。

 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征程已经扬帆起航。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磅礴伟力,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的心得体会1000字

 

 正确理解共同富裕内涵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不断前行。

  多层次理解共同富裕内涵

  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即通过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通过缩小区域、城乡差距实现全域性共同富裕,通过共建共治人居环境和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是就享有主体而言,共同富裕是“全民共富”。共同富裕不是指总量富裕、平均富裕,而是全体人民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而是允许且认可富裕时序的先后性。事实上,合理的收入差距能体现劳动者能力和贡献的差别,有助于鼓励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激励水平,刺激经济持续发展。

 二是就实现前提而言,共同富裕是“共创共建”。共同富裕不仅要保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人人尽力,还要让共创财富的人共享财富。因此,实现共同富裕需要进一步缩小因城乡差别、区域差别、行业差别而导致的收入差距,减少人民群众在就业创业、健康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机会不平等,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的现代化社会。

  三是就评价内容而言,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共同富裕代表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五位一体高度综合协调的状态,不仅要满足人民的“物质富裕”需要,也要满足各种“精神富足”需要,如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需要,享有公共服务、接受教育、充分就业的社会需要,享有美好宜居环境的生态需要等。

  四是就长期目标而言,共同富裕是“共同致富”的能力。可持续的创富能力和协调发展的能力,才是推进、实现和维系共同富裕的推进器和导航仪。因此,共同富裕不是简单地分配财富,而是要持续提升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力,加大对教育和健康的投资以赋能人力资本,加强社会组织、社会联系以赋能社会资本,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促进社会关系更加和谐健康。

  五是就发展过程而言,共同富裕是“逐步共富”。共同富裕代表了人类对未来发达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美好想象,需要漫长的探索过程。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逐步实

 现。共富观念的确立、社会经济制度的完善、基础条件的改善、致富能力的提升、实际占有财富状况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实现共同富裕是个动态过程,需要遵循规律、逐步解决。追求共同富裕没有终点,因为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即使实现了共同富裕,经济社会发展依然还有巨大向上空间。

  多领域推进共富进程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基本目标。随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紧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问题,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为主攻方向,多领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坚持科学衡量,树立全新“共同富裕观”。一要建立全新共同富裕观。改变以往用收入代替财富、以物质衡量财富的旧观念,将物质财富、精神追求、宜居生态等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纳入其中。从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评估人民真正享有的“财富”,搭建全面衡量共同富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二要体现中国特色。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三要树立国际视野。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富裕课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坚持共享性增长,实现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一是注重增长。健全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线形成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注重共享。聚焦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关系民生、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推动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三是注重保障。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

  促进高质量就业,实现多渠道增收。一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着力提高就业匹配度和劳动参与率,关注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等人群,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二是健全终身技能培训制度。通过持续大规模培训拓展技术工人上升通道,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和技能等级认定渠道,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三是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四是多渠道增加收入。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享比例。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完善小微创业者扶持政策,支持个体工商户勤劳致富。

 提升再分配效果,促进共同富裕。一是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在“调高、扩中、提低”方面持续发力。二是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遏制以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获取收入。三是调节财产存量差距。出台针对性更强的资本税和财产税相关政策,防止财产性收入差距过大。四是保持对资本适度管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约束资本的过度空转、过度流动与无序扩张,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

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的心得体会1000字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的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该如何理解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 1 如何理解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内涵?

 从社会政策视角看,共同富裕立足于共同权利、生成于共同发展、实现于共同享用。也就是说共同富裕意味着全体人民的共同权利覆盖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共同享用、共同处置机制覆盖了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社会制度、基本文化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正如邓小平强调的,“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只有公有制才能保障全体人民的共同权利及其实现机制。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表述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再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洞察,“共同富裕”主要体现为“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共同劳动的成果”“共享

 改革发展成果”等。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内涵超出了单纯的物质丰富范畴,而是全国人民共同创造和发展的总体成果,是包括政治权利以及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福利的全结构福祉。如绿色生态发展为民众提供了公共环境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价值可以更广泛转化为人民的共同财富和福祉。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早就创造出了巨量物质财富 ,但为什么。

 没有实现共同富裕?原因在于私有制的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国家人民没有共同权利,所以,资本主义发展成果不可能为全体公民共享,而成为了一种“异化”人类的物,它“在承认人的假象下,无宁说不过是彻底实现对人的否定而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共同富裕的系列论述建立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之上,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文化“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基调,注定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以培养“财主”品性而自居,而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内在逻辑的进取。

 所以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不能简单理解为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的中和转移,而应该是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全结构福祉。

 2

  共同富裕具有不同阶段性特征

 1953 年,由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首倡“共同富裕”,其是指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通过引导广大农民走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合作化道路而达到城市工人生活水平的过程和结果。

 所以,共同富裕是个相对概念,“会经历一个由初级共同富裕到中级共同富裕再到高级共同富裕的历史”,在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逐步推进的过程中表现出不 尽相同的内涵,体现出历史阶段性特征。

 共同富裕基于的共同权利是一种个人权利集合而成的总体性权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权利对个人的保障机制是以机会平等为特征的过程公正和以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为条件的结果公正。所以,共同富裕不是均等富裕。即使进入文明程度极大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由于每个公民的需求存在差异,福祉在客观上也不是

 平均分配的。所以, 共同富裕无论在哪个发展阶段都不是简单的“均贫富”。基于个人机会平等的过程公正和基于有条件或者有选择差异的结果公正,是最大程度保障公民发展和共享权利的中国特色共同 富裕思想的重要机制。

 那么, 如果我们认为共同富裕始终都是有差别的富裕,这个差别的容忍度有多大呢?在中西方的哲学体系中,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公民都认同个人权利和个人自由,但同时都意识到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伸张会对他人的权利和自由产生影响,因此会遇到来自他人的社会容许和制约,即对权利和自由的容忍度。所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没有绝对的个人权利和自由,而只存在胡适所指出的“容忍的自由”和容忍的权利。同理, 共同富裕设置中也存在一种可以容忍的差别。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中我们可以得出, 如果差别从过程上是由剥削机制产生,或者从结果上造成两级分化,那么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所能容忍的。所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们首先消灭了剥削和绝对贫困。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也表现出了对绝对贫困的不容忍,通过以福利国家制度或者社会保障体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政策体系为贫困者提供了基本物质保障和社会支持。

 但是,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安排只能提供基本生活所需,不能解决

 私有制剥削根源所导致的财富集中和两级分化问题。

 3

  共同富裕有哪些观察指标?

 消灭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推进共同富裕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 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

 富裕是人类在比较体系中界定的一种生活状态,所以不但具有不同发展阶段的历时性,更具有当下比较水平的现时性。新时代的富裕在内涵上是全结构福祉,但在操作化测量时,学术界和政策部门一般用家庭恩格尔系数、人均国民收入来观察富裕的程度, 用收入基尼系数和财富基尼系数指标来观察富裕差距即平等水平。其中暗含的假设是,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其全结构 福祉也越高;年度收入分配和长年积累财富的基尼系数越大,全结构福祉的差别

 不平等也越大。

 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一般用来测量从贫困到小康生活水准的变化,2019 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为 28.2%,达到联合国 20%—30%的富足标准。2019 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 10410 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但与富裕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如同年日本和美国人均 GDP(略高于人均国民总收入)分别达到 40247 美元和 65281 美元。所以,从恩格尔系数和人均国民总收入来看,我国目前处于从衣食住行富足的全面小康社会向富裕社会迈进的阶段。

 基尼系数用来测量年度国民收入或长年累积财富的不平等状况。2019 年,我国收入基尼系数为 0.465,虽然低于美国 2018 年的 0.485,但持续多年高于 0.4 的收入差距警戒标准,说明当前我国每年社会生产的分配结果仍然在制造着收入不平等。2019 年,我国长年累积的财富基尼系数为 0.702,虽然远低于美国的 0.852,但明显高于日本的 0.626,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确实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而且积累的家庭财富已经不可小觑。

 消灭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初步 形成了纺锤体社会结构,也建构了步入初等共同富裕的保护性社会机制,为向共同富裕持续迈进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政策保障,然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依然任重道远,需要

 全党全社会付出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的心得体会1000字

 

 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路径 2021 年 12 月 15 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其中首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我们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逻辑,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和发展路径,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

 正确认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共同富裕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共同富裕既和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也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防止收入差距扩大、社会稳定发展等有密切关系。

 从理论内涵来说,共同富裕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方面,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价值观的重要体现。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社会特征时指出,资本主义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其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从而导致社会财富分配出现两极化和分配不公;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理念和价值,就是社会

 主义按劳动贡献大小分配,实行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的原则。因此,社会主义从本质上就是要消灭剥削、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这也是为什么社会主义不仅在制度上优越于资本主义,而且在价值观上也是超越资本主义分配不公和两极化,主张收入公平和分配正义。这一点,也正是社会主义为什么始终保持生命力、吸引力和活力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共同富裕本质上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运动规律,因而具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

 共同富裕,实际上可以从共同和富裕两个方面加以理解。富裕讲的是生产力发展,也就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与发展,而共同则是体现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就是社会群体、劳动者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因此,共同富裕既体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体现了社会生产关系运动的内在要求,十分深刻地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和统一的发展。所以,共同富裕也就必然反映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的科学内涵。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包含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内在统一,也必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在认识和处理共同富裕的问题时,

 要防止出现如下几个方面的认识误区。

 一是防止只强调分“蛋糕”,而忽略如何做大“蛋糕”,认为经济增长已经到了新的阶段,工作中心就应该着重处理收入分配问题,这就容易把增长与分配的内在统一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统一关系割裂开来。

 二是防止只强调公平,而忽略效率问题,认为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主要是效率优先,现在应该强调公平优先,从而把公平与效率对立起来,出现所谓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简单二分法思维,这显然不符合“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三是防止把长期问题、战略问题短期化操作,从而在实际工作中一蹴而就,甚至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显然,扎实有效推动共同富裕发展,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既要做好长期准备和战略谋划,又要有实际行动,尽力而为。

 四是防止所谓“杀富济贫”的错误思潮和认识,干扰和影响我国收入分配改革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尤其是要防止把发挥第三次分配在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误读甚至曲解为“杀富济贫”。我们提出鼓励和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这是从我国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也是有利于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和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双重目标。

 把握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共同富裕顺应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新发展要求和新发展规律。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新发展阶段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亟待我们加快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重大问题。这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共同富裕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要求。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聚焦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线,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加快推动共享发展必然成为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

 共同富裕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来说,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然加快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劳动者报酬在 GDP 中的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从而使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成为可能和现实。从经济学理论来说,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要提高居民消费,就一定要增加居民收入,为消费增长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具有 14 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这个优势的发挥,主要就是要提高居民消费空间,从而让最终消费需求成为内循环的基本力量,这样才能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重塑中国经济的新优势。因此,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来说,加快推动共同

 富裕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推动共同富裕也具有世界示范意义和积极影响。当前,全球范围内收入不平等正在扩大,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财富与收入增长的两极化现象正在日趋严重。这也是为什么反对全球化的声音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出现逆全球化思潮的深层次根源所在。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率先提出加快推动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发展,本身也是向世界彰显我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契机,同时也为全球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因此,加快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也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和示范引领作用。

 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显然,在未来发展中,最重要的就是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第一,加快推动创新创造创业发展。就业不仅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积极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高度统一,防止增长与就业脱轨,出现无就业的增长。为此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中,需要更加关注关心就业增长,尽可能实现充分就业,确保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就业。

 第二,坚持和完善基本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体制机制。进一步明确初次分配中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充分体现初次分配中的效率导向作用,真正实现初次分配的要素配置原则和最大激励作用。就目前发展而言,核心问题就是要加快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规范要素市场秩序,推动收入分配来源多元化的同时,也要规范化、透明化;坚决取缔一切非法收入,形成合理的充满活力的初次收入分配秩序和规则。

 第三,改革和完善二次分配与转移支付的体制机制,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明确二次分配充分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进一步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发挥税收等杠杆在调节收入差距、消除分配不公的积极作用。坚决消除二次分配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机会不公平、权利不公平和规则不公平等现象,形成与促进共同富裕发展相适应的再分配体制机制。

 第四,积极鼓励和发挥第三次分配的积极作用。第三次分配实际上就是指政府积极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既是我国社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第三次分配作为一种补充性的分配手段,其发展背后还需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需要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

 第五,加快改革和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制和体系,发挥广义的经济分配体系和公共政策在促进共同富裕发展中的

 积极作用。收入分配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收入差距大小的问题,本质也是一个关系机会公平、权利公平和规则公平的重大问题。因此,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从而发挥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实现机会公平、权利公平和规则公平方面的重要促进和引领作用。

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的心得体会1000字

 

 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们进一步准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探索在新的征程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路径,具有重要作用。

 准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可见,共同富裕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

 共同富裕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改革开放,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为了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思考共同富裕不能局限于经济收入,而是要把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考虑进来。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既要不断增加经济收入,又要确保精神是富有的、生态环境是友好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不是没

 有差别的同步富裕、同等富裕,不是劫富济贫,不是养懒人,不是城乡和地区差异彻底消失,而是通过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发展来共同分享整个国家进步的成果,也就是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逐步富裕。

 共同富裕既是奋斗的目标又是历史发展过程,要把握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公平和效率的关系。要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不能指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达到非常理想的状态,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才有可能把事情办好。我们要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要量力而行,不能犯急于求成的毛病,不能脱离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不能超越发展水平。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能为力和无所作为,而是要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尽力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共同富裕要强调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坚持全国一盘棋。共同富裕是我们的方向和目标,在实现过程中总是会有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先富起来,总是会有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那么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就有责任来帮助后发展起来的人和地区,形成先富带后富的前进局面。比如,中央通过转移支付等多种方式帮助落后地区发展,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落后地区,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来帮扶落后地区等。党的十八大

 以来,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举措。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发挥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有系统观念,要从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思考这个问题,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把握这个问题。要抓紧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对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经验要注重挖掘和总结,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积极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的发展成就,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

 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虽然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问题,但完全有条件进一步推动解决这些问题。

 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经验和启示看,社会公平问题处理得好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序。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对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非常重要,尤其对我们这样拥有 14 亿多人口的大国至关重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问题。

 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很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共同富裕就无从谈起。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了,物质财富的“蛋糕”做大了,才能更好地分配,也更有分配调整的回旋余地。因此,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调动各方面创新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靠勤劳实干兴邦,靠勤劳实干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

 在做大“蛋糕”的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此,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

 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通过深化相关制度改革增强初次分配的公平性。初次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分配秩序和分配结果,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一是合理安排劳动、财政收入等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发挥财税和金融资源的调配作用,稳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二是完善工资形成和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营造全社会崇尚劳动、勤劳致富的社会风尚。三是通过改善创业环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出多样化的理财工具等,拓展居民收入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四是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合法致富,促进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五是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研究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

 通过深化相关制度改革加强再分配的调节性职能。一是完善税收制度,包括完善税种、合理确定各类税种的税基和税率、完善收入和财产的个人申报制度和税收监管制度、严格税收执法等。二是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重,构建以一般转移支付为主、专项转移支付为辅的模式。三是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突出重点并

 加强薄弱环节。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四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兜底救助体系、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五是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完善有利于第三次分配的法律和法规、有效的民间组织监管机制、慈善捐赠的税收减免制度,积极发挥第三次分配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通过深化相关制度改革增强配套制度的保障性职能。共同富裕离不开分配起点的公平化、分配秩序的有序化、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化,是各主体、各层面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状况合力作用的结果。保障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涵盖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包括公平教育制度、充分就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公平竞争机制、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普惠金融制度等。保障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对于分配秩序、分配格局等具有重要影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的心得体会1000字

 

 正确 理解共同富裕 心得 体会

 近来各大媒体有关浙江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报道,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透过这些文字和镜头,人们对共同富裕的目标愿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和决心。

 共同富裕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党中央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但客观上看,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发展质量效益有待提高,这些都与共同富裕的内涵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基于当前实际,共同富裕在短期内还难以全面铺开,迫切需要选取部分条件相对具备的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在此背景下,今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赋予了浙江率先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

 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有基础、有优势的。从主要指标看,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连续 20 年、36 年居全国各省份第一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 1.96,远低于全国的 2.56,是全国唯一一个所有设区市居民收入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当然,除了富裕程度高、发展均衡性好之外,当地干部群众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

 也是“加分项”,从这里创造的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行政审批“最多跑一次”等诸多改革经验在全国广泛推广。

 浙江今天的成绩,是几代干部群众接续奋斗的结果。未来,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同样不会一蹴而就,仍需要保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的干劲,在新赛道上勇闯“无人区”、在优势领域里跨出“舒适区”、在克难攻坚中勇蹚“深水区”。正如浙江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多个场合所指出的那样,共同富裕绝不会从天而降,共同富裕首先要共同奋斗!

 之所以强调共同奋斗,是因为共同富裕不是总量富裕、平均富裕,而是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石的共同富裕,是在普遍富裕基础上的有差别的富裕。换言之,共同富裕的前提是做大做好“蛋糕”。

 在我国,共同富裕是涉及逾 14 亿人口的伟大事业。要在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上实现共同富裕,意味着我们须付出加倍甚至数倍的努力。要树立“创新致富、勤劳致富、先富帮后富”理念,鼓励劳动者通过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增收致富,鼓励后发地区在深挖潜力、增强动力、释放创新活力中跨越发展,通过自身努力和相互帮助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之所以强调共同奋斗,是因为共同富裕不只是物质上的富裕,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跃升,是高度共建共享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不是单一的社会发展概念,而是一场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标志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场社会变革中,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局外者,也只有通过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才能真正实现人人享有。需要指出的是,共同富裕虽强调人人享有,但决不是靠政府大包大揽,更不允许出现“养懒汉”“等靠要”等现象,共同富裕必须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低层次共同富裕向高层次共同富裕迈进。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全面小康建设,我们交上了一份高分答卷,实现共同富裕,将是一场新的赶考之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战略目标 正确理解 共同富裕 途径

版权所有:鸿鹄范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鸿鹄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鸿鹄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80617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