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9篇

时间:2022-08-27 12:40:04 来源:网友投稿

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9篇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 精品文档 2014年九年级英语中考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武安市第五中学 杨杰 本次初三年级英语考试属于中考模拟考试。考试内容和形式贴近中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9篇,供大家参考。

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9篇

篇一: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

品文档

 2014 年九年级英语中考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武安市第五中学

  杨杰

 本次初三年级英语考试属于中考模拟考试。考试内容和形式贴近中考。力图达到考察学生的真实水平,发挥试卷的教育测量和教学评价作用,进而引领初三英语教学的正确方向。

 试题结构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一 、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首先是听力部分,总分为三十分,试题结构为听句子、对话回答问题、短文填空等题型。听力材料涉及到购物、职业、就医、兴趣爱好等。这些试题的设置的语境,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体现语言教学。听短文部分失分多,学生对文章没有整体理解。

 第二部分包括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

  第一题:单项选择,共 20 个小题,所测试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语法。考查学生在句子层次中对语法、词汇和习惯用语的掌握情况。覆盖面比较广,涉及到交际英语、引导词、疑问词、动词搭配 、词语辨析

 、动词时态、从句、介词、副词、语序等多种语法现象。试题的突出特点是话题和语境因素较强,侧重基础知识,强调灵活运用。除个别小题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结构选出正确答案外,大多数小题均要求学生正确理解试题的语境意义,灵活运用语言知识才能选出与语境所适应的答案。这对英语教学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引导教师将话题、结构与交际功能相结合,正确指导并训练学生将语言基础知

 识转化为言语运用能力。

  第二题:完形填空。“完形填空”题着重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本题失分较多,学生不能对文章整体理解,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本题主要考查的词汇知识包括:动词、形容词 、 副词 、连词、搭配、文章理解。完形填空选项的设计仍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完形填空的设题立足全篇短文而不是某个句子,但考生在判断选项时,往往忽略文义的整体性与连惯性,因此所选择的答案往往只符合局部意义,而与全文的意义相悖。有些选项需全面理解文章大意,依靠上下文或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第三题:阅读理解。该部分旨在检测考生的阅读速度和对语篇的领悟能力,侧重提高阅读能力也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本次阅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读理解部分仍然是重点考查考生输入信息的速度和对书面语篇的整体理解能力。从多个层面(整体、细节、具体、抽象、字面、深层、(含第二篇短文考查了学生对不同短文的理解情况。共有 4 推理等)。侧重考查分析、推断和综合理解的能力。有以下特卷任务型阅读))保持较大的阅读词汇量和信息量,保持较高的阅读速度。1

  点:个词的速度读懂不同 70-80 规定,学生能以每分钟《英语课程标准》五篇短文都负载较高含量的信息。从语言运作的表 2)

 题材的材料。的下面层看,文字并不构成很大的理解困难,但是隐藏在表层结构在复则是比较复杂的信息。这就要求考生具有较高层次的阅读技能:杂的语境条件下,把握作者的整体思路;在较高级的措辞中,探察作

 者的隐藏意思;在较为复杂的上下文中,推断陌生词汇的意思;探查而不语篇的背景条件;在读懂语言的基础上了解原来不知道的东西, 是借助熟悉的东西去理解语言。

  二、第二卷为笔试部分

 许多同学把回答问题是学生的失分重点, 第一题为任务型阅读,搞错了,不注意人称、时态的变化,只是抄写文章中的原句子。另外英译汉,有许多同学不知道单词的意思,从而写出的汉语意思不明。主要原因是没有注学生在做这类题时失分较多,第二题是单词填空,意到词的变化,时态、语态,不能运用学过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处理好其考查的重第三题是连词成句,每个单句及单句与全文的内在联系。点为:种类重要句型结构及搭配、重点词与短评的用法及习惯表达、本题旨在考查考生主要语法规则及其运用等。第四题:书面表达。

 根据实际生活的体验运用英语进行有效书面表达的能力。本题失分多,学生不能正确拼写词汇,运用所学过的语法知识固定搭配等。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听力测试的第二大题第 14 小题比较难,干扰性比较强,学生出错比较多,其他的题比较容易捕捉信息,错误较少。

 2、单项选择比较容易,知识覆盖面较广,重点、难点和疑点比较突出,注重能力考查大部分学生学生能准确地捕捉到此题中比较明显的信息,答题情况较好。

 3、此次完形填空是同学已经做过两次的题目,相对来说是做得较好

 的题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阅读理解的三篇内容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学生普遍得分都 4 较高。、单词填空。此道题是较难的,学生普遍得分都比较低。平常 5 熟悉程度此类词练得较少。练得较多的是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写的单词正确,但没有进行相应的词形变化。还不够,、书面表达。学生审题不清,好多写跑题,介绍一个引以为骄 7 傲的人,要求举例说明为什么以他为骄傲,学生缺乏具体的事例,内 容空洞。

 四、教学上的不足

  造成这种状况有老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原因。

 教师方面的原因:这段时间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所以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不够重从这次考试中应该吸取这视,这也是这次考试成绩不高的原因之一。样的教训。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学生在课堂上 的学习效率。

  学生方面的原因: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生遗忘知识快,过去滚瓜烂 1.

 熟的东西一段时间不用就忘了。

  学生的应变能力有待提高,不能正确写出单词的正确形式。

 2.

  理解能力不强,阅读理解失分较多,不能理解通篇大意。

 3.

 4.不能熟练运用学过的句型。

  五、教学中的改进措施

  、加强词汇教学 1 在平时的单词教学中要注意归纳总结,提高学生使用单词进行

  造句、写作、表达的能力。在中考等各类考卷中,词汇测试已成为重要内容,并渗透到各种题型之中。要让学生准确记忆易拼写错的单词,注意单词的灵活运用。要学会分析所用的单词在句中所充当

 的成分,运用构词知识,写出正确的词形。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要充分利,要达到《大纲》要求的“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达到十万字”用现有条件,充分利用学生手头所订阅的报刊,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但阅读不能滥读,必须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在大量阅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的同时,要教给学生正确 的阅读方法。

 、加强写作训练,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3 在平常的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掌握英语句子语序结构的一般规律,避。要从时态的确定,主谓一致,一 Chinglish)免出现汉语式的英语(词多义,一句多译等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在固定搭配,句子结构等方面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在指导学生做书面表达时,一定要经 常。

 注意多鼓励多表扬,培养学生自信心。在初三最容易出现两 4.

 极分化,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锻炼学生的胆量,多让学生当众演说;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检验标准,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

 功的喜悦。在下段本次考试仍有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 5 注意狠抓后进生。

 工作中要狠抓后进生,帮助他们查找落后的原因,课下及时辅导,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争取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提高。总之,在平时教学

 中,要重视学生的基础。如单词、短语默写以力争让学生能及时及语言点的掌握和运用,并且适时地总结和巩固。次听力训练并适时讲解,重复学生容易出错的语消化,每周最少有 1 特别是对完型填空要加篇短文阅读,1 每天几乎保证学生有到 2 言点。篇,1 强训练和讲解。另外,要注意选择好阅读材料。作文平均每周 部分采取面批的方式。

 教学是坚持不懈的过程,只要定好目标并持之以恒,我想中考的

  成功成功必定会到来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杨杰

 武安市第五中学

  2014.7

  精品文档.

篇二: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

级中考语文质量分析和反思 九年级中考语文质量分析和反思(一):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分析与总结反思

 初三语文组期中考试分析

 尹彦丽

 本次初三期中语文试题基本符合中考题型模式,强调基础,更注重能力,是一份较有质量的试卷。就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如下:

 一、试卷概况:

 (一)试卷基本情况:

 这次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试卷满分为 120 分。由基础知识及运用、课内外阅读积累、阅读分析(含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作文四个部分组成。

 (二)考查内容:

 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在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基础知识考查上,重在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不单纯考查纯记忆性和纯知识性的内容,以学生对语文知识能达到积累和灵活运用为考查的主要目标;在阅读考查上,注重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在写作方面,重在考查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经历、感情表达需要写作需要选择恰当的事例,写一篇记叙文。

 二、成绩统计:

 最高分 :108 分

 优秀:五班优秀率 32.76%三班优秀率 0%良好率五班 81.03 %三班 35.59% 及格:五班及格率:98.28%;三班及格率 86.44。%

 反思

 1.要训练学生自己习得知识的能力。

 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很简单,老师报答案,学生记答案,但是长期下来,学生一个养成了惰性,二来,对听来的答案他们也难以真正掌握。

 如果,在更早的时候,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让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养成借助学习资料自己找答案的习惯,他们的自学能力会有更多的提高,他们的知识面和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感反应都会有更乐观的表现,碰到这样的选词填空的题目,也会更有信心。

 2、要让学生有规律有技巧地进行答题

 很多时候,学生在碰到类似的阅读问题的时候,信手写来,凭着感觉走是最常见的答题方法。其实,阅读文章的答题也是有技巧有规律的。文章中关键句子的把握,答题时关键词句的出现,常常就可以让阅读问题的回答变得又快又准确。

 如果学生在答题前就有这样的答题技巧:某段文字的作用常常表现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上,从内容看,不外乎为塑造人物服务,从结构看,或作铺垫,或埋伏笔……那么他们在答这道题时,答题的大方向是不会出错的,同时,这样的答题技巧也会自然地对他们的答题语言进行约束,出现更多的得分点。

 3.,文言文考查试题越来越具有强烈的背诵及迁移性质。中考文言文试题中解释加点字意义的出题范围内容基本上全是从学生课文下面的注释中来的,另外翻译句子的评卷方针是意译不给分,直译时关键的一个字漏译也会被砍去一半分。这种严格到残酷的评卷方式使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变得相当严肃。总结以往的失败教训,初三的文言文教学更应偏重于授课的细致,细到每一个字的意义都不能马

 虎。老师讲课时绝不允许只串大意而不通词素,必须引导学生养成一字一字的翻译习惯。另外,要求学生课文下面的注释除专有名词外一率得会背,包括个别较难句子的整句翻译也要张口就能背出来。背诵的实惠不仅能应对课内文言文的试题,课外文言文的好歹也全仰仗学生对课内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记忆。我学生一课一课背,教师一课一课落实,然后再让学生见识课外文言文,引导学生把课内字词意思迁移到课外。刚开始时学生不会迁移,一见到课外文言文就懵了,

 4 就是学生最没把握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了。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成绩的唯一方法当然是老套的做题战术。但初三上半期及下半期开端,不应该是学生的题海战术,而应该把重点放在教师身上。其实我发现初一初二时,学生基本上不明白现代文阅读得分技巧,问十个同学十个同学回答现代文阅读答案是蒙的,甚至很多同学拿着笔不知道怎么表达他蒙的那点可怜的答案。所以,现代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是学生提高阅读分数的心锁。教师把重点放在答题技巧上而不仅仅停留在对标准答案上,学生阅读分数提高就有希望了。比如告诉学生议论文、说明文答案基本上可以在原文中找出来;写景或写物的散文大胆的往人身上靠,写人或叙事的散文尽量地往情上靠;写景的文章不看景只看议论和抒情答题就简单化了,写人的文章不往事上看只揣摹作者的情感就深刻了;所有问题不笼统回答而用条理分割的办法慢慢回答等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赢取得分机会。当然并非所有现代文阅读题目的答题方式都有技巧,有的直接考查的是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如标点、字音字形、词语意义理解;病句、仿句造句和语言的得体等就另当别论了。

 5.最后说说作文,作文可分成四等:又华又实,华而不实、实而不华、不华不实。又华又实是任何时代任何人追求的最理想境界,这里不做赘述。具说华而不实已不再时髦,实而不华反占先机。对此我有不同理解,让学生一本正经地下工夫写实比让学生耍笔杆子写华更难,而且出力不讨好,得分往往更底。华美的文字和华美的装修一样更容易引人眼球,它最起码体现了学生运用文字的娴熟性,如果不慎不实了,评卷老师也不忍心痛下杀手,得分往往比预想的高。这些学生已经在初三以前训练过了,初三时要学生训练在华丽语言掩盖下尽量撩拨评卷老师的情,让他在枯燥而雍长的评卷过程中怦然心动,或喜或悲或同情,最忌讳的是他不动情。所以在让学生作文时一定要充满感情的写,要求学生先打动自己,然后才有可能打动别人。二是尽量在作文里出现带感情色彩的词,让评卷老师不知不觉地受你蛊惑;

 三是尽量用短句子,避免病句和不流畅;四是感情强烈时可独立成段,突出你的情感;五是下苦工夫在结尾处议论和抒情,让抬笔打分的老师所看的最后一眼是你文章中最靓丽的地方。

 九年级中考语文质量分析和反思(二):2016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16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本次语文试卷由三部分组成:积累与应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基本与中考题型相吻合。但这次考试首次要求 100 分钟来完成试卷,对某些学生的确由一定难度。现就这份考卷及本校学生完成情况作一些分析。【九年级中考语文质量分析和反思】

 一、数据分析

 本次考试,我班共有 59 名学生参加考试,数据分析如下: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学生掌握情况还较好,大面积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但这次考试高分与低分相差较为明显,这可能与知识掌握和考试时间短有关。

 二、考卷与考情分析

 本次试卷兼顾基础与提高,试卷由积累与应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三大板块组成,分别考查学生知识积累能力、语言应用能力、体验感悟能力。同时这份试卷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原则,特别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

 就从学生答题情况看,积累与应用部分学生完成得较好,阅读能力部分其次,写作能力完成得较差。这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语文基础积累还是较为重视,阅读部分学生主要问题是回答不准确,语言表达较不规范。如第 16 题大部分学生是回答了“难受”字样,却没有回答

 “无可奈何”这个感受。写作能力部分完成较差,有一部分学生只是仓促作答,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作文没有完成,这可能是与学生平时动笔较少、阅读面不广和考试时间较短有关。很多学生都不能构思非常完整,逻辑条理非常严密清晰地完成作文,表达中心,只是天马行空地想到哪,写到哪,文章文采也较差。

 三.反思与经验总结

 1、狠抓语文只是积累,让学生每天多读、多想、多记,日积月累积少成多。

 2、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妙文!如果在教学中注重课文例文作用,那么学生就会根据这些例子的字范作用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突破学生阅读障碍瓶颈。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整体感知能力,并告诉学生杂把握文章主旨基础上联系实际分析。

 3、文言文教学要强化。要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整体感知文章大意,让学生主动认知文言实词、虚词,引导学生诵读诗文,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4、作文教要定格。今后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写定格作文,按照三大文体有条不紊的训练,作文既要在“通顺”上下功夫,也要在文体上强调,杜绝学生写“三不像”的文章,可根据每册每单元训练重点,进行作文训练。还要培养学生“有感而发”、“文为心声”的作文习惯,写自己真正感受过的内容,一定会更加得心应手。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 2]

 本次期中考试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区调考,可以较为全面地考查我校本届学生语文的真实情况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月考试卷与 2016 年中考试卷比较,题型基本没变。

 基础部分(1、字音

 2、字形

 3、填词

 4、病句

 5、语段)

 略读部分(6、整体上的要点概括 7、微观上的内容把握 8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辨析)

 文言文阅读部分(9、实词 10、虚词、11、内容理解)

 12、文言翻译 13、默写

 精读部分(14、梳理行文思路及要点概括 15、品析表达效果 16、词句理解及内容探究

 17、作品感受)

 综合性学习及口语交际(18、综合性学习 19、图表题 20、口语交际)

 试题难度系数 0.71,难度并不是很高。基础部分题目意思指向明确,避免了学生审题答题的误差,选项正误明显。略读题稍有难度,在选项上设置了个别模棱两可的答案,令人猝不及防。淡化了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强调了文言的翻译。特别对精度部分的回答的表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熟悉中考题型,以及答题方式等,因此在评卷上标准较严,一些可给可不给的分数都按从严要求扣了分。

 作文部分没有在身体上设置障碍,可写范围较宽泛,学生有可写内容,好动笔。

 二、学生各题得失分情况及原因分析和教学建议

 相关数据

 薄弱点:4、12、15、16、18 题

 在基础部分的第 4 题出现大规模的失分现象,这一点是始料不及的。在这一题中,几个例句的类型都是比较常见的,学生在做此题时往往是一扫而过,凭印象去做的选择,而没有仔细分辨,暴露出做题不细致的缺点。教学建议:除了对病句类型进行归纳划分外,还要锻炼学生分析病句原因,对例句的成分进行简单的划分。

 第 6、7 题得分情况不太好,建议在平时教学时稍带传授一些说明文与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并在做题时做一些实际可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比如对每个选项都在文本中找到相关的依据,这样可以有效地进行信息筛选。

 第 12 题是失分重灾区,应该说在现在降低文言文阅读难度的情况下,文言翻译肯定是要具有区分度的。翻译不仅要求大意要正确,对个别的重点字也是要求一定要翻译正确。教学建议:在平时传授新课、训练的时候,要逐字逐句翻译到,将字字落实的要求贯彻到位。特别是对具有文言语法现象的句子要拿出来一一过关的翻译。对文言语法现象要归纳。在做题的具体指导方法上,首先要求学生答题前拟定答案,再看自己的翻译中体现出了特殊的文言语法现象没有,如果没有,就要反复揣摩,直到找到这些用法为止。然后将翻译后的句子还原到原文中去,看看与前后文的文意是否能吻合,不要出现文意不通顺的情况,如果不通顺则要进行修改,直到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后再填入答案。

 第 15 题,对重点词语的品析上错误的原因有这样一些:没有分开分析,不明白题目要求;对重点词语缺乏深度的理解分析,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分析缺少过渡,直接跳过分析,直接空谈主旨,缺少一个对问题“为什么”的思考。教学建议:品析词语时联系上下文来分析,按照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顺序来进行思考。先答词语本义,再联系人物性格特点和事物特点进行分析,最后落脚到作者的情感态度上来。这个题的解题思路要在常规教学中得到体现。

 第 16 题,是区分度最大的一个题目,这一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对答题的方式要求也很高。对此题的教学建议是:首先认真审题,扣住发问词,明确答题方向。如果问题不是问句形式的,就先将题目转换成问句形式,再扣要点。从不同角度来草拟答案后读答案,从与问题的切合度、词性、语序、用语准确、表达恰当等角度来反复推敲答案,最后再作答。

 第 18 题的问题主要和此次评卷标准有关,问题不大。具体可操作的做法是:将主题转换成选题时,注意不要用问句的形式,以主题关键词作为选题定语这一形式来组织语言即可。

 此次作文的年级平均分为 35.5 分,此次作文评卷的切入分为 35 分,比照这个分数,我们学生的作文分数仅仅达到基本水平。出现的问题有这样一些:对主题的阐释不够到位,即没有讲清楚“为什么”;论述的段落份量不够,即局部段落的论述被架空;对核心立意的挖掘还不够,即缺乏由现象到本质、由事例到观点的深度思考;对素材的积累还不

 够,即语言材料缺少鲜活,没有时代特点。原因分析:写作教学进度没有完成,构段能力不足;素材积累不够,写作时捉襟见肘;写作思考的时间不够,认识较肤浅;生活阅历不够,写作视角狭窄。教学建议: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完成议论文写作的教程;着手开始积累、运用素材的训练;作文的训练要有时间保证,后一阶段一半的时间要用于作文教学上;作文训练课每次以解决一个知识点为目标,力求一课一得;训练方式以提纲、片段、小作文、大作文等形式出现,反馈要快,在多次修改纠正中落实写作能力;进行主题阅读,以加深学生对某一类主题内涵的挖掘;目前还是以训练入格的文章为主,适当进行审题训练。

 三、后阶段教学设想:

 1、随着最近几次区教研室调考试卷的出台,中考考点也较明晰地反映出来了,大家要充分学习、分析和研究。要有明确的考点意识,将考点落实到平时的常规教学和训练中去。

 2、常规...

篇三: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

语文一模质量分析与反思

  一、总体分析

  这一份模拟考卷,可以说是命题者花了一定心思,出题充分体现了中考题型。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初中三学年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对今后的中考复习具有较强的指导性。虽然难度系数有一定提升,但符合今年中考的命题导向。

  本试题满分为 13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本校在参加的 130 个考生中最高分为 111分,最低分为 0 分,年级平均 87.98 分,语文基础年级平均 41.38 分,作文平均 46.6 分、其中以 80--90 分的居多,总体考分偏低,优秀人数偏少只有 2 人占总人数的 1.53﹪,全年级及格人数为 109 人,及格率为 83.85﹪。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了汉字的书写,改错,材料分析运用、古诗文名句默写、名著积累、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本次试卷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1、汉字书写,改错,难易适度

  2、材料分析运用注重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既考查了对家乡文化底蕴的熟悉又巧妙的考察了学生的拟写标题的知识。有新意的是让学生针对文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名句填空。第 1----8 题是机械型默写,即给出上句,要求写出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填出上句。难度较小,除个别的有错别字,其余得分不错。体现了中考默写的立足课本,以本为主的思想。

  4、名著积累。名著题不是简单的考名著知识而是将语言的运用与其结合起来,可谓一举二得。比如说“他指谁?请揣摩一下他此刻的内心世界”。

  (四)作文

  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出题者设置文题:《心中的阳光》感悟生活。是学生能更深层次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考察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真正体现语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的思想。

  三、对今后教学的走向

  1、强化语文积累及运用训练,尤其强化字词、名句的默写和开放性创新题型训练,以学会运用为目的进行练习。

  2、强化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的复习及名著阅读的拓展,以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为主。

  3、强化阅读训练,包括现代文阅读(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和古诗文阅读。

  4、强化写作训练,进行作文储备,了解考场作文的技巧。

篇四: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

级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一、总体评价 本次初三模拟考试是中考前的第一次全区统一诊断性考试,在距正式考试两个月的关健时段进行检测,对检测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在学科知识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任教师在后一阶段的复习指导及教学方式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

 二、试卷结构和特点 1.试卷结构:本套试卷有选择题、非选择题两种类型题,选择题 18分,非选择题 42 分 2.试题特点:(1).试题命题依据西宁市初中毕业及升学学业考试标准,试题紧扣教材、课标、考试说明;知识点全、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取舍合理;试题的设计数量合理适中,呈现形式新,具有开放性,联系实际、日常生活、技术与社会;注重对“双基”和实验教学的考查,注重综合能力考查,注重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化学的学科素养的考查;试题的区分度、难度适中,和中考题接近。

 (2).此次化学试题,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做到了“扣紧中考、活用教材、体现课标、联系实际、开放有度、着眼基础、注意能力、指导教学、有利创新”,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今后复习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答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共 13 道小题,1-8 每题 1 分,9-13 每题 2 分总计 18 分。基本上是基础知识,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题也是得分率最高的一道题,在抽样学生中,有

 1 人得到了满分,占 0.01 %,优秀率达到了

  %。其中错得较多的是第 2、3、8、9 题。第 9 题出现问题反映出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上还有一些问题,概念的认识还不彻底,还需要加强。第 12 题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知识归纳不够。第 13 题学生对溶液的知识掌握不牢。

 2、填空题共 4 小题,14 个空,满分 14 分。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难度较低,预计学生得分率较高,而实际上填空题是得分率比较低的一道题,在抽样的学生中,没有一个人得到了满分,与预期的设想相去很远。

 3、简答题共有 2 道小题,满分 11 分。相对来说简答题难度较大,第19 题属中等难度题。学生缺乏探究性的学习,尤其文字叙述方面表达不清,有的学生词不达意。

 4、实验题共有 2 道小题,满分 13 分。考查的内容都是两学期所涉及到的实验,属于基础题,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抽样结果显示 100 人中满分人数为0人, 本题的失分主要出现在第21小题对物质的鉴别上,对试剂的选择不合理,明显的实验现象判断不准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或没有配平。

 5、计算题共有 1 道小题,共 4 分,学生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所给出的依据掌握不牢,不会正确的应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或没有配平,生成物的状态没有标注。

 总成绩统计表 应考人数 实考人数 总分 平均分 及格人数 及格率 最高分 最低分 952 952 27904 29.32 241 25.3% 56 1 各题得分抽样情况统计表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应得分 1800 1400 1100 1300 400 实得分 1155 620 397 497 112 得分率 64.2 44.3 36.1 38.2 28 四、存在以下问题: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表述不清;对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混淆不清;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不会书写化学反应的方程式等等。

 2.实验基本技能差。不会组合正确的实验装置。

 3.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

 4.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

 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的原因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6.计算能力薄弱。表现在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元素的质量比,以及化学反应中有关量的计算。

 五、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教学中应抓基础知识的落实,特别是化学用语。

 2.加强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平时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解题的规范性。4.转变教学观念,时时处处将化学与生存、生活、社会相联系。现在中考的命题相当“活”,只有我们教“活”了,学生才能学得活,成绩才能理想,能力和素质才能提高。5.不断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以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特别是创新教育的要求。6.开展探究性学习,课堂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身边物质是探究性学习的信息源。7.注重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体现化学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化学,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学以致用。8.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六、100 份试卷抽样表 题号 1-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总分 1 11 3 0 1 4 0 2 5 0 1 27

 2 14 2 2 1 3 1 2 5 3 1 34 3 16 4 0 1 2 0 2 7 3 0 35 4 7 2 0 1 4 0 1 6 1 0 22 5 11 1 0 1 4 0 2 7 0 0 26 6 9 3 0 2 3 0 2 5 0 0 24 7 16 4 0 2 3 2 3 7 1 1 39 8 13 3 0 2 2 2 4 6 3 1 36 9 17 1 0 2 4 0 5 6 0 0 35 10 14 1 0 0 1 0 2 4 0 1 23 11 11 3 1 2 4 0 4 7 1 1 34 12 15 3 1 3 3 2 7 6 3 4 47 13 10 1 0 2 3 2 1 6 0 0 24 14 15 1 0 3 2 2 1 5 0 1 30 15 14 4 0 2 4 2 4 7 1 4 42 16 10 2 0 2 4 3 3 7 0 1 32 17 10 3 0 2 3 2 5 7 3 1 36 18 9 3 0 1 0 0 2 2 0 1 18 19 12 4 0 2 4 2 6 7 0 1 38 20 13 3 0 1 3 2 2 4 0 1 29 21 15 2 0 2 2 2 2 6 1 0 32 22 18 2 0 2 3 2 4 6 0 2 39 23 9 4 0 3 2 2 2 4 1 0 27

 24 10 4 1 1 4 2 3 7 0 0 32 25 14 2 0 2 4 3 4 7 0 1 37 26 13 2 0 2 2 2 2 7 0 1 31 27 10 2 0 2 3 2 4 6 0 1 30 28 18 3 0 2 3 3 4 6 0 4 43 29 18 4 0 3 2 0 2 3 3 0 35 30 15 2 0 0 1 2 3 6 1 1 31 31 16 2 0 3 3 3 1 1 0 2 31 32 16 4 0 3 4 2 8 7 0 4 48 33 11 4 3 2 0 2 7 3 1 3 34 34 11 1 1 2 4 3 3 1 0 1 27 35 13 4 0 3 4 2 3 5 0 2 36 36 2 1 0 0 2 0 0 2 0 0 7 37 10 1 0 3 4 0 2 6 0 1 27 38 10 3 0 2 3 2 1 3 0 0 24 39 14 4 0 2 4 2 4 7 0 0 37 40 15 3 0 0 4 2 2 3 0 1 30 41 18 4 0 3 4 3 2 7 0 1 42 42 14 3 0 1 2 0 2 4 0 1 27 43 9 3 0 1 4 2 1 5 6 1 32 44 10 3 1 2 4 0 2 4 0 1 25 45 12 3 0 2 4 3 2 6 0 1 33

 46 8 2 0 2 4 3 4 6 0 1 32 47 12 2 0 1 3 0 2 4 0 1 25 48 15 1 0 0 1 0 1 3 0 0 21 49 11 4 0 2 4 3 4 6 0 1 35 50 6 0 0 0 4 2 1 3 0 0 16 51 11 3 0 3 4 2 2 7 3 1 36 52 11 3 0 3 4 2 6 5 0 1 35 53 10 3 0 3 4 2 4 6 0 1 23 54 9 4 0 2 4 0 1 1 0 1 22 55 10 4 0 3 4 3 4 5 1 1 35 56 17 4 0 3 4 3 8 7 0 4 51 57 9 1 0 0 4 0 1 4 0 0 19 58 16 4 1 3 3 3 7 7 3 4 51 59 8 1 0 3 2 0 0 3 0 1 18 60 9 0 0 0 0 0 0 0 0 0 9 61 9 1 0 1 0 0 0 3 3 1 18 62 13 3 1 3 3 3 6 5 0 4 41 63 6 0 0 0 1 1 1 1 0 0 10 64 12 0 0 0 3 0 1 1 0 1 18 65 13 2 0 3 3 1 3 5 0 1 31 66 12 0 0 0 2 2 1 3 0 1 21 67 10 3 0 2 4 0 3 4 0 0 26

 68 16 3 1 2 4 0 5 5 0 1 37 69 10 3 0 3 4 2 4 5 0 4 35 70 12 2 0 1 3 0 2 3 0 1 24 71 5 1 0 1 0 2 1 1 3 1 15 72 12 2 0 0 0 2 2 5 0 1 24 73 7 1 0 2 1 0 1 4 0 1 17 74 13 3 0 3 4 2 6 5 0 4 40 75 12 3 0 2 4 0 1 3 0 1 26 76 8 1 0 0 1 0 2 2 0 0 14 77 9 1 1 1 2 0 2 4 0 0 20 78 11 4 0 2 4 0 4 5 0 1 31 79 16 4 0 3 4 2 6 5 0 4 44 80 7 0 0 0 0 0 1 0 0 0 8 81 8 1 0 0 2 0 0 2 0 0 13 82 6 0 0 0 2 0 1 1 0 0 10 83 10 3 0 3 4 0 3 2 3 1 29 84 11 2 0 0 2 1 1 3 0 0 20 85 11 0 0 0 3 0 1 1 0 0 16 86 9 2 0 1 0 0 1 4 0 1 18 87 16 2 1 2 3 2 4 5 0 1 36 88 16 3 0 3 4 2 4 4 0 4 40 89 14 3 0 2 3 0 4 5 0 1 32

 90 5 2 0 0 2 0 1 3 0 1 14 91 7 1 1 0 0 0 0 0 0 0 9 92 18 2 3 3 4 2 7 6 0 4 49 93 10 1 1 0 3 0 4 5 0 1 25 94 11 4 1 3 2 0 2 7 3 1 34 95 11 1 1 2 4 3 3 1 0 1 27 96 13 4 0 3 4 2 3 5 0 2 36 97 2 1 0 0 2 0 0 2 0 0 7 98 10 1 0 3 4 0 2 6 0 1 27 99 10 3 0 2 3 2 1 3 0 0 24 100 14 4 0 2 4 2 4 7 0 0 37 实得总分 1155 234 22 167 287 124 273 446 51 112 2859 应得总分 1800 400 300 300 400 300 900 700 600 400 6000 得分率 64.2 58.5 7.3 55.7 71.2 41.3 30.3 63.7 8.5 28 47.7 平均分 11.55 2.34 0.22 1.67 2.87 1.24 2.73 4.46 0.51 1.12 28.59

 附表四 2011 年九年级模拟考试 试卷质量评价表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评价单位(人)

 土门关初中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评价得分 优 良 一般 差 试卷考查 目标内容 (40 分)

 按照大纲或新课标的要求,立足基础知识,突出重难点,有正确的导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积累课外知识的能力和运用能力,有效地考查学生实际能力。

 35 40—34 分 33—30 分 29—26 分 25 分以下 试卷结 构形式 (40 分)

 试卷题目设计富有典型性,层次性,综合性,试题新颖,形成活跃,能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综合素质等对学生进行检测,评分标准合理规范。

 32 40—34 分 33—30 分 29—26 分 25 分以下 试卷题量 难易度 (20 分)

 试卷题量较合适,分值分布合理,有适当的难易度,切合学生实际。

 15 20—17 分 16—15 分 14—12 分 11 分以下

 总评成绩 82

 对试卷的综合评价意见:该试卷覆盖面广,难易程度适中。具有开放性,联系实际、日常生活、技术与社会;注重对“双基”和实验教学的考查,注重综合能力考查,注重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化学的学科素养的考查。

 反思:(学生得失分状况、教和学存在的问题、质量监测方式改进意见等):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2.实验基本技能差。3.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 4.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5.计算能力薄弱。

篇五: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

13 年初三 二 模试卷分析与 易错题整理 —— 长宁天山 校区 区 一、逐题分析(考查内容按考纲考点填写。)

 题号 考查内容 分值 27 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空气的成分 1 28 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 29 溶液-物质的溶解-溶液的定义 1 30 元素 1 31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合价-化合价 1 32 碳及其化合物-CO 的性质-有毒性 1 33 俗名-化学式 1 34 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 1 35 实验基本操作 1 36 物质构成微粒的计量、同素异形体 1 37 物质燃烧的现象 1 38 碳及其化合物-CO 2 的性质 1 39 微粒图、质量守恒定律、单质/氧化物 1

 40 化学方程式 1 41 性质决定用途 1 42 除杂 1 43 酸碱盐的性质 1 44 有机物化合物的概念、溶液分析、元素守恒、酸及酸性物质 1 45 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判断生成物 1 46 物质的推断 1 47 物质的用途、化学式、物质构成微粒的计量 1 48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计算/物质提纯 1 49 实验-电解水/CO2 和水反应/Fe 和氧气的反应 1 50 金属的化学性质 1 51 CO2 的实验室制法 1 52 探究实验-酸碱中和反应 1

 二、整体分析 1 、各模块分布情况 知识点 题号 分值 总分 备注 (与往年的题型分布、常考考点的差异)

 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6 47 48①③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8 2 29 与往年的考点基本相同,考察的内容比较基础、更细,主要物考察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式、元素符号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分子与原子的性质;物质的组成;溶液的概念;溶液的酸碱性、氧化还原反应;同素异形体、原子微观示意图、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酸碱盐等知识点 化学实验 35 49 50 51 52(1)

 (2)

 1 6 4 6 7 24 基本上课本上出现的实验:基本的实验操作及基本实验的操作注意事项及实验现象;电解水、Fe 在氧气中的燃烧、二氧化碳的制备,金属的性质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实验占的分值依然较大。

 化学计算 45 48②④ 52(3)

 1 3 4 8 计算这一块没有变化,仍旧考察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尤其是粒子数的计算);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的相关计算(对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相关概念的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 、易错题整理 【2013 长宁二模】

 37.下列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色烟雾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光

 考点:物质燃烧现象 错因分析:物质燃烧现象没有记忆 答案:A。

 解析:B 选项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 选项产生白烟,D 选项是产生 46.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 K 2 SO 4 、Na 2 CO 3 、BaCl 2 、CuSO 4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足量的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滤液呈无色;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推断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A.可能有 BaCl 2

 B.可能有 Na 2 SO 4

 C.肯定只有 Na 2 CO 3

  D.肯定有 K 2 SO 4 、Na 2 CO 3 、BaCl 2 ,没有 CuSO 4

  考点:物质组成推断 错因分析:学生对酸碱盐知识点不会灵活运用, 答案:

 D 解析:先分析 4 种物质的特点,结合题意和图像分析,沉淀减少说明有 Na 2 CO 3 ,滤液是无色,肯定不含有 CuSO 4 ,加入稀盐酸依然还有沉淀,说明还有 K 2 SO 4 、BaCl 2 所以选 D 答案。

 51.欲测定大理石样品中 CaCO 3 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设计了下图的装置。

 (提示: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3)实验结果测得 CaCO 3 的质量分数往往偏小,原因是

 (10)

  。

 答案:A、B 装置中残存的 CO2 不能被 C 装置中的氢氧化钠充分吸收 错因分析:知识点不会灵活运用,语言组织能力欠缺 解析:实验误差分析 52.为探究“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了如下研究。

 【实验原理】将稀HCl滴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1)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同学们对该反应是否发生提出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 】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还可能有:

 猜想1:HCl

 猜想2:NaOH

  猜想3:HCl和NaOH

  你认为上述猜想不合理的是

  (12)

  。

 0

 盐酸(mL)

 沉淀(g)

 【实验方案】(1)某同学用一支洁净试管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滴加FeCl 3 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烧杯中溶液里一定不含

 (13)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甲 乙 丙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14)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 HCl 溶液中有 HCl 溶液中有 HCl 【推论与分析】上述实验方案中有两处明显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15)

 ; ②实验结论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16)

  ; 通过对上述实验的正确操作,同学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你认为【假设猜想】中

 (17)

  是正确的。

 答案:

 52(11) HCl+NaOH→NaCl+H 2 O 52(12) 猜想 3 或 3 52(13) NaOH 52(14) 产生气泡 52(15) 将 pH 试纸直接伸到待测溶液中,会污染试剂 52(16) NaCl 与 AgNO 3 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说明一定有 HCl 存在 52(17) 猜想 1 或 1

 考点:

 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错因分析:15、16 小题出错的概率大,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薄弱,语言组织能力薄弱。

 解析:将 pH 试纸直接伸到待测溶液中,会污染试剂。NaCl 与 AgNO 3 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说明一定有 HCl 存在。

篇六: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

次模拟考试总结与反思

 龙堰乡刁河回族中学 在市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在中心校的统一组织下,我校于 4 月22~23 日组织了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这次考试,对九年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而又现实的意义。它是本届学生第一次摸底统一考试,考试的结果能让我们更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这次模拟考试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从而有的放矢的组织教学,确保各级各类目标的完成。

 本次考试由教育局统一组织命题。按中考要求设置为七科,从考试结果来看,试题做到了紧扣教材,注重基础,难宜适中,很适宜大部分学生完成。能够起到模拟中考的作用,及时有效的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了诊断作用。

 这次考试总的来看还可以,我校的最高分为 498 分,400 分以上 17 人,但横向与兄弟学校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现在我就造成学校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及下一阶段应对策略谈点自己的认识,供大家批判。

 决定一所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因素是人。是教师、学生、家长,还有学校领导。

 一、众所周知,教师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这些年,教师的职业倦怠思想比较严重,表现为:心浮气躁,唠嗓满腹,工作缺乏耐心,行为功利,事业的成就感下降。越来越多的教师把教书育人这一太阳底下最伟大、最光辉的事业变成了自己混工资,养家糊口的职业,而不是事业。这种职业倦怠思想的存在对于教师工作积极性和无私奉献精

 神的影响和消弱是任何一位教育管理者都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所学校要谈教学质量的提高,重视和解决教师职业倦滞思想是一个关键问题。

 二、学生状况:一是差生面大,七、八、九年级差生面大,很多班级接近一半是学困生。这也与寄宿制学校招生生源有关,好学生被他们挖走了,留下的学生基础差,厌学、逃学、辍学现象比较严重。二是从整体上看,现在学生学习态度、吃苦精神、心理品质、智商、情商都普遍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一现状既反映出我们整个大教育的失败,同时也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至于家长问题,大家普遍都有一种感觉,如今的家长们对教育的认同,支持的力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家长是抱着一种挑剔的眼光、责难的心态在对待学校、老师和教育。对他们的孩子你教好了是应该的,教不好,那都是你老师的过错,是你老师无能、学校无能。在寻求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出现新情况。甚至出现了家长到学校找老师要求把自己的孩子放到最后一排坐,莫要求他们的孩子交作业,学生迟到,不要批评,考试不参加,也莫说他们等等。所以要提高教学重量,家长的因素不能不考虑,三结合教育问题面临新挑战。

 四、教学管理是我校教学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教学管理的理念、管理的手段、管理的措施与学校校情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我自己能力水平低,管理不到位,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在这里思考分析这些原因,不是为了找客观、推御责任,而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对于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家长态度、社会对教育的认识问题学校无力改变。要说有办法改变,唯一的办法只能是你用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去获得社会的认同,家长的支持。至于学生的态度问题、习惯问题、能力问题、方法问题、心理问题那也只能靠老师的工作去转变,所以,我认为,要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重点和突破口是:第一加强学校管理,第二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所以对于后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强化班级管理,营造学习氛围。

 向管理要效益,不能成为一句空话。在后面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班主任严格班级管理,一是要制定强硬措施,利用铁的纪律,杜绝违纪事故的发生。二是要勤跟班,增加到班次数,深入教室、寝室多了解学生的情况,注意学生动态。三是要制定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奖优罚劣,营造好的学习氛围。

 2.树立目标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

 本学期,我们进行了三次月考,每次考试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在今后,学校的任何一次考试都要认真分析评价,老师们从目标上可以看到,要想完成这一目标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但是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尽职尽责做到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完成班级目标、年级目标也不是一个梦想。如果我们老师们连正常上课的时间都难以保证,课堂效率又如何提高。班级管理出现混乱也就在意料这中了。本着对学校、对年级、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我们请老师们将更多激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实,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神圣的称号。

 3.加强学法指导,完善治偏工作。

 通过对各班单科,总分成绩分析,我们清醒的看到,分数不高,偏科现象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总分的提高,在上次质量分析时我们已经提出了治偏的要求。有些班级已经很好的落实了。这次我们仍将此作为后段工作的重中之重。大锅饭解决不了治偏问题。所以希望老师们在教学中多加强学法指导,对偏科学生适当倾注,特别优秀的学生不妨开点小灶,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二是可以解答疑难,有时候就是几个疑难的解决。可以令学生毛塞顿开,由劣转优。成绩不好一定有原因,但成功也需要方法。我认为成功最最主要,最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学习成功者。今天就是最好的机会,我们一定虚心学习成功者的管理经验,像成功者一样去思考,像成功者一样去决策,像成功者一样去行动。

 模拟考试已经过去,距离九年级毕业升学考试也只有短暂的一个多月了,我们全体教师必定坚守“干,干好,好好干”的工作承诺,

 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织就 6 月中考升入A类高中 15~20个 的历史性突破和胜利!

 

篇七: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

dquo;四有好老师”反思 和 初三摸底 考试 卷分析 (合集)

 “四有好老师”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有扎实的学识是最基础的一点。假若老师都已昏昏,怎能使学生昭昭呢?有人可能会说,教来教去不就那么点内容?教的遍数多了哪里还用得着备课?这种想法是及其错误的,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灵动的整体,他们每天都在不停的变化和发展。每个学生和每个学生不一样,每个群体和每个群体也不一样,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么怎样才能应对不停的“变化”和“发展”呢?学习是唯一的一个途径。

  所谓的“学习”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要做到精益求精。不能仅仅局限于会讲,还要把会讲升华到讲好。同样一个知识点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把握住重点,并且要不断的加工、不断的打磨,用一种最好的方式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做到真正的理解,为学生的学习尽量找到一条“捷径”。当然做到这些之前必须有深厚的“内功”,必须让自己的职业素养上升到一个高度,多学习便成为了必经之路。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周围的环境,更要深

 入的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做好真正的“教育”。另外,教师还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多看新闻,才能紧跟形式的变化,多读书,才能不断开阔视野,才能与学生侃侃而谈。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让你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爱豆”,如果学生佩服老师,那么开展活动也就容易的多了。

 一般人不学习是习惯问题,教师不学习便是品质问题。在学习的路上每个人都是新手,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岁月可以刻画脸上的皱纹,但是永远不能摧毁我们强大的内心,只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为自己注入新的活力,那么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

 初三摸底 考试 试题试卷分析

 本试卷为武功县九年级一摸试题。全卷满分 120 分,物理 70 分,化学 50 分,选择题共 30 分,其中物理占 16 分,化学与 14 分,化学填空题 19 分,分,实验探究题 12 分,计算题 5 分。物理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各 19 分,计算题 2 题共 16 分,从考试的题型设计来看本次考试的题型基本是按中考试卷模式设计的。题目更多的重视基础知识的

 应用和实验的考查。因为本次考试重在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为今后的复习打下基础,所以试题的难易程度较中考偏低。总的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其中基础题约 68 分,中档题约 35 分,高档较难题(相对于初三第一学期的学生而言,在中考中相当于中档题)约 17 分。虽然试题难度不高,但是通过本次考试可以反映出每个学生基础掌握的情况。

 试卷存在问题及分析 1、选择题(30 分):

  得最高为 30 分,最低分为 6 分。总体来看,选择题是学生感到最难的一部分,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的基础掌握,更应要求学生知识迁移和关联的掌握,在以后的教学中,务必突出重点教学,难点过关的

  2、填空题(38 分):

  得分最高为 23 分,最低分为 3 分。填空题覆盖的知识点比较全面,比较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关注,尤其是基础知识的考查。在第17,19 题的命题中,命题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答案出了多种与知识点结合不起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渗透多练习;第 20,25 题是知识综合运用的题,但可能当时的讲解不够透彻,学生不能将公式熟练应用,失分仍然较高,在以后的中考复习中,应强化必要的训练。

  3、实验探究题(31 分):

  得分最高为 31 分,最低分为 4 分。29 小题学生对实验设计步骤

 问题不大,但最后结果要求用已知量来表示错误较多,需在今后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计算失分也较多,对基础公式的应用较差,抓基础仍然是今后的方向。

 4、计算题(21 分):

  得分最高为 14 分,最低分为 2 分。计算题是综合性比较强的题,也是本次试卷的计算题失分较多的原因,在以后教学中好的经验要发扬弥补足。

 后期教学建议 从这次考试的成绩上来看,无论是好班还是普通班,尽量减少个别生或是缩短个别生的成绩差距都我今后教学的当务之急。那么,在后面的工作中我们应把补差工作融入到课堂中进行。通过降低知识复习和练习的难度,多对个别学生进行提问,以及课下作业实施分层次布置等方式,唤醒他们的学习兴趣。

篇八: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

20 年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题分析

 2020 年宿松县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的命题以 2011 新版《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又一如既往地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基础性、创新性、探究性、教育性,切实有效地把考查历史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注重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注重考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注重知识的迁移、学科的渗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热点问题进行探究。试卷以历史问题为出发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体现了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稳定延续。本次试题包括单项选择、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与探究,四大项共 19 题,与 2019 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保持一致,也反映出今年中考题型稳中不变趋向。

 2、板块结构,比重大变。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涉及到选择第 1,2,3,4,5 题,辨析改错第 1,2 题,考查的分值 14 分,占 20%。中国近现代史 36 分,占 51.4%,世界古代史 0 分,世界近现代史 20 分,占 28.6%。

 3、薄古厚今,重中轻外。本套试卷考点分布较全面,但世界古代史未涉及,中国近现代史比重有很大提高,占到了 51.4%,中国史与世界史七三分成,比重同往年中考相比明显提高,同时兼顾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多领域内容。

 4、难易适中,优秀不易。试卷中考查的知识点完全符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本套试卷难度系数为 0.6,难易度控制恰当,注意题目梯度的有效设置,因

 此注重基础性,兼顾选拔性。在识记、理解、运用层次的考查上,前两者占到了整张试卷大部分比例。选择题和改错题较易,是基础性试题,学生易得分,材料解析第 17 题第 3 问和第 18 题第 3 问,还有活动与探究题第 19 题第 3 问,都是开放性试题,有一定的难度,考高分不易,从选取的宿松县某校数据看,优秀率仅 0.71%,非常优秀的学生才能脱颖而出。

 (二)试卷特点

 1、充分使用史料,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整套试卷史料非常丰富,包括文字、图片、目录,引言和示意图,统计图,地图等,充分体现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渗透了历史学科考查中“一点四面”的命题原则,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体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四方面的考查。

 2、关注时政热点,人文色彩和时代气息浓厚。如选择题第 3 题引用唐诗《凉州词》,文史知识综合运用,人文色彩浓厚。选择题第 10 题和活动与探究题第19 题第 3 问就考察到了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密切结合了时政热点。

 3、注重设问科学严谨性,体现开放性。

 如 18 题第 3 问战争是把双刃剑,让学生从利弊两方面来思考,强化了历史素养和学科思维能力考查,凸显综合性,尤其是材料解析题和活动与探究题最后一问,答案具有很大的开放性,拓展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考情分析

 本次模考历史试卷共 19 道题,主观题 4 道,分值占比 57.14% ,客观题 15道,分值占比 42.86%;学科总分 70。以宿松县某校为例:总参考人数 282 人,平均分为 42.1 分,优秀率 0.71%,及格率 55.67%,低分率 8.51%,最高分 63 分,最低分 14 分,难度系数 0.6,区分度 0.32。

 三、失分原因分析

  在阅卷中,发现学生的失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审题不仔细,忽视题干有效信息。

 考生平时没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对材料的有效信息提取不完全。忽视时间信息,如第 1 小题的“二千余年后”;第 5 小题的“15 世纪,600 年”,第 9小题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等,这些时间信息对答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忽视关键词信息,如第 2 小题的“五铢钱”;第 6 小题的“五口通商”;忽视设问限制词,如第 7 小题中的“侵略中国领土”忽略而错选了朝鲜,第 13 小题中地点限制词“布鲁塞尔”忽略而错选了联合国和世贸组织;19 第(2)小问时间限制词“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和空间限制词“日本”,很多学生忽略审题只答一个,还有答成 20 世纪 30 年代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2.历史时空观念模糊,图表信息解读能力差。

 历史教学中注重左图右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但因考生地理知识缺乏,不能准确识图。如 18 题第 1 问抗战开始的地点,考生因对沈阳、北平等地点判断不准而导致失分。数学图表是史料的一种重要载体,数学中的历史主要通过曲线图、柱状图、扇形图等来展示历史信息,考生因跨学科解读数学图表信息能力不足而失分,如第4小题曲线图,学生对A点是曲线最高点认识不清,也就得不出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安史之乱。再如第 8 题柱状图,考生不能从共产党员、军队、根据地及人口等方面比较 1937 年到 1940 年呈不断增长趋势,从而得出敌后战场抗日力量的壮大的信息。

 3.家国情怀淡薄,开放性试题答题能力有待提高。

 考生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观念淡漠,如 17 题第 3 问,学习

 毛泽东、邓小平两位伟人精神品质,学生答题用词随便不当,盲目抄答案答非所问现象普遍存在,也体现出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够。还有 19 题第 3 问从中日之间“恶梦”和“美梦”两个角度对比“南京大屠杀”和“日本最美女孩”谈感悟,本题立意非常好,中外关联,正反兼顾,开放性大,而学生答题却是天马行空,不知所云,可见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为实现民族复兴、人类和平与进步而努力的家国情怀任重而道远。

 4.答题不规范,表述不清晰,字迹不清楚。

 考生中仍存在答题不规范、逻辑思维能力欠缺,条理不清等问题,甚至少数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答题不知所云或完全文不对题。书写潦草,错别字现象普遍存在。

 四、问题成因分析

  上述答题失分暴露出的问题表明:1、基础知识把握不牢,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以史鉴今的知识运用能力欠缺。2、考生缺乏审题和答题的训练,不能充分利用材料,领悟题目的主旨,对考点不熟悉。3、没有深入思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阶段历史的特征缺乏系统总结,缺乏构建历史知识网络体系;4、历史专业术语不能熟练地运用,答题采用白话方言,未使用书面语,不能做到答题条理化、段落化、序号化,卷面混乱。5、对开卷考试过度依赖教材和资料,答题脱离材料,东拉西扯,随意拼凑。6、应试心理素质差,有畏难情绪,政史不能合理分配时间,顾此失彼 ,导致许多容易题未做。

 五、后期复习备考建议

 通过对近三年特别是 2019 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的分析可知,安徽中考历史学科考查的重点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试题联系社会热点和周年大事切入是主要趋势,同时与高考衔接,注重考查考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所以在

 2020 年中考复习备考中,我们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研究课标,夯实基础,有效备考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精准把握热点背后链接的考点,落实好基础知识,这个教师不仅自己心中有数,还要带领学生一个考点一个考点的过关。不论中考的考试内容和题型如何变,基础知识是始终如一、唯一不变的。掌握最基本的史实和史论,分辨清楚不同的历史概念是必由之路。重视教材,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握历史概念,培养问题意识;抓纲务本,加强主干知识的记忆,注重理解历史概念,注意历史的时序性,建构知识体系。抓“点”— 串“线”—铺“面”—织“网”,形成立体式知识网络。

 第二、加强训练,指导答题,提升能力

 近几年中考命题演进趋势:从知识中心到问题中心、从教材中心到课程中心、从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从一元史观到多元史观的变化。所以后期刷题很重要,甄选优质的模拟试题,让学生多训练,可以按题型分批训练,加强对学生答题的指导,把一些思考的方法和答题的套路教给学生,比如对选择题要培养学生找关键词,限定词,重点词,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方面去区分史实的能力;对非选择题,要加强指导阅读材料和审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概括、归纳观点的能力,以及规范表达的能力,这就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第三、 关注热点,联系现实,学以致用

 从历年的中考试卷可以看出,历史考试更为注重切合时代的脉搏,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并以此为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每年的历史中考题都有热点切入,这些都体现了历史知识的现实价值。通过广泛的联系,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种方法对教和学都是一种启示和引导。所谓历史学习要做到“左顾右盼,瞻前顾后”就是这个道理。

 复习时更要贯彻这一原则。所以在整合课本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外,还可以将当今与历史有关的时政热点问题设计为专题复习又一要素,在考前复习中多加训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复习中对时政新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关注历史知识与社会热点的联系。关注热点,但不能去猜题押宝,从历史学科而言,单纯找出一大堆热点,对于历史备考复习是毫无意义的。

 第四、情境模考,调整状态,增强信心

 六月份之后建议每周模拟考一次,最好政治历史在一起合卷考,按照中考政史学科时间安排,调整好学生生物钟和应试状态,让学生提前适应考试状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生考多了、见多了,自然就会熟悉知识、熟悉答题方法,从而拿到自己理想的分数。后期还要特别注意多鼓励学生,不停的给孩子们信心,在中考的强大压力下可以轻松的去进行复习训练,从而轻松应考,考出佳绩。

篇九: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

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 刘曼 一、答卷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表述不清对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 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 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不会书写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等等。

 2实验基本技能差。不会组合正确的实验装置和排列合适的实验操作顺序等。

 3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

 4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6计算能力薄弱。表现在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元素的质量比以及化学反应中有关量的计算。

 二、对策与办法 1增强质量意识 要抓住期中调研测试这一契机认真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全面、客观地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尤其要找出自身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思考对策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抓措施的落实跟踪督促直至问题真正解决。要针对答卷中的典型问题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在做好补救工作的同时加强学法指导。要根据学情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理清工作思路很抓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2抓基础、重应用

 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化学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等、化学用语如化合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和基本的化学思想方法如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要加强理解对记忆性的概念和原理等要在理解和实际运用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要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率课堂教学要实在、有效。要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要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化学问题。

 3加强实验教学、重视活动与探究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目前对学生实验设计、评价和在新情境中应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在提高。这里的提高主要并不是难度的提高而是实验涉及面的扩大是对思维广阔性、敏捷性要求的提高是对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要求提高也是对实验技能在实际应用中的要求的提高。一些开放性试题强调实验、观察、实践过程的讨论和迁移从答案唯一向开放性转化。要注意培养表达能力要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准确表达。

 4课堂教学要体现新理念 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表达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训练表达能力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品质。

 5注意规范答题的训练 答卷中反映出学生不会审题、字迹潦草、写错别字、化学式书写错误、相对分子质量算错、隐含在图示及表格中的信息不会引用、语言表达不规范等这说明在规范答题训练方面有缺陷要在平时的作业训练及测试评讲中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注意科学性和规范化以减少答题的失误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2010.11.22

推荐访问: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 中考 九年级 反思

版权所有:鸿鹄范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鸿鹄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鸿鹄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80617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