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防范邪教向高校渗透工作机制落实情况报告2篇

时间:2022-08-28 14:50:05 来源:网友投稿

建立防范邪教向高校渗透工作机制落实情况报告2篇建立防范邪教向高校渗透工作机制落实情况报告 第三讲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一、当前宗教对学校渗透的严峻形势•二、贯彻“两个不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立防范邪教向高校渗透工作机制落实情况报告2篇,供大家参考。

建立防范邪教向高校渗透工作机制落实情况报告2篇

篇一:建立防范邪教向高校渗透工作机制落实情况报告

讲 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 一、当前宗教对学校渗透的严峻形势• 二、贯彻“两个不得”、“五个严峻”,防范和抵御宗教的渗透

 一、当前宗教对学校渗透的严峻形势• (一)“三股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目的、本质及危害• (二)

 “三股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手段、与方式• (三)宗教极端势力是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动政治势力

 “三股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目的、本质及危害• 渗透的目的:在于与我们争夺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培植分类分子,与我们争夺接班人,最终为其分类的政治目的服务。• 渗透的本质:是宗教范围之外的问题,是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政治问题,为夺取政权服务的。• 渗透的危害:严重毒害青少年的思想。

 “三股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手段、与方式• 其主要手段有:• 一是极力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动宣传。“• 二是以群体性事件制造社会混乱。• 三是进行各种暴力恐怖活动。• 四是建立秘密训练基地,筹集、制造武器弹药。

 “三股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方式• (1)以办学校(包括地下经文学校)的方式宣传宗教,进行政治渗透;• (2)借助互联网及新兴现代传媒手段,通过音视频吸引学生关注宗教,传播宗教和宗教极端主义;• (3)利用群众朴素的宗教感情;• (4)把宗教从精神层面引向物质层面• (5)用资助留学、考察、访学等方式拉拢一些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觉悟不高的师生;• (6)对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干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渗透;• (7)依托学校各类学生组织进行渗透。

 宗教极端势力是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动政治势力• 宗教极端势力披着宗教的外衣,使人们一时不容易弄清它的真实面目,往往把它误认为是宗教问题。其实,宗教极端势力是反政府、反社会、搞分裂的反动政治势力。它主张的不是什么宗教,而是宗教幌子下的政治,它根本的和首要的目标是夺取政权。• 新疆的宗教极端势力,与被称为“恐怖主义”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性质完全相同,其政治主张、组织形式、活动特点、人员构成等方面,也大同小异。它在振兴伊斯兰教、恢复伊斯兰原旨教义的幌子下,鼓吹建立伊斯兰教法统治的政教合一政权的反动主张。它与民族分裂势力勾结在一起,具有更大的煽动性、欺骗性和危险性。宗教极端势力与民族分裂势力,一个打着宗教的旗号,鼓吹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 一个披着民族的外衣,鼓吹建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二者表现形式不同,但实质一样,都是搞分裂,搞独立。因此,我们同宗教极端势力的斗争,绝不是针对某个宗教的,而是一场长期的、严肃的政治斗争。

 二、贯彻“两个不得”、“五个严峻”,防范和抵御宗教的渗透• 两个不得:(1)学校教职工不得信教。• ( 2)学生不得信教• 五个严禁:要严禁宗教活动、宗教行为、宗教言论、宗教服饰、宗教思想进校园。

 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重要意义• 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维护学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面。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坚持师生不能信教,坚持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师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严格管理学校思想文化教育队伍,严禁宗教活动向学校渗透。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学校进行渗透的目的,不仅在于扩大宗教的影响,更在于与我争夺青少年、争夺下一代、争夺未来。做好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工作,事关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百年大计,事关国家未来和民族命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广大师生要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和维护国家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崇高使命感,积极参加主题教育活动,自觉抵御宗教渗透,自觉维护祖国统一,自觉维护社会稳定,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主要任务• 使各族师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明确师生为什么不能信教、参加宗教活动,了解、熟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正本清源,明辨是非。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维护新疆和我区稳定的一系列重要安排部署,坚定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信心,进一步提高各族师生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感,进一步夯实各族师生共同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第一责任思想不动摇,切实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 1、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要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相关法律的有关规定,积极带头抵御和防范宗教势力向校园渗透。2、自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使自己能够正确地认识宗教的本质,认识宗教产生的根源,成为政治上合格的人民教师。

 • 3、旗帜鲜明地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坚决抵制宗教对教育的侵蚀渗透和干扰破坏。做到不穿着带有宗教色彩的服饰,不在宿舍张贴带有宗教色彩的图片,不传播带有宗教色彩的信息,不阅读带有宗教色彩的书籍,不向同学讲经说教,不到社会上传播贩卖非法宗教书刊。4、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引领现代文化,在校园中唱响主旋律, 弘扬社会正气, 抵制歪风邪气, 在校园内禁止一切宗教活动和邪教迷信活动。

 亲爱的学员们,让我们筑起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长城,净化校园,倡导科学,引领现代文化,用我们实际的行动积极抵御和防范宗教势力向校园渗透,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为实现祖国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身为教师,我们要教导学生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树欲静而风不止。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事,只要我们用心想一想,琢磨琢磨,就会离事实越来越近,就不会被迷雾遮蔽了双眼。

篇二:建立防范邪教向高校渗透工作机制落实情况报告

防范和抵御宗教向校园的渗透

 第三讲

 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  一、当前宗教对学校渗透的严峻形势  二、贯彻“两个不得”、“五个严峻”,防范和抵御宗教的渗透

 一、当前宗教对学校渗透的严峻形势  (一)“三股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目的、本质及危害  (二)

 “三股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手段、与方式  (三)宗教极端势力是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动政治势力

 “三股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目的、本质及危害

  渗透的目的:在于与我们争夺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培植分类分子,与我们争夺接班人,最终为其分类的政治目的服务。

  渗透的本质:是宗教范围之外的问题,是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政治问题,为夺取政权服务的。

  渗透的危害:严重毒害青少年的思想。

  “三股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手段、与方式

  其主要手段有:

  一是极力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动宣传。“  二是以群体性事件制造社会混乱。

  三是进行各种暴力恐怖活动。

  四是建立秘密训练基地,筹集、制造武器弹药。

 “三股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方式

  (1)以办学校(包括地下经文学校)的方式宣传宗教,进行政治渗透;  (2)借助互联网及新兴现代传媒手段,通过音视频吸引学生关注宗教,传播宗教和宗教极端主义;  (3)利用群众朴素的宗教感情;  (4)把宗教从精神层面引向物质层面  (5)用资助留学、考察、访学等方式拉拢一些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觉悟不高的师生;  (6)对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干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渗透;  (7)依托学校各类学生组织进行渗透。

 宗教极端势力是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动政治势力

  宗教极端势力披着宗教的外衣,使人们一时不容易弄清它的真实面目,往往把它误认为是宗教问题。其实,宗教极端势力是反政府、反社会、搞分裂的反动政治势力。它主张的不是什么宗教,而是宗教幌子下的政治,它根本的和首要的目标是夺取政权。

  新疆的宗教极端势力,与被称为“恐怖主义”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性质完全相同,其政治主张、组织形式、活动特点、人员构成等方面,也大同小异。它在振兴伊斯兰教、恢复伊斯兰原旨教义的幌子下,鼓吹建立伊斯兰教法统治的政教合一政权的反动主张。它与民族分裂势力勾结在一起,具有更大的煽动性、欺骗性和危险性。宗教极端势力与民族分裂势力,一个打着宗教的旗号,鼓吹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 一个披着民族的外衣,鼓吹建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二者表现形式不同,但实质一样,都是搞分裂,搞独立。因此,我们同宗教极端势力的斗争,绝不是针对某个宗教的,而是一场长期的、严肃的政治斗争。

 二、贯彻“两个不得”、“五个严峻”,防范和抵御宗教的渗透  两个不得:(1)学校教职工不得信教。

 

  ( 2)学生不得信教  五个严禁:要严禁宗教活动、宗教行为、宗教言论、宗教服饰、宗教思想进校园。

 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重要意义  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维护学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面。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坚持师生不能信教,坚持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师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严格管理学校思想文化教育队伍,严禁宗教活动向学校渗透。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学校进行渗透的目的,不仅在于扩大宗教的影响,更在于与我争夺青少年、争夺下一代、争夺未来。做好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工作,事关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百年大计,事关国家未来和民族命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广大师生要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和维护国家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崇高使命感,积极参加主题教育活动,自觉抵御宗教渗透,自觉维护祖国统一,自觉维护社会稳定,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 主要任务  使各族师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明确师生为什么不能信教、参加宗教活动,了解、熟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正本清源,明辨是非。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维护新疆和我区稳定的一系列重要安排部署,坚定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信心,进一步提高各族师生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感,进一步夯实各族师生共同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第一责任思想不动摇,切实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

 1、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要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相关法律的有关规定,积极带头抵御和防范宗教 势 力 向 校 园 渗 透 。

  2、自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使自己能够正确地认识宗教的本质,认识宗教产生 的 根 源 , 成 为 政 治 上 合 格 的 人 民 教 师 。

 

  3、旗帜鲜明地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坚决抵制宗教对教育的侵蚀渗透和干扰破坏。做到不穿着带有宗教色彩的服饰,不在宿舍张贴带有宗教色彩的图片,不传播带有宗教色彩的信息,不阅读带有宗教色彩的书籍,不向同学讲经说教,不 到 社 会 上 传 播 贩 卖 非 法 宗 教 书 刊 。

  4、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引领现代文化,在校园中唱响主旋律, 弘扬社会正气, 抵制歪风邪气, 在校园内禁止一切宗教活动和邪教迷信活动。

 历史 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资料 精品课件欢迎使用

 [ 自读教材· 填要点]

  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1 .地位

  铁路是

  建设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2 .出现

  1881 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唐山

  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

 1888 年, 宫廷 专用铁路落成。

 交通运输 开平

 3 .发展

  (1) 原因:

  ① ① 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

  ② ② 修路成为中国人

 的强烈愿望。

  (2) 成果:1909 年

  建成通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

  4 .制约因素

  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修筑权 救亡图存 京张铁路

 二、水运与航空

  1 .水运

  (1)1872 年,

  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1900 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

  2 .航空

  (1) 起步:1918 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

 。

  (2) 发展:1918 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 ;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轮船招商局 水上飞机 筹办航空事宜 处 处

 三、从驿传到邮政

  1 .邮政

  (1) 初办邮政:

 1896 年成立“ 大清邮政局” ,此后又设

  , ,邮传正式脱离海关。

  (2) 进一步发展:1913 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 年,中国首次参加

  。

 邮传部 万国邮联大会

 2 .电讯

  (1) 开端:1877 年,福建巡抚在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2) 特点:进程曲折,发展缓慢,直到20 世纪30 年代情况才发生变化。

  3 .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

  (1) 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

 ,

 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 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

  (3) 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

 。

 台湾 出行 方式 多姿多彩

 [ 合作探究· 提认知]

 电视剧 《 闯关东 》 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

 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提示:

 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 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 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 。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

 [ 串点成面· 握全局]

 一、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 .原因

  (1) 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

  (2) 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3) 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2 .特点

  (1) 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 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 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 .影响

  (1) 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 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1 .李鸿章1872 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 前10 年盈和,成 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势” 。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

 (

 ) A .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B .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D .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

 解析:

 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不是具体以某个企业的创办为标志;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故B 、C 、D三项表述都有错误。

 答案:A

 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响

  (1) 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2) 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2 .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 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这是在描写

  (

 ) A .电话

  B .汽车 C .电报

 D .火车 解析:

 从“ 万钧柁”“ 动如绕指柔” 可推断为火车。

 答案:D

 [ 典题例析]

  [ 例1]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 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

  A .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 .洋人发明的火车

  C .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 .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 解析]

 由材料信息“19 世纪七十年代,由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 可判断最有可能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 答案]

 C

 [ 题组冲关] 1 .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 (

 ) A .公路运输

  B .铁路运输 C .轮船运输

  D .航空运输 解析:

 根据所学1872 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据此本题选C 项。

 答案:C

 2. 右图是1909年 年 《 民呼日报 》 上登载的 一幅漫画,其要表达的主题是(

  ) A .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 B .西方国家学习中国文化 C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 .西方八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

 解析:

 从图片中可以了解到各国举的灯笼是火车形状,20 世纪初的这一幅漫画正反映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B 项说法错误,C 项不能反映漫画的主题,D 项时间上不一致。

 答案:A

 [ 典题例析]

  [ 例2]

 (2010· 福建高考)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 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

  A .电报业

  B .大众报业

  C .铁路交通业

  D .轮船航运业

  [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 。

  [ 答案]

 A

 [ 题组冲关] 3 .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 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 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

 ) A .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 .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 C .通过互联网

 D .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注意题干信息“20 世纪初”“ 最快捷的方式” ,因此应选B ,火车速度远不及电报快。20 世纪30 年代民航飞机才在中国出现,互联网出现在20 世纪90 年代。

 答案:B

 4 .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

 ) A .信息传递快捷简便 B .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C .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 D .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解析:

 新式通讯工具方便快捷,便于人们感情的沟通和交流。

 答案:C

 关键词—— 交通和通讯不断进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顺应

  时代潮流 图说历史 主旨句归纳 (1) 近代交通由传统的人力工具逐渐演变为

 机械动力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火车、

  汽车、电车、轮船、飞机先后出现。

 (2) 通讯工具由传统...

推荐访问:建立防范邪教向高校渗透工作机制落实情况报告 邪教 工作机制 渗透

版权所有:鸿鹄范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鸿鹄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鸿鹄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80617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