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先进事迹4篇

时间:2022-08-28 10:55:06 来源:网友投稿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4篇时代楷模先进事迹 2021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三篇 近日,中宣部授予毛相林“时代楷模”称号,他的感人先进事迹在当地引起热烈反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时代楷模先进事迹4篇,供大家参考。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4篇

篇一:时代楷模先进事迹

21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三篇

 近日,中宣部授予毛相林“时代楷模”称号,他的感人先进事迹在当地引起热烈反响。今天整理了 2021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2021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三篇 1

 壁立千仞,群山合围。翻几座大山,盘过 108 道“之字拐”,xx 市 XX 县 XX村便映入眼帘。这里地处 XX 深处,如“深井”一般,“井底”缓坡上,小楼星罗棋布,大片柑橘林连绵起伏。

 毛相林是 XX 村村委会主任,也是老村支书,当地人称他当代“愚公”。

 成为“愚公”,是被穷逼出来的。“锁”在深山里的 XX 村,以前是 XX 县最穷的地方。村民外出只能徒步翻过绝壁,到县城得花两天时间。

 不能让大山“困”住 XX!XX 年开始,“愚公”毛相林带领乡亲们“移山”,用了整整 7 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

 路通了,产业也活了。在毛相林带动下,乡亲们种起了脐橙等水果,发展生态旅游。随之,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轿车来来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20XX 年,曾经最穷的 XX 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XX 年,村民人均收入达 12670 元,是修路前的 40 倍。

 “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

 “XX 像口井,井有万丈深。”小时候,毛相林就常听长辈们念叨。坐“井”观天,村民们有时也开玩笑说要修路,可没人敢下决心。

 直到 XX 年的一天,38 岁的毛相林去县里开会,发现邻村村民家里有电视机,还有车子来收购蔬菜。“没想到山里还能这么生活!”回到村里,毛相林马上召集村民们商量修路的事。

 “你看这山,鸟都飞不过去。钱从哪里来?要不搬出去算了?”

 大伙你一句我一句。村里有几百亩地,乡亲们不想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可想到修路之难也是特别打怵。

 “不能坐等,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毛相林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公路预计七八公里,计划 20 年修完,每天修 1 米即可,全村将近 400 人,只要一起努力,修路是可行的。

 不修路,没出路!几经周折,全村人终于下定决心。

 男女老少齐上阵,冬去春来都不停。大家用最原始的办法,一块块石头凿。绝壁上,一个个“空中飞人”绑着绳索凿开炮眼、放上炸药……鞋子磨破就赤脚,夜里不便回家就住山洞。

 可是,坏消息还是传来了。村民 XX 被巨石砸中,滚落下山,悲痛万分的毛相林一度动摇了修路的决心……此时,XX 的父亲站出来说,“为了子孙后代,我儿子死得光荣!继续修!”顿时,大家齐刷刷地举手,擦掉眼泪,继续走向工地……

 终于,20XX 年春天,一条“玉带”出现在山腰上,XX 人终于打通康庄大道!

 “失败了不要紧,继续干!”

 路修通了,村民外出方便多了,当天就能往返县城。不少村民开始外出务工,赚钱补贴家用。

 不过,村里没有产业,只能自给自足,村民依然贫困。“修好路,还要发展产业,打开财路!”毛相林又一次站出来,带领村民继续“折腾”。

 20XX 年,毛相林看到其他村发展蚕桑赚了钱,便号召村民种桑树养蚕。没想到,100 多亩桑树欣欣向荣,30 多张蚕子却死气沉沉。原来,XX 村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养蚕。

 “毛矮子蛮干,就知道瞎搞!”失败后,村民们意见很大。毛相林也很失落,在村民大会作检讨。

 “老毛心还是好的嘛,只是急了点。哪个能一次就搞成功的?共产党员还怕这个?”会上,老党员 XX 鼓励毛相林,也平息了大伙的议论。

 山里人,脾气倔。失败反而激发了毛相林的韧劲:“失败了不要紧,继续干!”

 第二年,毛相林在县城吃到一种西瓜,觉得特别香甜。他又动心了,想种植西瓜。不过,这次他精明了,先请教农技人员,自己试种两分地。

 可喜的是,种西瓜,毛相林成功了。他把西瓜分给村民们吃,还卖到县城,赚了一笔钱。在毛相林带动下,XX 村终于有了第一个像样的产业。今年,村里西瓜种植面积达 200 亩。

 村民们信心大增,毛相林乘势而上。20XX 年,他邀请市县农业专家深入考察分析,确定发展柑橘、桃、西瓜三大产业。

 在毛相林带领下,XX 村终于打通了脱贫致富路——650 亩柑橘套种西瓜、南瓜,150 亩桃园套种西瓜。村民 XX 保种了 10 亩柑橘,去年初挂果就收入 2 万多

 元。“光靠游客开着小车来采摘,就卖完了,都不用出门嘞。”刘恒保说,明年柑橘进入盛产期,收入还将翻番。

 “讲述修路历程,激励更多人!”

 公路通了,腰包鼓了,已年过六旬的毛相林依旧闲不下来。他在琢磨,怎么能让村里在外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振兴乡村。

 29 岁的 XX 曾在外种西瓜、跑销售。今年春节回家,毛相林上门找他,“连长,留在村里吧,XX 村需要你们年轻人。”

 看着毛相林满头白发,XX 又回忆起当年修路的场景。看着村里产业蒸蒸日上,他动心了,选择留下,还说服女朋友也回来,准备发展民宿,搞直播带货。

 这两年,返乡村民越来越多。200 多名外出务工村民中,已有 100 多人选择回来,振兴家乡。

 20XX 年,毛相林提议,建一个全村的事迹陈列室,记录 XX 人修路的故事:“讲述修路历程,激励更多人!”

 在乡党委、政府支持下,XX 人事迹陈列室于 20XX 年落成。毛相林自告奋勇,当起讲解员。

 在村口的 XX 人事迹陈列室里,常常可见到毛相林的身影。他在为一批又一批的外地游客讲述当年的奋斗故事。

 “这是我们当年修路时穿的鞋子,已经磨穿了……”毛相林说。这样的话,毛相林不知讲过多少遍,但每次都充满感情。

 看着一拨拨年轻人来来去去,毛相林感慨万千:“我愿当一辈子筑路人!”

 2021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三篇 2

 xx 市 XX 县的 XX 村,曾经极度偏僻、交通不便,被“锁”在“天坑”之中。XX 年起,时任 XX 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带领村民问天要路,以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 8 公里的出山路。

 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经 13 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并于 20XX 年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多年以来,毛相林带领村民奋进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也铺出一条建设美好生活的道路。

 守初心,凿出“脱贫路”

 老 XX 村坐落在 XX 县 XX 乡的大山深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是名副其实的“天坑村”,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 多米,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到县城要走 3 天。

 XX 年 12 月,毛相林接任老 XX 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XX 的闭塞和贫困成了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当时全县村级干道建设规划是由易到难,XX 的路太艰险,未列入规划,县上何时规划修路也不确定。但 XX 人要想改变贫困,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公路。

 看到过去封闭落后的邻村如今通了公路,家家电灯亮、户户电视响,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修路,走出贫困。在全村党员干部会上,毛相林对大家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

 XX 年冬,毛相林带领村民在“鱼儿溪”畔正式动工修路。村民们个个腰系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的悬崖上打炮眼,在悬崖峭壁上放炮,炸开一处处缺口,炸出“立足之地”,稳步向前推进。

 自修路以来,毛相林身上的担子最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为了早日修通绝壁路,毛相林最长在工地驻扎了 3 个月没回家。

 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到 20XX 年,整整用了 7 年时间,毛相林带领村民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终于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 8 公里长的“天路”,修通了人们盼望已久与外面世界沟通的连接路、出行路,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用真心,蹚出“致富路”

 出山的路通了,青壮年走出了 XX。看着留在村里的老人、小孩,还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 多岁的毛相林留了下来。“我要在这片土地上开拓一条致富路。”

 20XX 年,老 XX 村和两合村合并成一村,毛相林当选为新 XX 村村主任。“作为群众选出来的村干部,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是我的本分。”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毛相林坚定地说。

 毛相林学历不高,但他知道,要脱贫致富,除了先修路还得发展产业。听说漆树值钱,他就带领几个青壮年爬 xx 拔 1000 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羊羔大木漆,在村里培育出 2 万余株漆树,没想到当年夏天树全部热死了。

 后来他又在村里养山羊、种桑树养蚕,但都失败了……

 为此,毛相林主动在村民大会上做了检讨,他也明白了“要懂科学,不能蛮干”。虽然屡战屡败,但毛相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 XX 村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他请来县里农业专家对 XX 的气候、土壤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确定了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产业。为打消村民顾虑,他积极争取县农委补助,组织村民代表到曲尺乡实地考察柑橘产业,还率先种植 10 亩柑橘,并让开车跑运输的儿子到邻近的奉节县自费学习技术,无偿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几年下来,全村种下 650 亩柑橘,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 专业合作社 产业 农户”的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500 多亩已挂果,每年给村民增加收入 200 万元左右。

 20XX 年村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2670 元,是修路前年收入的 40 多倍。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 15 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强信心,走好“未来路”

 毛相林常说:“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 XX 精神丢不得,还要一代一代传下去。XX 人的步伐不会止于打通绝壁上的天路,不会止步于脱贫路,还要走好乡村振兴的路,走上小康路!”

 为激励下一代继续奋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让 XX 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2018 年年底,毛相林积极主动向县、乡两级申请,想在 XX 村建立一个XX 人事迹陈列室。

 20XX 年 4 月,在县、乡两级大力支持下,XX 人事迹陈列室在 XX 村文化广场建成,广场上还屹立了一座“XX 筑路英雄谱”,上面刻着 108 位当年以生命挑战悬崖的村民姓名,彰显了 XX 人用生命和汗水铸就的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XX 精神”,承载了毛相林这一代 XX 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20XX 年通路以后,全村有 36 人外出上小学、132 人外出上中学,29 人考上了大学。毛相林希望这些有知识、有见地、有文化的年轻人能回到 XX,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变 XX 的面貌。

 每年过年外出务工村民回家,毛相林都要挨家挨户上门为他们讲述这些年来XX 的变化,描绘 XX 美好的未来,请他们回来,为 XX 的乡村振兴尽心出力。41 岁的 XX 回来成立了秀葱农业专业合作社,管理 XX 的桃园,探索出新的创收门路;29 岁的 XX 带着女朋友一起回来,做网络直播带货;大学生 XX 回来了,走上讲台成了 XX 村小的一名老师;毛相林的儿子 XX 也回来了,参与到旅游环线建设中。

 毛相林说,等他从村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他就做 XX 人事迹陈列室的义务讲解员,为大家讲述 XX 人脱贫奔小康的故事。他要把 XX 精神传承下去,让来到 XX 的人们懂得珍惜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建设和谐富足的美丽乡村。

 2021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三篇 3

 毛相林,男,60 岁,汉族,中共党员,初中文化,xx 市 xx 县 xx 乡的 XX 村村委会主任。xx 年,担任老 XX 村支书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历经 7 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20xx 年,改任撤并后的新村主任毛相林又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历经 13 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

 当好村民修路的领头人,苦熬 6 年始终保持顽强拼搏的愚公精神。

 “XX 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这是 xx 村的真实写照。XX 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几乎与世隔绝。全村 4 个社,96 户、近 400 人住在“井”底。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 多米,“井底”海拔仅 200 余米,与外界联系,只有 3 条小路。其中一条

 “大路”有 3 个大台阶,108 道“之字拐”。由于条件所限,四面环山的地理环境、XX 人过着苦种薄收的日常生计。

 xx 年 7 月,接任 xx 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从县城参加完村干部培训班回来,坐在老 XX 的“井口”之上,鸟瞰海拔 1100 多米的那个酷似天坑的古老村子,心底倒海翻江:改革开放都这么多年了,外面的世界一天一个样,如果再过些年 XX 还是老样子,我这村支书就有愧百姓,简直就是白干了。

 那时,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努力改变 XX 村的落后面貌。要改变,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乡村公路。

 回家后的毛相林当晚便召开群众会,掷地有声地提议修公路。有人议论,有人摇头,有人怀疑一无资金二无机械,要硬生生在悬崖上抠一条路,当时的村民没这个底气和勇气。毛相林并没有泄气,他扳起指头给村民们算起了细账,告诉村民:“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通过反反复复的打嘴仗算细账,村民总算达成共识,同意修路。

 XX 年 11 月 12 日,XX 人终于在寒风刺骨的一个大雪天,在“鱼儿溪”畔炸响了第一个向封闭与贫困宣战的开山炮。

 没有炮眼,放红绳凿;没有挖机,用双手刨……在峭壁悬崖上,不能爬行也不能站立。就腰系长绳,放到山间悬空钻炮眼,放一炮炸个“立足之地”。就这样,村民们在空中荡,壁上爬。分好几个施工班,多处开炮,在半山腰炸开一处处缺口,形成一个个石礅,然后“步步为营”向前推进。

 修路难,在悬崖绝壁上凿路难上加难。男男女女带着工具和干粮来到工地,以洞穴、岩壁作为安身落脚之处。为防止晚上睡觉翻身掉下悬崖,他们便在腰间

 拴根“保险绳”,绳子...

篇二:时代楷模先进事迹

有哪些?当了解了张桂梅的事迹后,都应该会为她的精神所折服,默默奉献,不求回报,我们都该学习她!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最新五篇,欢迎大家查阅!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 1

 许多年前,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让张桂梅至今无法忘怀。

 一个女孩坐在山坡上,忧愁地望着远方,身旁放着箩筐和镰刀。她上前询问得知,女孩才十三四岁,父母为了 3 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

 张桂梅暗自发愿:要改变大山女孩的命运,让她们通过读书走出大山。2008 年,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12 年来,已有 1800 多名大山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

 她像一盏明灯,燃烧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梦。

 低进高出,1800 多名女孩命运改写

 今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得比往年稍晚一些。8 月底,学生们报喜的短信把张桂梅的手机震得嗡嗡作响,但她却闷闷不乐了好几天。

 这一届,华坪女高 159 名学生参加高考,150 人达到本科线,本科上线率为 94.3%,其中一本上线人数 70 余人。“如果没有疫情影响,姑娘们能考得更好。”张桂梅心有不甘。其实,这个成绩真的很不错了。

 因为,华坪女高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不少学生基础差,甚至中考分数远低于当地高中的最低录取线。低分进高分出,高考成绩常年位居丽江市前茅,华坪女高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12 年来,1800 多名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改变了人生轨迹。

 27 岁的陈法羽是其中之一。2009 年,家境贫寒的陈法羽中考分数没过线,自费读高中一年要好几千元。“当时我妹妹也在上学,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陈法羽说,实在没办法,她只能放弃读书,回家种地。

 后来听说华坪有一所女子高中,专门招收家庭贫困的女孩,不收任何费用,陈法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赶快跑来报名。在女高学习三年之后,陈法羽顺利考入云南警官学院,如今已成为丽江市的一名警察。

 回忆高中三年,陈法羽难忘校长的严厉与坚守。不管刮风下雨,张桂梅每天清晨都会陪着学生晨练;白天,几乎每节课她都会亲自查课;晚上,她和学生一起住在宿舍,直到夜里 12 点后查完宿舍才入睡。

 “没有张老师的呕心沥血,就没有我们的命运转变。”陈法羽说。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 2

 什么是榜样?

 榜样是清风,吹动一颗又一棵树。

 榜样是水流,推动一帆又一帆行舟。

 12 月 3 日,中共中央决定,授予张桂梅等 7 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2 月 5 日,在昆明至北京 CZ3998 航班上,张桂梅收到一份来自南航乘务员朱静怡的信。

 信中,朱静怡对“榜样”张桂梅说:“智者度己,圣者渡人,您才是真正伟大的人。再多的文字都表达不出我内心对您的敬佩,只能通过您的故事激励着我,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姐妹们。”

 “第一次听说张老师的事迹是通过微博,有一个博主讲述了张老师和华坪女高的故事,我看了以后十分受触动,便去搜索了她的相关纪录片,纪录片看到一半我就感动得流泪了,从此张老师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静怡说。

 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飞机客舱里,张老师的胃不太好,我们乘务员同事及时向她递上了一杯温开水,并向她致意。”朱静怡回忆起见到张桂梅的场景,“张老师和我们的交流都很温和谦逊,是一个很温柔的人。”

 朱静怡告诉读本君,自己发自内心地敬佩张桂梅,当在自己的航班上遇见张桂梅时,她内心十分激动,但是因为知道张桂梅身体不太好,怕过去说话会打扰到张桂梅休息,便决定写一封信,等落地后再交给张桂梅。

 落地后,朱静怡亲手将信件交到了张桂梅手上说:“张校长您好,我看过关于您的纪录片,并且被您所深深感动。”

 “张校长听到后,慈祥地拉着我的手,注视着我听我把话讲完。我看到张校长认真的神态,又想到她平时在学校里的辛劳,不由得有点哽咽地说,‘您一定要保重身体,一定要健健康康!’

 “张校长听完后,紧紧拥抱了我,那一刻,我才感受到她身上的温柔与强大。随后我和主任乘务长一起,将张校长送至登机口。张校长和我们挥手告别并表达了这一路对我们客舱服务的认可和感谢。”

 张桂梅的什么精神让一名年轻的乘务员如此敬佩?

 朱静怡说:“张桂梅老师是一个很伟大的人,她拖着生病的身体为大山里的女孩们创造教育条件,为她们开辟出一条光明的道路,改变了她们的人生。

 “正如国家领导人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所说,‘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张桂梅校长的伟大并不在于她不凡,而恰恰是因为她平凡,她用一生的执着,让我们见识到平凡的身躯里,可以蕴藏着多么震撼人心的力量。”

 朱静怡还说,在以后的飞行生涯中,自己也会向张桂梅校长学习,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深入贯彻南航亲和精细的服务理念,为公司和民航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机舱里的一场偶遇,敬意满满的一封书信。

 这也许就是榜样的力量,无需多言就能感召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希望,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理想,同时对他人的困境充满悲悯与同情。

 古人常讲见贤思齐,读本君希望张桂梅这份榜样的力量能够在更多人之间传递,鼓舞与感召我们每一个人,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满希望,也让他人因为我们的积极向上而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 3

 办校 12 年后,不断有学生为争取读书机会涌向这里。有女孩背着包站在校门外,恳求来这读书,许久不肯离去,张桂梅年年遇到这样的女孩。也有外市来求学的,学校不能收,她就送5000 元钱,嘱咐对方,没钱再找她要。

 张丽(化名)初中时,父母离婚,被判给父亲。但父亲长期酗酒,常常责骂她。她独自一人住进镇上 120 元一间的出租屋中,房费由改嫁的母亲支付。

 初中毕业,她想着去打暑假工,家里再凑些钱就能读书。但母亲坚决不让她读,说家里供不起。她天天哭,中考成绩未达到女高分数线,最后的机会也失去了。

 她不甘心辍学,去年暑假,她壮着胆,拿着贫困证明、独生子女证明、父母离婚证来到女高门口,申请一个读书机会,办公室老师收下她的材料。没想到,几天后,她的妈妈接到女高的电话,女儿被女高录取了。妈妈说孩子走了“狗屎运”。

 学校不仅送张丽一张高中入场券,也为她支付了生活费,免除她经济上的担忧。

 不过,像张丽一样因交不起学费而来到女高的越来越少。2019 年,华坪女高一本上线率40.67%,排名丽江市第一。今年,学校成绩依然可喜。159 人参加高考,一本线以上 70 人,本科线以上 150 人。

 但今年 9 人未上本科线的高考成绩让张桂梅不太满意,她觉得,今年受疫情影响,山里的孩子与城市孩子进一步拉开差距。

 上网课在大山里很不便,风一刮,信号就没了。她让老师和各级村委会联系,让家中没有网络的学生去村委会上课,并给没有手机的学生买了手机。

 张桂梅希望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的心愿也没能实现。

 学校最缺的仍是资金。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由县财政负担,工资水平低。华坪县教育局党委书记胥国华告诉记者,华坪女高最初按 18 个教学班、900 人办学规模设计,但因资金有限,每年只能招收 100 到 160 人。

 除了教师工资,学校水电费、学生的所有支出均由学校负担,每当账户剩下 100 万元,张桂梅就进入新一轮的忧心,她要继续为钱奔走。

 名气能为学校带来钱。张桂梅因此在乎每一次出名。第一次被全国聚焦在 2008 年,新闻联

 播报道她的第二天,她正要起身去人民大会堂作报告,汶川地震来了。第二次时,媒体宣传她,片子还没播,鲁甸地震来了。

 这一次,赶上了疫情。她以为又没了音讯,自己却突然火了。

 社会各界的捐款让张桂梅暂时免于为钱发愁。但代价是每日数不清的媒体约访和陌生人的问候电话,有人请她去给干部讲道德课,有报纸请她跟全国优秀教师写几句话。以前没钱看病,如今,她身体的每个器官都被医生关注,有人给她开中药,有人对她问诊。

 她对每位到访者客气。多家媒体到来前,她特地去医院打了一针,以免中途倒下。今年春节,她坐在椅子上接受视频采访,身后有县长和一名医生保驾护航。

 这位强势的校长逐渐发现,自己能做的越来越有限。对于这所学校的未来,她多数时候表示乐观,觉得学校名气大了,自己即使不在了,政府也会管。

 以前,有洁癖的她不喜欢别人摸她的手,如今,她身体愈发虚弱,要靠别人搀扶。半生教书育人,每次放寒暑假,看到空荡荡的校园,她终于可以停下来一会,想想自己的事,以后养老怎么办,但找不到一个可倾诉之人。

 脆弱的时刻很短暂,很快,她又以健谈精干的形象面对每一个到访者。她说,只要她能动,女高就不会倒。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 4

 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特点的方法。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的工资拿出绝大部分来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吗,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了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她们。

 在观看张桂梅同志事迹的视频时,我的眼眶就一直是湿润的:当她寒暑假天天走了那么远山路只为了去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告知家长孩子成绩很好,只要考上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高中,就能免学费就读时;当她夜晚在手脚关节处涂完治疗风湿的药酒,躺在办公室冰冷、坚硬的条椅上时;当她面对镜头,说出唯一的愿望“我想要再多活两年,把这些孩子送入大学”时,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同为教师,自问难以到达张桂梅同志这样的大爱无私的品德和高尚奉献精神境界。

 我们应该学习张桂梅同志“扶弱济困、大爱无疆”的精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和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投入了这场脱贫攻坚之役。早在我在大学时代,我也有幸参加过一次为贫困山村的贫困群众献爱心的公益活动,对贫困有了初步的直观感受,心中萌发出了自己该为此做点什么的真情实感;而在我毕业之后,来到了农村教书,一晃眼,十五年过去了。身体力行的投入到了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将“所想”变为了“所做”,不仅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还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到了扶贫工作。但我所做的一切,和张桂梅同志比起来,却显得相形见绌了。所以,我们都应以张桂梅同志“扶弱济困、大爱无疆”的精神为指引,再接再厉,努力奋进,

 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因为我们都知道,消除贫困,需要有你有我也有他。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 5

 出生于 1957 年的张桂梅,年轻时不仅长得非常漂亮,而且性格开朗,能歌善舞,对生活充满憧憬。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夫妻双双在大理市的一所中学教书。但正当夫妻俩沉浸在甜蜜、美好的生活中时,不幸却突然降临到他们的头上,她的丈夫得了不治之症。为了给丈夫治病,她东奔西走到处借钱,能够借到钱的地方都借了,该花的钱都花了,但丈夫的病还是不见好转。1995 年,身患癌症的丈夫离她而去,张桂梅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后来,在同事的帮助下,她决心重新振作起来,为了摆脱令她触景生情、伤感悲痛的环境,1996 年 8 月,张桂梅从大理调到华坪,在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开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新的环境赋予了张桂梅新的生机。来到华坪民族中学后,她承担起 4 个毕业班的政治课教学工作。她所教的班级有的在前院,有的在后院,相隔 100 多米,早上、晚上、前院、后院,她来回奔走,天天如此,好像忘记了疲倦,享受着工作的快乐。可就在这时,不幸再次降临到她的头上。1997 年 4 月,张桂梅感觉身体消瘦得特别快,脸也变得特别黑,但肚子却越来越大,硬硬的摸上去像块石头,疼痛难忍。到医院检查,结果吓了她一跳,原来肚子里长了一个肿瘤。医生要她马上住院治疗,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但是,想到承担的 4 个毕业班的学生再过几个月就要参加中考,在这个节骨眼上怎么能扔下他们不管呢!一边是学生的前途,9 年的期盼;一边是自己的生命,怎么办?

 张桂梅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但这些磨难更加激励起她对生活的爱和希望。想想那些学生期盼的目光,她咬紧牙关,回到学校把检查结果锁进抽屉。这一切,她没有告诉任何人,一直坚持到把学生送进考场才住进了医院。1997 年 7 月,张桂梅做了肿瘤切除手术。手术后,医生要求她必须注意休息,最少要调养半年。可是为了学生,她在手术后的第 24 天,又走上了讲台。

 张桂梅的事迹迅速传遍华坪大地。县政协委员来学校视察,校长在汇报时,介绍了她的情况。听了介绍以后,所有委员马上起立向她三鞠躬,并当场为她捐款 6230 元。县里召开第八次妇代会,全体代表和县领导都为她捐款。希望她好好治病。对此,张桂梅眼泪夺眶而出:“病无情,人有情,这是一些多好的人啊!”

 发生在丈夫和她自己身上的两次磨难,使她想到,人与人之间是多么需要理解、帮助和支持呀!如果没有华坪人民,她的生命将无法延续。她说,她的生命属于华坪,把全部精力奉献给华坪人民。正是由于这种感恩的心态和情怀,张桂梅把人间最伟大的母爱献给了他的学生和那些失去父母而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篇三:时代楷模先进事迹

楷模张桂梅感人事迹素材五篇

 时代楷模张桂梅感人事迹素材【1】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是一件大事,对一个家庭来讲更是一件大事。由于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分适龄儿童无法正常入学,对上学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种奢望,但张桂梅,一个 62 岁的老太太,瘦弱多病、无家无子,却用行动让 1645 名贫困女孩迈向了大学之路,实现了华丽转身,她就是人间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对张桂梅来说,她这一辈子都在为贫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劳,为建立一所免费女子高中,面对旁人的不解、质疑甚至是谩骂,她都不予理会,牢记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担,为改变贫困山区教育落后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现实情况,她四处奔走,拉赞助,搞募捐,最终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费女子高中成立了,这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而是无数贫困女孩改变命运的希望之门,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学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张桂梅,由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再到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这一个个身份的转变和叠加,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改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对当地组织的关心和照顾,都化作了她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努力贡献的动力,她不为名利,不图回报,只

 为让每一位贫困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贫困孩子未来的天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张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过 19 年的努力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她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用行动向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课,是用行动让贫困女孩华丽转身的“天使”。

 时代楷模张桂梅感人事迹素材【2】

 出生于 1957 年的张桂梅,年轻时不仅长得非常漂亮,而且性格开朗,能歌善舞,对生活充满憧憬。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夫妻双双在大理市的一所中学教书。但正当夫妻俩沉浸在甜蜜、美好的生活中时,不幸却突然降临到他们的头上,她的丈夫得了不治之症。为了给丈夫治病,她东奔西走到处借钱,能够借到钱的地方都借了,该花的钱都花了,但丈夫的病还是不见好转。1995 年,身患癌症的丈夫离她而去,张桂梅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后来,在同事的帮助下,她决心重新振作起来,为了摆脱令她触景生情、伤感悲痛的环境,1996年 8 月,张桂梅从大理调到华坪,在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开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新的环境赋予了张桂梅新的生机。来到华坪民族中学后,她承担起 4 个毕业班的政治课教学工作。她所教的班级有的在前院,有的在后院,相隔 100 多米,早上、晚上、前院、后院,她来回奔走,天天如此,好像忘记了疲倦,享受着工作的快乐。可就在这时,不幸再次降临到她的头上。1997 年 4 月,张桂梅感觉身体消瘦得特别快,脸

 也变得特别黑,但肚子却越来越大,硬硬的摸上去像块石头,疼痛难忍。到医院检查,结果吓了她一跳,原来肚子里长了一个肿瘤。医生要她马上住院治疗,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但是,想到承担的 4 个毕业班的学生再过几个月就要参加中考,在这个节骨眼上怎么能扔下他们不管呢!一边是学生的前途,9 年的期盼;一边是自己的生命,怎么办?

 张桂梅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但这些磨难更加激励起她对生活的爱和希望。想想那些学生期盼的目光,她咬紧牙关,回到学校把检查结果锁进抽屉。这一切,她没有告诉任何人,一直坚持到把学生送进考场才住进了医院。1997 年 7 月,张桂梅做了肿瘤切除手术。手术后,医生要求她必须注意休息,最少要调养半年。可是为了学生,她在手术后的第 24 天,又走上了讲台。

 张桂梅的事迹迅速传遍华坪大地。县政协委员来学校视察,校长在汇报时,介绍了她的情况。听了介绍以后,所有委员马上起立向她三鞠躬,并当场为她捐款 6230 元。县里召开第八次妇代会,全体代表和县领导都为她捐款。希望她好好治病。对此,张桂梅眼泪夺眶而出:“病无情,人有情,这是一些多好的人啊!”

 发生在丈夫和她自己身上的两次磨难,使她想到,人与人之间是多么需要理解、帮助和支持呀!如果没有华坪人民,她的生命将无法延续。她说,她的生命属于华坪,把全部精力奉献给华坪人民。正是由于这种感恩的心态和情怀,张桂梅把人间最伟大的母爱献给了他的学生和那些失去父母而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时代楷模张桂梅感人事迹素材【3】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 32 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渐渐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脚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 5 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 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

 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 3 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别人买给她的。她去参加党的十七大前,华坪县委给她 7000 元置装费,让她买套西服去北京开会。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台电脑。

 她把获得的 3 万多元奖金,捐给了灾区;5000 元的劳模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30 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拨给她治病的两万元,她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的荣誉证书,全部捐给了县档案馆。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时代楷模张桂梅感人事迹素材【4】

 坚韧执着、励精图治。丈夫去世后,张桂梅只身去了祖国西南边陲的贫困山区从事教育工作,并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在任教期间,她全身心投入教学,为贫困的学生和简陋的学校出钱出力,又当老师又当母亲,不留余力的细心照顾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起居,为了学生们能够走出大山,她励精图治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免费女子高中,她主动带头免费为学生们补课,因操劳过度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长期拖着病体就算腹部长了肌瘤,也忍痛站

 在讲台上,只为孩子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除此之外,她还义务担任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 54 名孤儿的母亲。她十年如一日,从未退缩,从不言弃。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下,孩子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她的到来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一生。

 勤俭节约、无私忘我。张桂梅在贫困山区任教期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中。在学校里,学生没有钱吃饭,她拿自己的钱给学生;学生没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学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带学生看病并自己掏医药费。总之,只要学生们缺什么只要她有,她都能解决。在儿童之家,她义务成了众多孩子的“妈妈”,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昼夜的照顾着几个月大的孩子,为了维持儿童之家,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来给孩子们用,并利用空余时间到处筹措资金。然而她不是万能的,她自己并不富裕,她只舍得吃馒头、青菜、面条,衣服也是好心人给的,她省下来的钱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业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不忘初心、献身扶贫。张桂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她深知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她曾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她不忘自己的初心,并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扶贫先扶智,为了贫困山区的教育,她心系群众,勤俭节约,帮助困难学生,带学生看病,给学生添置衣物,对贫困家庭进行家访,为孩子们争取学习机会。她前前后后为山区的孩子们、为慈善和教育事业投入了 100 多万元,其中包括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给她治病的钱,她把自己的一

 生都献给了教育,并无怨无悔。

 张桂梅巾帼不让须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尽显巾帼英雄本色。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她这种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的英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在此也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实际行动。

 时代楷模张桂梅感人事迹素材【5】

 “每一个孤儿背后都有一个悲剧性的母亲,有杀死家暴丈夫获刑的母亲,有因重男轻女陋习导致分娩死亡的母亲,有与丈夫感情不和离家出走的母亲。”在担任“儿童之家”院长过程中,张桂梅对女孩接受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得愈发深刻。

 这让她意识到,贫困的女孩成为贫困的母亲,贫困的母亲又将养育贫困的下一代,“恶性循环一直存在。”

 班里女孩本就不多,张桂梅发现,总有女孩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去大山里找,发现有的女孩十几岁就嫁人了。

 “只要母亲的素质高,孩子的素质就高。要解决偏远山区的贫困问题,就必须从提升妇女素质入手。”由此,张桂梅萌发了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 2002 年起,她开始为这个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而四处奔走。

 “要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你是不是有神经病?”张桂梅的“宏伟蓝图”遭到不少人的质疑,但张桂梅没有放弃,为此饱尝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为筹集资金办学,张桂梅求过很多人。一次,张桂梅到昆明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办女子高中的构想说完,企业的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见我不走,保安就放狗咬我。”看着被狗撕破的裤腿和流血的脚,想到自己的委屈,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更多的时候,疲惫、无助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根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2008 年 1 月 7 日,姐姐从哈尔滨打来电话,说哥哥病危,一直喊着我的名字,盼着见我最后一面。恰好当时宣传部通知我 9 日到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我想北京离哈尔滨近,可以去看看哥哥了。”但到了中央电视台后,热情的编导找了位企业家和张桂梅对话,争取帮她解决女子高中的困难。

 一边是山里的娃,一边是弥留的兄,张桂梅艰难抉择。当她把节目录完,等来这位企业家承诺给女子高中提供 50~100 万元资助的同时,也等来了哥哥已经火化的消息……

 那种锥心之痛,张桂梅至今难忘。

 时代楷模张桂梅感人事迹素材五篇

篇四:时代楷模先进事迹

楷模人物简短事例两篇

  时代楷模人物简短事例 200 字 1

  赵亚夫,男,1941 年生,中共党员。曾任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镇江市农科所所长、党委书记。48 年来,赵亚夫成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当代活雷锋”,把致富百姓作为毕生追求。2008 年,年近七旬的他响应号召,担任江苏对口支援四川绵竹灾区高效农业示范园技术总顾问,帮助灾区发展高效农业。如今“要致富、找亚夫”的口号广流传。5 月 27 日,中宣部授予赵亚夫“时代楷模”称号。

  塞罕坝机械林场

  自 1962 年 2 月建场以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人历经 52 年的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在平均海拔 1500 米,年均气温-1.4℃,最低气温超过-43℃的高寒区内,成功建造出森林总面积***万亩、资源价值超***亿元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为华北地区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塞罕坝机械林场先进群体事迹所展现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共筑中国梦的先进榜样,4 月 28 日,中宣部授予塞罕坝机械林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时代楷模人物简短事例 200 字 2

  钟扬生前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胸怀科技报国理想,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他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心尽力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他艰苦援藏 16 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连续 17 年参与科普志愿服务,是广受欢迎的“科普明星”。然而在 20**年 9 月 25 日,一场车祸却让钟扬的生命永

 远定格在了 53 岁。

  杨雪峰同志生前系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分局交巡警支队石船公巡大队副大队长,从警 21 年来,始终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忠诚履职、忘我奉献,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守护着万家平安,以舍小家、顾大家的担当付出彰显着对人民群众的殷殷大爱,被群众亲切称呼为“暖警”。2018 年 2 月 18 日,农历正月初三,杨雪峰在执行春运交通安保任务中,面对突如其来的暴力袭击,为防止伤及无辜群众,在其腹部颈部连中数刀、血流如注的情况下,紧紧抓住犯罪嫌疑人持有凶器的手,与之英勇搏斗,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打掉凶器,终因伤势过重,英勇牺牲,年仅 41 岁,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用生命守护百姓平安的英雄赞歌。

推荐访问:时代楷模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 楷模 时代

版权所有:鸿鹄范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鸿鹄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鸿鹄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80617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