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企党建品牌建设的思考与探索7篇

时间:2022-09-07 14:35:05 来源:网友投稿

新形势下国企党建品牌建设的思考与探索7篇

新形势下国企党建品牌建设的思考与探索篇1

  ‍从监督主体上看,外部有出资人监督、监事会监督、外部审计监督、专业机构监督,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国有企业健全“一把手”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的探索与思考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人民把国有资产交给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是莫大的信任。要突出监督重点,强化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作为“关键少数”,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特别是“一把手”地位特殊、作用重要。健全“一把手”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既是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更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现实需要。

  一、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一把手”在领导班子和整体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人、财、物的决定权、审批权、支配权,权力大,责任和压力也大,是最难监督,也是最需要监督的对象,既是监督工作的重点,也是监督工作的“老大难”“普遍难”问题。

  1.制度建设滞后,执行乏力

  目前,国有企业逐步建立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对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有些制度仍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存在着“四多四少”的问题:一是贯彻上级要求政策性内容多,本单位具体操作措施少,存在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现象,未能明确哪些不能做;二是笼统条款、粗线条规定多,具体程序和标准性的内容少,伸缩空间较大,未能明确应该怎么做;三是强调制度建设多,要求落实执行抓得少,但未能明确谁来惩戒、怎样惩戒,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四是依靠领导人员自觉自主的多,通过制度和流程系统管理的少,以信任、要求代替了监督。

  2.覆盖范围不够,仍有盲区

  从监督主体上看,外部有出资人监督、监事会监督、外部审计监督、专业机构监督,内部还有企业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形式。由于工作重点和监督方向各有侧重、在方式方法上既有交叉又有平衡,相互配合协调程度还有待提高,存在监督盲区,以致出现钻空子、打擦边球等现象。注重对“一把手”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轻视在思想品德、生活作风方面以及八小时之外社交圈、生活圈的监督。

  此外,面对逃避监督、反调查等现象,缺乏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3.业绩导向单一,重用轻管

  部分人认为,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经营指标,企业管理人员都是层层选拔考察,经过多岗位锻炼,素质高、能力强,只要完成指标就是好干部,不需要监督。即使出现问题也是小事小节,特别是在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同声音,会触动利益引起不满,提醒注意就行了,没有必要深究。因此,存在着重使用、轻管理,“管得着”却“看不见”,甚至只用不管的现象。

  4.透明程度不够,无从入手

  企务公开制度对扩大职工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个别企业认为信息公开得越少,越不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涉及领导的信息,职工知道得越少越好。因此,选择性公开、回避性公开、象征性公开、纲要式公开、简单化公开等现象普遍存在。此外,由于工作性质和岗位分工的不同,职工代表和普通职工对本企业的重大决策以及决策流程缺乏深入了解,对企业的经营、财务以及企业领导人有关情况等缺少细致了解,无法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即使想监督也不知从何处入手。

  5.权力相对集中,不敢监督

  企业“一把手”不仅掌握班子成员以及下属员工的分工分配和考核权,还可以直接向上级主管领导汇报工作以及班子成员状况,因此,员工监督“一把手”,特别是提反对“一把手”的意见,往往怕“穿小鞋”,引起上级误会,被认为“搞不团结”,影响自身工作。同时,在集体研究过程中,企业“一把手”具有召集会议、主持会议、引导发言、拍板决策、审定纪要等权力,有时员工即使提出不同意见,也未必完全能被采纳,因此存在不敢讲、不好讲,少说话、多点头,无原则一团和气的现象。

  6.自律意识不强,回避躲闪

  有的企业“一把手”认为自身责任大、风险大、压力大,必须具有“绝对权力”,才能有效推动工作,不愿接受监督;有的认为自己劳苦功高有成绩,为企业为职工付出很多,身正不怕影子斜,不需要监督,认为上级监督是“产生怀疑不信任”,同级监督是“别有用心不团结”,下级监督是“吹毛求疵找茬子”;也有个别人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回避躲闪,揣着聪明装糊涂;还有的甚至是独断专行,把企业当成“自留地”,议事不讲规则,决策不讲程序,“三重一大”制度流于形式。

  二、问题的根源探析

  1.权力制衡机制亟需完善

  由于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要求落实程度不够,再加上权力公开运行透明程度不够,需要分权、限权、集权相统一,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权限,建立完善符合实际、科学规范、制约制衡机制,加强和改进对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抓好制度的执行落实,真正把权力锁在制度的笼子里。

  2.综合监督网格亟需构建

  外部监督分工不同,各有侧重;同级监督机构受“一把手”的直接领导,在思想上存在着畏难情绪,工作时患得患失,过分重视自我保护;下级监督又知情甚少,不知从何入手,因此,需要织密监督网格,构建全方位综合监督体系,促进权力运行阳光透明。

  3.领导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由于“一把手”的特殊“地位”,对其政治能力、道德修养、业务水平、担当精神有着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能否依法依规开展工作、公正民主行使权力,对企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按照“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20字方针,培养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4.社会因素影响依然存在

  在市场经营过程中,企业间的商务行为还不够规范。为了追求企业利益达到经营目标,企业“一把手”在对外交往沟通、协调关系过程中,有时会效仿攀比、迎合应酬,做出违规的安排,发生不廉洁行为。

  三、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1.规范权力运行,完善分权制衡机制

  按照权力与责任相统一的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明确权力层次、职责和权限,形成领导班子成员内部相互制约和协调的权力运行闭环系统。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合理划分,优化配置,实现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以分工负责制为基础,进一步分散决策权。推行“不直接分管”工作机制。“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工程、采购等具体事项,依据管理制度要求,按照职责逐级审批,提请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形成“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运行机制。“不直接分管”既不是“架空”,也不是“不管”,而是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作用,使其责、权、利对等,确保班子成员在分管工作上有职责、有话语权,促进管理重心下移。班子成员既要尊重支持“一把手”开展工作,又要敢于承担责任,发表意见建议,发挥监督制约作用。明确“一把手”权力清单。权力公开运行是一切监督的基础,根据“一把手”的工作职责、权限、责任,在不违反政策的前提下,围绕决策内容、形式、程序等事项,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锁定底线,界定边界,明确“一把手”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如何行使职权,做到行使权力有标杆、群众监督有依据,扎紧管权、限权的制度笼子,切实纠正在执行规章制度上的特权行为。

  2.构建监督网格,促进权力公开运行

  由于企业内外监督部门专业不同、职责不同,各自关注点、着力点也有不同,在履行监督职责时,既有交集又有独立,而且分别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点。因此,要统筹内外,做好顶层设计,以“三重一大”决策事项为抓手,突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财经制度的落实、选人用人、采购销售等关键环节,形成各方联动、相互配合、协调推进机制,做到“三定、五结合”。“三定”,即定责、定期、定向。“定责”就是各监督部门结合实际,明确职责,找准发力点;“定期”就是排定计划,突出重点,有序安排,抓住时间点;“定向”就是围绕生产经营的重点、上下关注的焦点、热点和敏感点开展专项督查监察,主攻关注点。“五结合”,即法律监督与纪律监督(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专业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工作监督与生活监督相结合、事后结果监督与过程预防监督相结合。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监督作用,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不断扩大和保证职工群众对企业管理的知情权、发言权、评价权,拓宽职代会民主监督渠道。通过开展职工民主议事、征集合理化建议等形式,保证职工群众有序参与企业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要深化企务公开工作,提高权力运作的透明度,逐步解决群众“无法监督”的问题,促使“一把手”自觉接受组织和职工群众的监督,养成在监督下行使权力的习惯。

  3.聚焦关键少数,提升综合履职素质

  一个守纪律、懂规矩的“一把手”,是解决监督难的基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动摇,按照“以德为先、德才兼备”标准,把好选人用人入口关,真正把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将贤才选拔到“一把手”岗位上来。坚持“一把手”交流轮岗制度,改进和完善干部考察、年度考核办法。坚持教育引导提升素养,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积累、职务升迁而自然提高,而是需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不断修行。坚持理论教育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促使“一把手”时刻牢记组织的重托,自觉把职工群众放在最高位置,以岗位为平台,干事有担当,履职有作为。抓好廉洁教育管理,促使“一把手”树立敬畏权力责任,慎独、慎初、慎微,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站稳清廉立场,不越雷池,不乱章法;适应在“放大镜”下开展工作,在“监控探头”下行使权力,以平和心态接受组织和职工群众监督,努力在监督下干成事、干好事;牢固树立法治理念,把握“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要求,坚决防止不作为、乱作为。注重思想教育与从严惩戒相结合,推动巡视巡察、经济责任审计、效能监察、专项检查常态化、制度化,做好成果运用和转化。同时,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渠道,运用好追责利器,做到违纪必究违法必惩,形成“不敢腐”的高压态势。

  4.落实民主制度,全面加强党建工作

  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维护集体领导,“三重一大”事项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在决定重大事项时,实行“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度,会议过程中不做引导性、暗示性发言。完善落实“一把手”定期向党委会汇报工作制度、述职述廉制度、个人事项申报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以及民主生活会制度、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等行之有效的制度,用制度的强制力约束“一把手”的履职用权行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充分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看见不对就大胆讲出来,发现错误就及时提建议。开展自我批评要深刻剖析自己,敢于揭短亮丑,找准病灶,不遮遮掩掩、避重就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促使“一把手”时刻牢记党员身份,真正做到掌权为公、用权为民,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

新形势下国企党建品牌建设的思考与探索篇2

  采取依托支部集体学、依托中心集中学、依托自身自主学等方式和载体,逐渐建起了流动党员定期学习教育的好制度,下面是天涯涛源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精选2022年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径的思考与探索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为解决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题,****县积极探索创新,把准流动党员流动规律,于20**年在**城区设立**县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同步成立临时党支部**个,基本实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探索出一条加强流动党员党组织建设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路子。

  实施“组织覆盖行动”,让流动党员异地安“家”

  20**年*月,**县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在**市城区成立,这也是**市第一家由县级党委成立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机构,成立的初衷就是要给在外“漂泊”的党员们“安个家”。

  “**县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的成立,让我们这些身在**的老党员又有了主阵地、有了归属感,找到了家的感觉。”20**年*月**日,一群退休老干部到服务中心参加庆祝建党100周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书法剪纸展,动情地表达了感激和欣慰之情。流动党员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已多次组织类似活动。20**年“七一”期间,组织开展了“七个一”系列活动,去年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线,又组织开展了十多项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活动,更加坚定了广大流动党员矢志爱党爱国、奋力追赶超越的信念和决心。

  一直以来,很多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由于远离流出地党组织,又无法及时融入流入地党组织,不少成了“口袋党员”“隐形党员”。他们打拼数载,在事业上闯出一片新天地,但由于远离所在党组织,无法正常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缺失的归属感常让他们心有不安。

  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为真正给流动党员“筑巢安家”,让流动党员有家可回,**县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突破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的区域局限,从找全党员、健全组织、强化联络三个方面入手,全面组建流动党员新家庭。

  一是找全党员。坚持在流出地以镇村、在流入地以街道办及社区为单位,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对流出党员进行“地毯式”排查,按类别分层次建档立卡,纳入流动党员数据库,下发《流动党员活动证》,实行定期登记与动态调整相结合。每季度末月**日前,由乡镇将党员流动情况报县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县流动党员服务中心依据乡镇上报数据进行核查比对,及时对数据库进行动态更新,确保流动党员一个不落纳入管理范畴。

  二是健全组织。按照便于参加组织生活的原则,根据流动党员工作、居住、生活等情况,采取相近区域组建的模式,成立**个临时党支部,每个支部对应党员聚集的社区成立若干临时党小组,配置了支部书记、委员和信息员。

  三是强化联络。建立流出地包片人、支部书记和委员共同联系流动党员工作机制,上线**州党建开设了党建引领、积极倡议等栏目,每个支部建立一个微信群,中心工作人员每名定向联系一个支部,定期下沉走访,与流动党员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失联、管理无盲区。

  着眼于更加有效地管理服务好流动党员,**县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积极探索与**街道办事处党组织达成流动党员双向管理协议,明确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需要承担的职责任务,构建形成“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活动共抓、作用共促”的双向管理模式。今年,已经与**区**路街道**路社区建立了长效沟通联络合作机制,先后到流入地社区就报到、讲党课、开展活动等事宜对接**余次、与该社区联合开展志愿服务、送红色故事、读书分享座谈等活动*次,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上走出一条新路。

  建组织、强阵地,是做好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础。流动党员党组织的建立,把流动党员较好地“管起来”,彻底解决了“两头管不到”的“放风筝”现象,有效破解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难题。

  实施“素质提升行动”,让流动党员在外有“能”

  “多亏党组织,帮我解决了就业问题。”**县在**动党员**说,“我从**学院毕业后回**找工作,一直没有找到称心如意的岗位,最困难的时候我向党组织求助,没想到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出面协调,很快就解决了!”当时**县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经多方联系对接,成功将张**园推荐到**太平洋保险公司**县分公司上班。这只是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帮助流动党员就业的一个缩影。实际上,服务中心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已经搭建起流动党员就业创业微信平台,与**县**家政有限公司、**同城就业平台、**公司、**等在*非公企业建立沟通协作关系,帮助许多在*未就业流动党员解决就业难得问题。截至目前,共发布用**息***余条,共计促进就业**多人次。

  采取依托支部集体学、依托中心集中学、依托自身自主学等方式和载体,逐渐建起了流动党员定期学习教育的好制度,流动党员组织生活参与率大大提高。与**县老年大学**分校建立流动党员学习教育合作机制,充分利用春节、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分批邀请各类党员代表参加走访慰问、座谈交流、学习培训等活动,平时借助**县党建APP、流动党员微信群等载体,及时推送党的最新政策和时政热点、“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其他学习资料,适时将学习书籍及时送到党员家中,让流动党员随时随地学习,增强内在素质和外在本领。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开展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在外流动党员组织起来、管理起来,实现一个都不掉队。

  实施“时代先锋行动”,让流动党员心中有“责”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组织建起来了,党员组织起来了,如何把作用发挥好就成了关键。

  “好男儿当精准报国,更何况作为一名党员和医生,面对疫情,我们更应该勇敢站出来”这是**高新医院综合内科医师***逆行出征时的说过的话,20**年*月**日,他跟随**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武汉,奋战**天,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和宗旨,被**县县委组织部授予“援鄂抗疫勇士”荣誉称号。

  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不断有流动党员请战抗疫,前前后后共有***多名流动党员主动请缨投身到家乡和社区疫情防控中去,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员职责、诠释了担当,为一线防控付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流动党员参与疫情防控只是流动党员扬起旗帜的一块阵地,近年来,在服务中心和临时党支部的组织带动下,**县流动党员主动亮明党员身份,立足本职岗位干事创业、创先争优,已成为推动流入地和家乡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今年以来,积极组织流动党员下沉榆阳区各街道社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开展“察民情、访民意、解难题”活动,共计为群众办实事**多件。

  从家乡走出来,更要反哺家乡。这是**县流动党员深藏心底的一份厚重情怀,也是他们极力追求的使命和目标。近年来,**县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建立起流动党员人才库,通过多种渠道挖掘在外创业的青年企业家、科技人才、致富能手,及时纳入人才库,目前人才库已收纳各类人才**多名。去年组织**余名在外创业流动党员企业家返乡观摩座谈,部分企业家初步形成了返乡创业意向,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和社会效应。去年村镇换届期间,先后举办三期**县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及后备人才培训会,发出致**县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参选村(社区)“两委”成员的倡议书,成功推荐**多名企业老板及优秀大学生回村担任“两委”班子成员,充分激发了流动党员返乡发展的热情。

新形势下国企党建品牌建设的思考与探索篇3

  小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基本场所,是城市治理的基础单元和重要领域。近年来,*市坚持重心下移、工作下沉,创新加强小区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小区“微治理”的有效路径。

  一、背景与原因

  城市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给小区治理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传统治理方式难以适应治理新格局新形势新要求,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势在必行。

  (一)是加强基层党建的需要。党组织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核心主体,党员群众在哪里,党的建设就应该推动到哪里,党的服务就应该跟进到哪里。城市居民小区数量不断增加,理应成为加强党的建设重要阵地。但当前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在居民小区出现了盲区,一些小区只有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组织,没有党组织。小区居民在服务上更多依靠物业服务企业,在维权上更多依赖业委会,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存在被淡化现象,在小区关键问题上说不上话。加强小区党建工作,有利于实现基层党组织对社会治理的政治引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二)是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区规模逐渐扩大、城镇化率逐年上升、城市人口大量集聚,城市呈现出流动性、碎片化特征,治理主体日趋多元、治理背景日渐复杂、治理内容日益多样。据统计,2021年末*区城镇户籍人口*万,常住人口*万,意味着近*万流动人口分散在城市各个小区,城市治理任务越来越繁重。同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更加多元更加迫切,在居住环境、安全稳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长,对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面对这些新形势新要求,必须要有一个坚强领导核心引领小区治理。

  (三)是解决民生难题的需要。小区作为城市基层的“最后一百米”,常常是各类风险聚集地、各类矛盾集发地。一些小区遗留问题较多,房屋建设质量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配套、业主房产证难办理等问题突出,群众意见较大。一些小区物业管理水平低、质量差、缺乏有效监管,业主大会召开难、业委会成立难、业委会成员履职不到位,小区治理无序。一些小区各类利益主体交织、各类资源力量博弈,出现“群龙无首”的现象,矛盾纠纷频发。面对种种急事难事烦心事,迫切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把群众需求回应到“家门口”。

  二、实践与探索

  *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强化党组织协调各类主体、整合治理资源、统筹各项事务的轴心作用,打通城市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一)把住“三个关键”,建强小区党建体系。坚持把党组织建在小区,延长工作手臂,着力构建全域覆盖的党组织体系。一是完善组织架构。根据小区类型及小区党员分布情况,采取新型小区单独组建、老旧小区社区挂建、机关小区派员联建等方式,成立小区党支部;支部人数较多的,按功能、兴趣爱好、楼道等设立党小组、楼栋长。目前全区发文正式成立小区党支部*个(*个小区正在申办),形成了“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家庭户”四级党组织架构。二是选优配强班子。社区牵头选优配强小区党支部,明确支委班子由社区、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等三方推荐党员组成,把小区党员中有公心、有能力、有热情的居民党员选拔为党支部书记,优先引导老党员、老干部群体等发挥独特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在城乡基层治理中展示新作为、贡献新力量。目前正式成立的*个党支部中有*名老党员、老干部担任支部书记,占比达*%。三是规范党员管理。规范管理流动党员,流转流动党员组织关系到小区党支部,督促缴纳党费、定期开展组织生活。推行党员“亮身份”和“党员双报到”机制,发挥驻区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作用,引导党员居民到小区党组织报到,对组织关系不在社区的党员实行“双重管理”。

  (二)统筹“三支力量”,构建联动治理格局。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统筹业委会、物业公司、辖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分散力量,形成共建共治的小区治理新格局。一是统筹业委会力量。党支部指导督促小区规范成立业委会,采取“交叉任职、双向进入”等方式,支持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群众威信高的小区党员参选业委会主任或成员。全市正式成立的*个小区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业委会主任、*余名小区党员担任业委会成员。同步建立小区党支部定期听取业委会汇报制度,加强支部对业委会工作的统筹指导。二是统筹物业公司力量。小区党支部、业委会通过征求群众意见,协商制定物业公司服务清单,明确物业公司服务内容,并通过支部委员、业委会委员不定期列席物业公司办公会议的方式,动态调整服务内容,督促落地落实。如*小区党支部明确“物业公司服务内容22项”,*小区党支部明确“物业公司服务内容24项”。三是统筹其他力量。充分整合驻区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志愿服务队、有偿服务企业等组织力量,积极搭建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小区治理的平台,建立双向需求征集、双向提供服务、双向沟通协调、双向评价通报机制,开展教育辅导、帮贫济困、敬老爱老等服务,实现互利共赢目标。

  (三)建立“三项机制”,畅通共建共治渠道。引导居民树立“共建共享共治”理念,建立健全小区居民协商议事制度,畅通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各类渠道。一是需求对接机制。网格员、楼栋长等每月到小区、楼栋入户摸排居民需求,发动居民从小区微信群、QQ群等进行网络实时收集,第一时间反馈民情民意,就环境保护、秩序维护、设施管护等方面收集需协调处理的问题,纳入小区党支部工作日程。二是协商议事制度。采取联席会议方式,小区党支部牵头定期召集业委会、物业公司、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协商解决物业管理重点难点问题、小区环境改造、公共设施维修、集体经济发展等重大事项。城南华府小区党支部建立有事大家议、服务大家评、决策大家定“三项机制”,苗圃小区党支部建立“一核三化五达标”,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率达50—55%。三是纠纷调处制度。组织网格员、志愿者、警务室民警等力量,深化“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构建“小区收单、社区派单、部门接单”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有关基层治理的社会矛盾问题大部分在小区得到处理。*小区党支部针对部分居民反映物业公司无偿使用居民集体资产隔离层房屋问题,邀请专家核实后督促物业公司以租赁方式退还2年使用费共107万元户均401.35元,用于抵扣物业管理费。

  (四)开展“三项服务”,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以居家便民、困难关爱、文化文明等为重点,针对性提供各类特色服务,不断提升小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一是延伸公共服务。将小区党建与传统网格化管理相结合,把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社区服务事项等公共管理和服务力量下沉小区,着力增强小区党组织的服务资源和力量,提升服务的精细化水平。二是深化党员服务。组织动员小区党员积极参加活动和认领服务项目,通过悬挂党员服务公示牌、发放党员连心卡等形式,推动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建立困难家庭户、空巢老人户、留守儿童户需求信息“三本台账”,安排小区党员采取“1帮1”“1帮多”“多帮1”等方式对其进行帮扶,协调解决具体困难。三是发展社会组织服务。将小区内热心公益服务的居民、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幼儿园、个体经营户等组织起来,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捐资助学、医疗救助、幼苗呵护、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活动。收集小区内外商家信息,整合维修换件、管道疏通等服务资源,通过错时、预约、上门服务等方式,对小区居民提供优惠服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在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解决。

  (一)党员参与小区治理的意识比较淡薄。居民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对于社会治理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城市小区中人际关系淡漠化趋势严重,大多数居民对小区的认同感较弱,融入小区公共事务的意识比较淡薄,参与小区治理的能动性难以有效调动。党员特别是在职党员干部工作本身比较繁重,8小时之外参与小区治理“心有余而力不足”,“看客心态”比较普遍,在居住小区大多选择隐藏党员身份。小区利益主体多、事务繁杂,党员对小区治理的研究不够、思考不深,害怕一出头“触犯众怒”出力不讨好,不敢为、不善为的现象普遍存在。以*小区为例,小区共有居民*户,其中党员户(家庭中至少有1人为党员)*余户党员*名。该小区2020年6月成立党支部,经广泛动员,仅有*名党员自愿报到常态化参与小区治理,参与率仅达*%。

  (二)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机制不够完善。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目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省市区级都没有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小区建立党组织的目标、方式、条件、权限、职能职责等尚未明确。各级党组织、物业管理公司、业委会、职能部门、社会力量等在小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不清晰,尚未形成一套运行高效顺畅的工作机制。小区党组织普遍缺乏场地、经费保障,繁重的管理服务事务与有限的资源力量严重不匹配,相关党群活动难以常态长效持久开展。党员参与小区治理的动力不足,非在职党员参与小区治理多为“人情式”和“援助式”,缺乏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迫于压力走形式走过场的较多、真正认领服务参加活动的较少,没有形成实质性运行机制。

  (三)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水平有待提升。小区党务工作者普遍由离退休老党员甚至流动党员、无业党员等组成,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存在年龄偏大、社区工作经验匮乏等问题,热情较高但业务不强,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对做好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的城市小区党建工作力不从心。一些小区虽然也有社区工作者从事小区党务工作,但工资待遇偏低,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小区党建主要通过开展活动的方式引领治理,但活动方式比较单一、有待创新,多以文体活动、爱心公益、志愿服务等服务类活动居多,对化解矛盾纠纷、协调利益关系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问题回应不够及时、处置不够有效,与居民群众诉求和小区治理需求对接不够、契合度不高。

  四、思考与建议

  (一)优化组织设置搭建引领平台。加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全区统一的指导意见,明确组建小区党组织的条件,推动党的组织在居民小区有形有效覆盖。在满足条件的小区,结合实际情况成立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家庭户和物业、网格、离退休等功能性党组织,确保符合条件的小区党组织应建全建。对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探索由社区党组织选派优秀党员、鼓励离退休党员转接组织关系等方式建立小区党组织,力争每建一个都能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小区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推进小区党组织立规工作,促进运行规范化。选优配强小区党组织成员,探索组织选派、基层选拔、退休聘用等多种方式,选拔离退休人员、军转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的优秀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或楼栋党小组长。

  (二)加强党员管理提升引领能力。建立小区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把小区党组织书记纳入社区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强化培训提升综合素养。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按期评选一批示范小区、优秀小区支部书记,优先推荐为社区“两委”成员、“两代表一委员”或招录为社区专职工作者。完善党员居民在小区党支部报到、小区党支部登记备案党员居民制度,规范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加小区治理活动、认领小区服务项目。建立“党员亮身份”“党员之家”挂牌制度,引导党员干部居民在小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党员积分管理机制,在职党员实行小区、单位“双评议”,把参与小区治理情况作为单位年终考核、评先争优、提拔使用、职级晋升等的重要参考。

  (三)健全制度机制夯实引领保障。制定小区治理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明确小区党组织职能定位和在议事、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确保小区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出台居民小区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管理办法、居民小区物业服务管理办法等配套规范性文件,完善党组织对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的监督、评议、管理体系。采取留存党费支持、地方财政补助、以奖代补等形式,建立小区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探索推动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下沉到小区,采取小区共有部分经营收益、物业服务企业支持、业主分摊等方式,多渠道保障小区党支部日常运转。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引导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各尽其力,提供人力、物力和智力资源。因地制宜解决小区党支部办公场地,协调物管调剂或社区统筹解决。

  (四)构建共治格局增强引领效能。加强对小区居民的宣传引导,鼓励小区居民积极参与小区公共事务、公益性事业决策,提升小区居民参与自治的意识。建立小区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和成效评议会等载体,探索小区治理事务公开、小区党支部民主评议、小区事务听证和小区居民代表会议等各项制度,创新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方法载体。探索设置小区“道德超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形成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鼓励培育小区党员“红袖标”、家庭教师、邻里医生等团队,激发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完善“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管理制度,广泛吸纳驻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企业等主体单位参与小区治理,有序引导社会组织开展服务,推进多元协作形成共治合力。

新形势下国企党建品牌建设的思考与探索篇4

  随着体制转换和社会转型,社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矛盾也在城市集中体现,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新2022年全县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近年来,*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与时俱进地做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现将*县对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现状及特点

  (一)城市组织多元化。

  由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加速转型,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的行业、新的领域不断涌现,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各类单位在社区集聚,一方面为城市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也为城市党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了难题。

  (二)党员构成多样化。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进城务工党员、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待业大学生党员进入社区城市,使社区内的常住党员、流动党员不断增加,党员队伍构成日益庞杂。党员构成多样化对传统党组织设置和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思想观念复杂化。

  随着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深入发展,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当下部分党员中存在着政治信仰淡化或异化的现象;部分效益较差的企业的职工、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由于经济收入低等因素造成心理失衡,对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不理解、不支持等。同时,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很大冲击,各类群众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思想活动的独立性,使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很大挑战。

  (四)管理任务繁重化。

  随着体制转换和社会转型,社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矛盾也在城市集中体现,如,城市建设规模扩大引发的动迁矛盾,突出事件发生导致的过激行为等等,社区的管理、治理任务日益繁重。这迫切需要社区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实现城市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共享。

  二、探索与实践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强大合力。

  一是坚持三级联管。针对城市基层党建“上热下冷”问题,县、街道、社区分别成立领导小组,逐级签订责任书,制定街道、社区、辖区单位党组织抓城市基层党建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明确职责任务。县街领导干部挂钩联系社区,领办联系点党建项目,以上带下,层层传导管党责任压力。

  二是坚持部门联抓。针对城市基层党建“单打独斗”问题,每月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研究商讨;组织、民政、人社、文明等成员单位结合单位职能,分别出台城市基层党建试点工作考评细则、减轻社区居委会工作负担、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等文件;整合力量,组建督导组,通过“每月一抽查一通报、每季一例会一评估、半年一观摩一推进、全年一拉练一考评”,推动工作落实。

  三是坚持条块联动。针对城市基层党建“条块分割”问题,发挥教育、社团等行业系统主管部门作用,组建行业系统党(工)委,实现党建与业务“两手抓”。在条块结合点上下功夫,将公安、司法等职能部门派驻机构的日常管理权下放到街道,并赋予街道对派驻机构的指挥调度权、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建议权等职权,强化街道统筹协调功能。

  (二).统筹协调,在共驻共建中强化组织融合。

  一是注重组织联建。全面实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从辖区单位党员负责人、物业公司、社区民警从聘任兼职委员。*个社区与*个辖区单位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建立双向承诺、双向挂职、双向管理、双向服务、双向联系、双向评议、双向约束为主要内容的机制,加强区域内党组织整体联动。比如:按照“组织生活联过、支部活动联搞”的思路,挖掘全县廉政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建立*个共享型组织生活基地,推出基地组织生活菜单,为区域党组织共同过主题党日,搭建开放平台。

  二是注重党员联管。坚持党员教育管理“条块结合”,各社区分别建立辖区党员信息库,实行在职党员“双管”、离退休党员“托管”、流动党员“协管”等区域一体化管理模式。建立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全程记实、双向反馈、结果运用等制度,加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建立离退休干部临时党支部,发挥“五老”优势,组建“银发先锋”服务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爱心护考”、矛盾纠纷调解等,确保老党员离岗不离党、退休不退色。

  三是注重品牌联创。采取品牌申报、组织实施、成果展示、评比验收等步骤,全面开展“一社区一特色一品牌”、区域化党建特色项目创建活动,先后打造了*、*、*等一批特色品牌。

  (三)推动资源下沉,在共用共享中筑牢一线堡垒。

  一是人才互动,促社区有人有力量。为提高一线服务能力,选派了*名县直机关党员干部兼任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副书记;组织*名社区党务干部到共建单位挂职;今年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名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补充力量。依托社区“在职党员联络站”“志愿者服务工作站”等平台,组织*多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带动*名“两代表一委员”、*多名志愿者进社区服务,由此,形成了辖区单位、社区人才共育、交流互动的良性机制。

  二是强化保障,促社区有钱有场所。建立多渠道社区经费保障机制,今年,县财政安排*元,用于提高社区办公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绩效奖金和党建品牌创建奖补;县管党费补助*元用于社区党员教育培训;县直挂钩单位每年为社区争取不少于*元经费支持。今年,各级财政还安排*元,支持*个新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及*个社区党群服务活动中心标准化建设。

  三是下放职权,促社区有权有底气。针对社区权责不统一问题,明确驻区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平安单位评选、领导干部提拔使用、党员评先评优等方面,应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制定社区减负增效规定,全面清理社区工作机构、牌匾等,取消对社区工作的“一票否决”事项,建立社区事项准入制度,制定盖章事项准入社区一览表等,为社区减负。

  (四)强化党建引领,在共治共创中推动城市发展。

  一是引领城市建设发展。围绕城市建设项目抓党建,实施“党建+项目建设”引擎工程,在重点项目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组建了*支党员先锋队、党员攻坚队,部门、街道、社区党员骨干积极参与,有力推进了*个城市建设项目。各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年初通过组织“目标管理”和骨干“设岗定责”,发动社区群团组织、辖区单位,认领社区建设任务*个,共同推动社区建设。

  二是引领城市治理创新。推行“把党支部建立网格上”,共建立*个网格党支部(楼巷党小组、特色党小组),并推动党建网格延伸至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对小微“两新”组织实行兜底管理,切实把党组织的触角覆盖到辖区的每个单位、每个小区、每个楼栋。*多名社区干部、党员中心户坚持每周进格入户,做到联系方式全公开、反馈渠道全畅通、管理服务全覆盖,实现党建网格与综治、民政网格“多网融合,一网联动”。聚焦城市管理短板,县委常委、副县长任路段长,带领县直、街道、社区干部、社区党员、志愿者参与“城市脏乱堵”整治,引导群众长效维持,改善市容市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点赞。社区普遍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辖区单位、物业公司、业委会、居民代表协商机制,推动区域自治共治。

  三是引领城市文明提升。部署开展婚丧喜宴大操大办专项治理,党员干部、社区干部带头承诺,切实以良好党风带动民风转变。坚持开展“文明楼院”“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各社区开辟文化长廊,设立“红黑榜”,宣传党的政策、道德模范等,传播正能量。加强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引导广大党员担当骨干,发动居民参与,组建了合唱队、太极拳队等群众组织并设立党小组,通过举办“观红影、唱红歌、颂党恩”“幸福微演艺”等活动,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精神,引导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共建共享全面小康。

  三、问题与分析

  虽然我县在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期盼相比,与发达地区的工作相比,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条块联动机制亟待完善。

  近年来,我县通过实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有力推动了区域内党组织共建共享、开放融合。但从调研情况看,由于社区与辖区单位没有纵向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缺少组织机构的权威性和工作职能责任的法定属性,强制性的组织约束力不强,造成部分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配合支持力不强,共驻共建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集点成线、集智能策、集优成势的合力不能有效凝聚。此外,新兴领域党组织因为所有制结构和利益目标等原因,将党建视为负担,缺乏开展工作的原动力。

  (二)党员教育管理亟待加强。

  一方面,部分辖区党员对社区党组织的归属感和依附感不强,不同程度存在“下岗失业党员不相信社区、在职党员瞧不上社区,离退休党员顾不上社区,纯居民党员帮不上社区”的现象,参与社区活动积极性不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另一方面,一些城市社区党组织在如何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特别是进城务工党员、离退休党员、待业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等方面,思考不多,研究不深,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

  (三)党务干部素质亟待提升。

  随着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深入推进,需要一批懂党建、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虽然,我县在提高城市党务干部能力素质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与新形势下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社区工作者年龄偏大,缺乏城市管理经验和开拓创新意识,对城市化进程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认识不深、研究不够,新措施、新手段、新办法不会用、用不好。如,有的基层干部不能适应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实际,不善于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推进城市党建工作。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党务干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或组织委员身兼多职,造成精力投入不足、业务不专,找不到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基层党建的高质量推进。

  (四)社区服务功能亟待拓展。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和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城市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无法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差别化期盼的需求。社区干部疲于应付各级部门下达的事务性工作,服务群众的精力有限,对如何有效整合辖区各类资源,提高服务质量等深层次问题考虑不多,不同程度存在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覆盖不广、服务手段陈旧、服务成效不高等问题。部分社区对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不够重视,导致服务力量不足,工作存在被动应付的情况。

  (五)工作保障体系亟待健全。

  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需要强有力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尽管近年来,我县加大了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经费投入,但由于财力有限,社区干部的经济待遇方面虽经多次提高,与机关事业单位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社区正常运转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社会支持,部分社区党组织为民办实事、开展各类活动缺乏经费。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基层党建的深入开展和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对策与建议

  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面宽、情况复杂、难度加大,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更加注重全面统筹,更加注重系统推进,更加注重开放融合,更加注重整体效应,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坚持三级联动,推动管理体制系统化。

  做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在继承原有做法的基础上,从城市的现实需求出发,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一要完善领导联动体系。健全县、街道、社区三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街道“大工委”工作规则》《社区“大党委”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职责、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工作关系等,推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实体化运作。

  二要完善责任联动体系。健全县、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的明责、履责、问责体系,建立县、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记实制度,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基层党建三级述职评议考核、责任追究制度,推动市委履行第一责任、街道党工委履行直接责任、社区党组织履行具体责任。

  三要完善制度联动体系。按照“既管当前又管长远”的思路,从整体考虑制度间的相互衔接、系统配套,堵塞漏洞。完善城市基层党建调度通报、动态管理、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制度,抓好统筹指导、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和督促检查。逐步建立以社区居民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标准的城市治理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公开机制。

  (二)坚持开放融合,推动城市党建区域化。

  城市基层党建是一个区域性概念。要破除条块分割、封闭运行的传统模式,健全完善统筹、开放、共享机制,推动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融合共进、整体提升。

  一要设置“开放组织”。打破体制、条块、隶属、级别的束缚和壁垒,在健全街道、社区、网格、基本单位(小区、楼栋)四级组织架构和按地缘、业缘、趣缘等建立党组织的基础上,探索商圈合建、连片同建、抱团共建等模式,建立综合性商圈党委、行业协会党委、商务楼宇党委,构建起广泛覆盖各种新的社会群体的开放式党组织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二要设立“开放课堂”。在规范化建设共享型组织生活基地的同时,在不同领域党组织设立开放式课堂,建立党员师资库,采取“菜单式”选学和“自主式”讲学,最大限度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党员的需求。

  三要共享“开放资源”。以社区“大党委”制、党建联席会、契约共建、制定项目清单、服务双向认领等方式突破“单位党建”的局限,激活、优化、整合区域内各类党建资源,使党组织的活动阵地和软件资源面向社会。强化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关建,充分发挥城市基层群团组织的优势,通过借力、借脑,联合、联动,有效整合各类组织技术、人才和阵地等资源优势,如,建立党员培训基地,促进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集约利用。

  (三)坚持选优建强,推动队伍建设专业化。

  坚持以专业化为方向,拓宽选用渠道,以选优配强城市党组织领导班子为重点,积极探索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选拔、使用、考核的新路子。

  一要拓宽选人渠道。坚持党管人才,采取从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中选任一批、从下岗职工和复员退伍军人中选聘一批、向社会公开招考选拔一批、从机关干部中选派一批等办法,选出一批真正素质好、文化程度高、热爱社区事业的年轻同志,充实到社区工作。

  二要加强教育管理。推行专业化培训,实施“基层党务工作者轮训工程”,定期开展“班长论坛”“书记向前冲”等活动,成立“名书记工作室”等培训基地,开展系统培训并进行资格认证,实行社区工作者持证上岗。强化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机制,激发内在动力。

  三是强化激励保障。探索建立政治关心、舆论引导、政策扶持、目标激励的社区工作者待遇保障机制。参照街道副科级干部工资收入核定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待遇,由财政给予拨付。拓展社区党组织书记发展空间,加大定向招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单位人员、公开选拔街道副科级以上干部的力度,形成正向激励效应。

  (四)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服务群众精细化。

  为民服务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一是整合服务力量。结合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整合力量,组建一批党员义工队、志愿服务队。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实现社区志愿者、社区党员、在职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充分挥社会组织在做好群众工作中的作用,积极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加大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

  二是丰富服务载体。围绕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完善县、街道、社区三级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建设,并向工业园区、集贸市场、外来人口集中居住点延伸,建设全覆盖服务网络。持续开展岗位式、组团式、帮扶式、志愿式、项目式服务,深化“岗位见新功、党员见行动”“项目一线党旗红”等活动,提高服务成效。

  三是创新服务手段。要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树立“互联网+”理念,整合行业部门信息资源、促进党建信息平台与政务信息平台、城市管理平台等多网联动,打造集行政管理、党建工作、公共事务、便民服务等内容为一体的城市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依托党建网站、网络社区等,探索建立网上党支部,运用QQ、微信、微博、APP等,不断改进服务党员、群众的方式和手段。

  (五)坚持重心下移,推动经费保障多元化。

  经费保障是开展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必要的外部条件。要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党费补助、社会支持、社区自我补充为辅的“一主三辅”社区工作经费多元化保障机制。

  一要加大财政投入。充分考虑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特点,优先保证社区党组织的活动经费。组织、财政部门要研究制定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具体实施办法,设立专项资金,按照社区内居民人数及党员人数确定资金投入标准,确保每个社区党组织都能有钱办事。

  二要实行多元补助。党费的使用要侧重向社区、新兴领域和其他有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倾斜,更好服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将城市社区党员、新兴领域党员党费全额返还基层党组织。

  三要增强造血功能。充分利用社区在城区的地理优势,积极整合社区旧厂房、空地等现有闲置资源,采取改建、置换、出租及兴办社区产业等方式进行综合性开发利用,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行政策扶持,鼓励社区结合社区服务兴办经济实体,开展家政、物业、信息等居民大量需求的服务,对社区兴办的各种有偿低偿服务项目实行减免税费政策,增强社区自身造血功能。

新形势下国企党建品牌建设的思考与探索篇5

 

  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一书,包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形势、重大意义、特点规律、重点内容、方针原则等的深刻认识,提出了许多具有时代性、战略性、创造性的思想观点和实践要求,为新发展阶段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导。

  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意识形态建设的特点规律

  20xx年是新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新发展阶段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开创新局的形势下展开的,两个大局与新发展阶段的历史交汇,构成新发展阶段意识形态建设的大局势。早在2013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今天,掌握新发展阶段意识形态建设的特点规律,同样要放在变化了的历史条件下来认识。

  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建设的前瞻性、统筹性要求更高。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空前复杂的情况。如何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相交汇,这是新的大局势,要有新的战略视野。意识形态建设的前瞻性,就是着眼“十四五”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一个阶段的2035年,乃至到本世纪中叶的意识形态建设战略筹划。意识形态建设的统筹性,就是统筹国内意识形态斗争和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统筹意识形态建设和意识形态安全,统筹意识形态建设的当下任务和长远发展,统筹意识形态建设和全面现代化建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实践,意识形态建设的创造性、规律性要求更强。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既是新发展阶段意识形态建设的环境,也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对象和内容。新发展阶段是历史的延续,又包含着新的内涵,思想文化领域会有新的课题、新的要求,也有新的特点规律。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新发展阶段意识形态建设要研究新问题、作出新探索、开拓新思路。

  两个大局交汇的内核是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性、拓展性更为明显。当今世界格局,“西强东弱”的总体态势正在加速演变,世界格局演变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我国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向上向好向强的大势不可阻挡,国际格局发展战略态势对我国有利。20xx年以来的全球疫情防控是一个重大转折点。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这极不寻常的年份创造了极不寻常的辉煌,“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进一步形成鲜明对比。因此,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四个自信”的底气更足,中国故事的信服力更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打好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改变和扭转国际舆论西强我弱格局,意识形态工作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两个大局的历史交汇包含着两大制度体系、价值体系的冲突加剧,意识形态建设的斗争性、博弈性更为突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更加振兴,社会主义中国在国际的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增强。要清醒地看到,两个大局的交汇,既包含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加深,也意味着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长期存在。

  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意识形态建设的引领性、实践性更需提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科学分析我国发展环境变化,指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全会要求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发展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同样会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中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就必须把握好这种变化,从新机遇新挑战中找准意识形态建设的机遇挑战,从“两个深刻认识”中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任务。

  二、进入新发展阶段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思考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进入新发展阶段,更要从时代和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

  与统筹两个大局和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任务相适应。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时代要求,是要促进二者的相互作用,向着有利于实现民族复兴、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发展。新发展阶段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意识形态建设也要随之进入新发展阶段,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在统筹两个大局的全局中定位,在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跨越中前进,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符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意识形态建设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先进的价值观念支撑、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凝魂聚气,引领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目标相统一。建成文化强国,是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核心内容和战略任务。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与新时代意识形态的发展形势、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就经验相一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为本、立破并举,打好意识形态领域防范化解风险主动战,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有效维护了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成就坚定信心,经验十分宝贵,必须在新发展阶段更加自觉遵循,并结合意识形态建设新的实践充实完善、丰富发展。

  与中国共产党作为科学社会主义21世纪举旗人、马克思主义当代传承者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使命相匹配。当今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高地,中国共产党人高举起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政党、国家的思想标志和思想导向,它表明了政党、国家的性质,引导着政党、国家的走向。信奉什么主义、坚持什么思想,决不是小事情,而是关系到当代中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向何处去,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根本性问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使命和神圣职责。

  三、增强新发展阶段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导性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是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要求。主动权内含主导性,新发展阶段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增强主导性,体现主动性、引导性、长久性的性质和特征。

  主体主导。这就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领导意识形态建设,制定意识形态战略,作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重大决策。我们要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这样就能够实现意识形态建设领导的主导性。

  目的主导。这就是意识形态建设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要服务服从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特别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精神生活需要。

  领域主导。这就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覆盖社会各个领域,统领意识形态的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文化事业和产业、文艺工作、网络媒体等各个阵地,贯通学校教育和立德树人各个阶段。就拿网络空间来说,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空间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形成良好网上舆论氛围。

  关系主导。这就是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各种关系,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国与西方、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潮等,都要体现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地位、主导力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过程主导。这就是在新发展阶段的全过程,意识形态工作始终都要置于极端重要的地位,都要在引领社会思潮、塑造时代新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上发挥支配和主导作用,不能“淡出”主流、搁置一旁,不能时紧时松、外紧内松,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价值主导。这就是体现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导性,关键是要坚守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传承优秀文化、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世界潮流,反映人民利益要求的基本价值,用先进的价值追求增强感召力。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新形势下国企党建品牌建设的思考与探索篇6

  有些法规和制度随着形势的发展又显得容量太小,使一些人有空可钻。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加强对单位“一把手”监督的思考与探索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一把手”在一个单位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对一个辖区(单位、系统)的发展、党风政风建设和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乃至干部队伍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把手”所处岗位、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重要性。《党内监督条例》着眼于解决 “一把手”监督难题,把 “一把手”列为监督的重点。

  纵观近年国内、省内发生的重大腐败案件,涉及 “一把手”的占比很大。这些人位居“第一”,手握重权,往往因专横跋扈、为所欲为,利益熏心,淡忘宗旨,最终成为党和人民的罪人。他们都有一个共性:思想上民主意识差,搞“家长制”,独揽大权,特权意识浓厚;财务管理上乱开支现象较为严重,“一支笔”审批难以体现公心;工作作风上搞形式主义,华而不实;干部选拔上任人唯亲,提拔裙带;生活上挥霍公款,追求享受,见利忘义。反腐败的实践反复证明,凡是不受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进而走向腐败。即使是原本德才兼备的人,当他的权力失去控制时,也完全有可能因私欲而腐败。

  尽管各地在积极探索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但体制机制不能跟进,存在监督缺位、乏力等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

  “一把手”常常掌管人、财、物以及职位、机会等重要资源的分配权。这样就容易造成一些“一把手”以“老大”自居,自恃特殊,不能廉洁自律,不能自觉接受监督,认为监督是挑毛病、找茬子。班子成员怕沾上“不团结”之嫌,不愿说;中层干部怕影响进步,不敢说;群众觉得说了又没用,不如不说,这很容易使”一把手”成为“上管不着、下管不了的”监督死角。  对监督的认识偏差,弱化了监督意识,就很难实施有效监督。正如一些腐败的”一把手”所言:“我的权力太大,稍不注意,权力就会转化成金钱,监督对于我形同虚设。”“官当到了我这一级,就无人监督了。”

  二是监督执行不力。

  现在有的法规和制度过于原则,难以把握操作的尺度。有些法规和制度随着形势的发展又显得容量太小,使一些人有空可钻。有的“一把手”对制度规定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使已有的监督法规和制度形同虚设。监督滞后,问题不是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而是事后发现和查处,没有做到事前、事中进行监督。

  三是监督制度创新不够。

  近年来,各地在强化对领导干部监督方面制定了不少制度,但存在着正面规范行为的规定多,违反规定后处置措施少;原则性规定多,具有操作性规定少等问题。有的条规制定滞后于形势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一把手”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另外,各种监督形式未能形成协调互动的整体,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的职责、权限以及监督活动的范围、方式、程序等,都缺乏缜密的具体规范,造成了不同的监督体系之间,甚至同一监督体系内部,难以形成层层相依、环环相扣的权力与责任或权力与义务的明晰关系,容易造成监督时情况了解不全,问题调查不清。

  如何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们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历史经验时曾深刻地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看来,为了保证”一把手”确实能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我们除了要不遗余力地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意识外,更要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视角放到制度建设上来,不断研究制定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权力的制度、规定,规范“一把手”权力的运行程序,明确应当承担的责任,使“一把手”的权力既得到应有的法规保障又受到合理制约。近年来,我区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在不断拓展廉政教育渠道,加大以案说法、警示教育的同时,狠抓制度建设,着力破解 “一把手”监督难问题。

  一是积极试行 “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财物制度。

  任何权力都是有限的,“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因此对“一把手”直接掌管的人、财、物等实权岗位的权力实行分解,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今年,我区在区交通局、城改办2个单位先行试点,建立副职分管、正职监督、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机制,使决策、执行、监督等权力相对分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制度和权力约束机制。由试点单位”一把手”提名,经集体研究分别确定直接分管人事、财务、物品管理的领导,明确各分管领导的权限、职责和运行程序。凡属重大决策、干部推荐提拔、重大项目实施、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建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干部职工代表参加的监督小组,加强对分管负责人履行职责的监督约束,并定期召开干部职工会议通报情况。目前,试点工作运行良好,区交通局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实行票据领导会签制度,堵塞不合理开支漏洞,有效延伸和细化了单位“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财物制度。

  二是推行岗位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制度。

  我区借鉴外省经验,结合实际,在*镇、财政局等6个试点单位围绕监督和规范权力运行,推行岗位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突出重点岗位,全面查找在思想认识、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特别查找在“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按风险发生几率或危害损失程度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形成以工作岗位为点、工作程序为线、监管制度为面,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目前,试点单位“一把手”风险点的查找与防范机制的建立,成为各试点单位及区纪委分析研究的重点。这项制度的推行将为监督、规范“一把手”权力运行提供了依据。

  三是规范和坚持“一把手”述廉制度。

  我区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述廉大会,紧密围绕全区重点工作,确定一些重点单位、部门“一把手”为述廉对象,报告包括家庭收入、住房、子女就业等情况,重点报告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资金管理使用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等情况。会前纪委常委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必须参加述廉对象所在单位的评议大会,全面掌握述廉对象的廉洁自律等情况。去年下半年以来,述廉大会还邀请述廉对象所在单位班子成员、机关干部代表、村组干部代表、社区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代表列席述廉大会,与区纪委委员共同现场对述廉对象进行测评。会后以文件形式向述廉对象反馈测评结果和整改要求,并适时回访,了解述廉对象的整改落实情况,增强述廉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加强了对“一把手”的监督。两年来,全区共有24名党政“一把手”进行了述廉,收效良好。

  四是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并全面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将全区448个党政事业单位及区属企业全部纳入会计集中核算。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模式,取消单位会计各出纳,各单位只设报帐员,通过委托记账,实行财务集中管理、统一开设账户、统一会计核算。单位所有开支在单位领导审核批准的基础上,再经会计核算中心审核,不合理的开支坚决予以拒付,通过严管“钱袋子”,从源头上铲除“一把手”腐败的土壤。

新形势下国企党建品牌建设的思考与探索篇7

  被挫折历练后的人总是更顽强、更成熟、更加的勇敢,也就能看到近在咫尺的成功。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新时代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机关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和作用。如何把机关党建抓实抓紧,全面提高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为发挥机关职能作用打牢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探索。

  一、充分认识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高度重视,就机关党的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我们党把机关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省委、市委就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制定一系列措施举措。

  从中央层面看,2019年党中央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召开了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使命任务、重点工作、关键举措,对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推动新时代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省委层面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围绕“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定位,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党建工作各项决策部署,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模范机关新要求,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从具体工作抓起,着力建设模范机关,用党的建设引领改革发展,以发展成效推动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再上新水平。

  从市委层面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重点突破、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实施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打造八大“红色品牌”三年行动计划。在机关事业单位,开展“红旗高扬”示范党支部创建活动,通过健全基本组织、打造过硬队伍、规范支部活动、落实工作制度、强化基本保障、发挥模范作用等针对性措施,提升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争做“三个表率”,建设模范机关。

  因此,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强化各级机关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发挥机关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于建设“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模范机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当前机关党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抓党建工作的力度不够大。机关党建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灯下黑”现象。对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深入、不够透彻。深入研究机关党建工作的时间偏少,仍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现象,对党建引领发展的认识不够深入。在推进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方面有差距,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得不紧,存在以“硬件建设”代替活动开展,以“制度上墙”体现工作成效的问题,机关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发挥还不够到位。

  (二)思想政治工作不够扎实。对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有时流于形式,缺乏从严从实抓好思想政治建设的行动自觉,对“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的执行,面上的部署多、提要求多,督查力度不大,抓跟踪问效少,导致集体学习效果打折扣。平时与机关党员讨论工作多,谈心谈话听取意见建议少,对党员的党性分析、日常思想变化情况关注较少,与普通党员谈心谈话、思想沟通交流少,导致梳远了普通党员干部。

  (三)党员管理方面有差距。在日常工作中,有的党员在工作中大多专注业务工作,平时很少接触党建工作,看不到党建工作在单位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机关党建工作是机关党务干部的任务,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缺乏党员的参与感、责任感、荣誉感,党内组织活动被动参与的多,主动参与的少,对党组织发展建言献策的更少。党内生活载体不够丰富,调动党员积极性不够,引导党员在本职岗位上讲奉献、讲担当和争先进方面还有较大欠缺。

  (四)党建与中心工作结合还不紧密。“两张皮”和“一般化”比较普遍,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分离,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就党建抓党建、重过程轻结果、重形式轻内容问题。机关党建责任制存在“点到为止”现象,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党建引领作用发挥不好,围绕中心业务工作结合的不够,党建与业务联系不够紧密,在营造干事环境、强化队伍建设方面有欠缺,党建与业务工作的融合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五)党建工作创新的方式方法不多。有的单位机关党建工作没创新无特色,出现了“安排工作等文件,工作落实靠经验、经验材料靠借鉴”的现象。对党建工作研究的不系统不扎实,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高,创新的举措不够多。关注机关在职党员支部活动多,关心退休老干部支部建设较少,文化活动还不够丰富。

  三、对抓好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的思考和探索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与发展任务繁重,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好孬,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只有把机关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实功实作,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党建工作,才能各级党组织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才能真正促进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眼力、思想定力、工作能力,保持和培养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切实担负起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职责使命。

  (一)突出政治建设,增强机关党员干部政治定力。带头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组织开展“模范机关”创建活动,把上级党组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部署要求细化为具体措施,贯彻到机关党建全过程,并将创建“模范机关”纳入机关党建重点工作内容,实行重点督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尊崇和维护党章,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重点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各项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突出党建统领作用。认真落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构建党委(党组)统一领导,机关党委负全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党支部抓落实,人人有责任的齐抓共管党建工作体系。强化党建对机关各项工作的统领,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创建机关党建品牌,引领机关党员干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统战业务工作,确保圆满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二)强化理论武装,确保机关党建工作正确方向。强化学习筑牢思想根基。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党员干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认真抓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深化党支部和党小组学习,定期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学习研讨、知识测试等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利用好“灯塔-党建在线”“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接受现场党性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政策宣传和形势政策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文明机关”和“书香机关”建设。加强宪法和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做细做实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改进机关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分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建立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增强党员对事业的认同感、对组织的归属感。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关心爱护党员,最大限度调动党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夯实基层基础,推进机关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强化党组织功能。突出政治功能,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为完成中心任务提供坚强保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健全基层组织,规范组织设置,建立全面覆盖、运行顺畅的机关党组织体系,把各方力量凝聚起来。建设过硬党支部。持续开展“红旗高扬”示范党支部建设,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围绕党支部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加强党支部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基本保障,严格执行党支部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支部规范化建设。以《机关党建工作制度汇编》为指导,进一步规范机关党组织在队伍建设、组织生活、活动开展、建章立制、阵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做好机关党建资料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对党建工作中形成的党建资料,按照规定科学分类建档,确保资料完整、齐全、准确。严格党员教育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突出党性锻炼,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党内组织生活实效。通过开展“戴党徽、亮身份”活动,引导党员增强党员意识、发挥主体作用。全面推行机关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完善日常积分内容,强化积分结果运用,切实提高机关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认真做好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及时足额收缴党费。认真做好“灯塔-党建在线”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组织关系转接、山东e支部以及信息报送等工作。

  (四)持续正风肃纪,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机关。转变工作作风。持续整治“四风”问题,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巩固和深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成果,紧盯新动向新表现,深入解决用形式主义应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立足岗位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体现担当,努力推动机关党建工作走在全市党建工作前列。密切联系群众。落实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鼓励党员干部定期到社区、村居为群众服务。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化,扎实开展社区“双报到”工作,深入推进“第一书记”帮包和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工作,积极参与“万名干部下基层”和“四进”工作,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第一位。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底线思维,定期排查廉政风险点,进一步健全防控措施,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效落实。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要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做实做细日常监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扎实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通过观看廉政教育专题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通报典型违纪违法案例、开展廉政家风建设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机关党风廉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牢固树立“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的理念,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相结合,同谋划、同部署、同开展、同考核。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机关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其他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抓好职责范围内的机关党建工作。坚持每月制定工作计划,做到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有效果。健全完善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到位。丰富机关文化生活。坚持以党建带群建,发挥党建引领,画好“同心圆”,增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团结机关干部听党话、跟党走。积极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丰富机关党员干部的文化生活,提振精气神。注重暖心帮扶,关心关爱机关党员干部,特别是老党员、困难党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完善保障机制。建立机关党建工作保障机制,构建务实管用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保障机关党建工作和活动经费。推进机关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加强机关党建理论研究。切实关心机关党务干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机关党务干部成长成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提供保障。

 

 

推荐访问:党建 国企 新形势下 国有企业党建品牌建设 打造国企党建品牌 公司党建品牌建设思路 深化党建品牌的思考 打造企业党建品牌 对党建品牌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党建品牌与企业文化 国有企业党建品牌 国企党建特色品牌 国企党建品牌建设方案

版权所有:鸿鹄范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鸿鹄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鸿鹄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80617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