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调研】关于我市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思考与建议

时间:2023-06-04 19:10:04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我市旅游发展体制机制的思考与建议近期,我们学习考察了江苏宜兴市、浙江桐乡市的旅游发展,现将两市旅游发展的主要情况及关于我市旅游发展体制机制的思考、建议作简要说明。一、宜兴、桐乡旅游发展情况宜兴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调研】关于我市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思考与建议,供大家参考。

【旅游调研】关于我市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思考与建议

关于我市旅游发展体制机制的思考与建议

 

近期,我们学习考察了江苏宜兴市、浙江桐乡市旅游发展,现将两市旅游发展的主要情况及关于我市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思考、建议作简要说明

一、宜兴、桐乡旅游发展情况

宜兴旅游发展情况。宜兴拥有国家4A级景区5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星级宾馆14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2家),旅行社24家,2009年接待游客8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5亿元。在组织架构上,成立了市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对全市旅游工作统一组织、领导、协调;建立起协作机制,明确建设、国土、交通工商、文化等职能部门职责;旅游局作为政府工作部门,负责全市旅游行业管理;在重要景区建立管委会,如在湖父镇组建阳羡生态旅游区管委会,实行一套班子、三块牌子。在运营机制上,政府部门或镇区总体上是开发、建设、运管主体,个别景区如4A级风景区陶祖圣境由政府先行开发建设条件基本成熟后将经营权整体转让在投入机制上,坚持经营旅游理念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外资、民资等各类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并注重发展旅游地产,提升旅游综合效益

桐乡旅游发展情况。桐乡拥有国家5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1个,星级宾馆10家(其中四星级4家、三星级4家),旅行社19,2009年全市接待游客607.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7.36亿元,其中境外游客35.76万人次、外汇收入11170万元乌镇景区2009年接待游客331.89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61亿元。在组织构架上,成立市旅游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管理领导小组;市旅游局作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在乌镇办公,指导、协助乌镇旅游发展的同时,负责全市旅游行业管理;建立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与乌镇党委政府实行一套班子、块牌子。在运营机制上,先期由市政府组织建设、国土等13个单位,组建了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具体实施景区的开发运营,目前是由乌镇旅游股份公司负责。在投入机制上,乌镇一期工程由组建的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员单位共同出资2340万元,作为启动建设资金,并建立财政旅游发展统筹基金用于乌镇保护与开发;2006年,中青旅合作组建乌镇旅游股份公司,中青旅、乌镇开发公司分别占51%49%的股权;2009又引进IDG国际风投公司,乌镇开发公司让出15%股份给该公司乌镇旅游股份公司持股单位增至3

两地旅游发展共同特点。一是市级组织机构规格高。两地都成立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并建立起相应的协调机制,在重点景区实施“区镇合一”,保障高效运转。二是资源整合力度大。新组建的阳羡管委会管辖着两个4A级风景区及若干个景点,乌镇管委会对景区内原居民全部外迁,对所有旧宅统一管理,实现了资源利用与保护效应的最大化。三是市场开发程度深。两地景区景点,总体上都是企业化运作、市场化运行,政府负责规划控制、市场监管、行业管理等。四是融资平台嫁接优。宜兴将陶祖圣境承包给无锡文博集团经营,并注重通过旅游地产来补偿政府旅游投入,乌镇本着“不求有钱、但有资源”的理念,引来中青旅、风投公司加盟,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五是景区景点分属不同单位管理运营。桐乡除乌镇外,一些规模影响较小的景点分属不同单位管理。宜兴几个较为成熟的景区,如竹海风景区属阳羡管委会,善卷风景区属旅游局,陶祖圣境属无锡文博集团,龙背山森林公园、团氿风景区属建设局运营管理。但两地旅游局均承担旅游发展规划、市场开发推广、行业监督管理等职责。

二、我市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溱潼地区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起步之地,上世纪90年代末,成立溱湖风景区管委会,启动风景区建设;2003年,在管委会增挂旅游局牌子,协助风景区做好宣传推介和市场开拓;2007年,溱湖风景区管委会升格,并实施区镇联动,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拳头。这种管理构架在旅游业的起步阶段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集中精力,高效率推进景区景点开发、建设、管理以及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有力推进了我市旅游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随着旅游业发展壮大,对照市委市政府发展大旅游、建设旅游强市的目标,原有体制机制存在着不相适应的地方。

 1协调机制尚未形成我市虽有丰厚的生态旅游、古镇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等资源,但在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上还存在不足。一是规划体系不健全。我市在“十一五”期间编制了发展规划,但还没有统筹全市旅游发展的专项规划在涉及到具体项目的规划上,都是各自为政、自成一体,这也为旅游资源整合增加难度。二是项目推进不协调。近几年来,我市加大景区景点的建设力度,但在一些项目实施上,尤其是在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上,缺乏统筹安排,随意性也比较大。三是旅游线路不统一。我市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风景区、溱潼镇和华侨城,在旅游线路的设计上,“湿地-古镇”是我市主打的旅游线路,但华侨城由于属于央企,独立于“湿地-古镇”这条线之外,河横、城区以及其他景点也没有与之串联起来。四是信息服务不及时。景区与宾馆、饭店互动较差,基本上是在景区看不到宾馆信息、在宾馆看不到旅游的信息,有时甚至出现信息倒流。此外,在公交运营上,虽设立开往风景区的班车,但却缺少景区与景区之间的公交联接。

2行业管理难以到位我市旅游局在风景区管委会增挂牌子,明确其负责指导全市旅游产品、旅游线路的开发和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其职能所明确的还主要是策应风景区的发展。由于是挂牌机构与风景区合署办公,人员和精力更多的还是参与到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在推动景区发展上发挥了作用,但对应当属于其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如旅行社、星级宾馆、星级饭店管理以及信息发布、游客服务、行业监管等方面没有到位,难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3市场化水平上不去我市自启动发展旅游以来,政府是旅游开发建设运营的主体,市场化程度不高,水平也难以提升。在开发建设上,湿地公园和溱潼古镇分别由风景区和溱潼镇负责,城区的一些景点都是由资源分属不同部门实施开发建设,并没有市场主体来参与建设;泰州华侨城属于央企,基本上是封闭运作,与我市其他景区、市场融合度不高在市场开拓上,通过举办节庆、旅游推介等活动,为旅游初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但市场开拓还处于低端水平,至今还未形成旅游口号和旅游标识,与发展大旅游不相适应。在运营管理上,风景区和溱潼镇实施了“区镇一体化”,都成立了企业化公司,负责景区景点的运营管理,虽然是企业化管理,并没有完全独立于行政体制之外,尚未形成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只能属于半市场化,限制着景区景点深度发展。

4投入机制亟需创新。溱湖风景区建设初期与乌镇相似,由建设、国土等部门共同出资,作为引导资金实施开发,形成初步效应后,并没有嫁接优质资源,投入渠道相对单一,目前主要依靠自我滚动发展及银行借贷。一方面投入体量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影响大、层次高的合作者,开发建设水平受到限制。城区景点建设目前是政府投入和银行借贷为主,这在起步阶段有一定普遍性,但将来发展下去,必须拓宽投融资渠道,引进战略投资者。

5、人才保障仍需加强。发展旅游产业需要懂旅游、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但我市旅游业人才缺乏,特别是中高级旅游经营管理、广告营销策划、旅游产品等方面人才匮乏,高素质的导游、服务人员、讲解人员也不足,对旅游品质提高及市场发展有负面影响。

三、几点建议

1、完善宏观管理构架体系。建立高层次领导协调机构,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筹协调全市旅游业发展。鉴于我市旅游主要依托风景区和城区景区,建议这两个方面分别成立综合协调机构,城区主要吸纳住建、财政、规划、文化、宗教等相关部门及姜堰镇参加;风景区主要吸纳湿地公园、溱潼镇、沈高镇、桥头镇等镇及相关部门参加。

2、落实行业管理机构职责。建议考虑旅游局由挂牌机构独立机构,可以列为政府工作部门或直属事业单位,明确旅游局的管理职能,强化在全市旅游发展规划、市场推介、旅游服务管理、行业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促进旅游业的高效有序运行。旅游局尤其是加强旅游专项规划的编制,牵头协调好“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要素,统筹安排旅游项目建设,加强旅游信息发布,在宾馆、酒店、商业中心与景区景点之间都要有旅游信息,实现真正的互动联动。同时,加强旅游形象、旅游口号、旅游标识的设计,形成能够反映姜堰、代表姜堰旅游的无形品牌。

3、加大资源管理整合力度。在城区,把分散在相关部门的旅游资源纳入城区景区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具体项目的开发建设可由相关部门按照规划实施;风景区管委会对湿地、古镇、溱湖生态农业园、河横生态园、桥头状元府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民宗局加强对全市宗教旅游资源的管理;对华侨城旅游资源,加强衔接,形成互动,确保各类资源得以规范管理、合理利用。同时,统筹协调、合理安排旅游景区景点,形成各具特色、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

4、创新旅游发展运营模式。建议走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路子,政府逐步退出景区景点建设者和经营者的角色,着重规划、监管、保护引导等工作景区景点运营上可采取以下一种方式:一是政府性企业+企业模式,政府组建企业或企业集团投资企业共同合作,成立股份公司,溱湖湿地公园、溱潼古镇可采取这一模式;二是企业+企业模式,现有企业可招引其他企业,组建股份公司,华侨城、鹊仙岛项目可采取这一模式;三是“企业独立”模式,将景区经营权进行打包转让,由投资企业负责开发运营与此同时,借助景区优势,开发旅游地产,促进景区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公共利益的优化发展

5、拓宽投资渠道。一是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完善政府引导资金(旅游发展资金)增长机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主要用于旅游公益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旅游宣传推介等。二是积极鼓励多元化投入。鼓励并支持符合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国资、民资、外资等,依法开发旅游资源、经营旅游景区景点积极引进大型旅游企业集团通过投资、兼并、参股、收购等多种方式经营旅游项目,实现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培育壮大企业规模。积极组建和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旅游企业,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平台和载体。

6、建立旅游人才保障机制一是全面业务培训。坚持日常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适时举办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培训班,邀请高校专家、旅游专业人士进行辅导,不断提高整体业务水平。二是加强骨干培养。相关院校联合,定向培养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人才,同时,选送业务骨干到高校深造,进一步提升人才素质三是注重参观交流。与先进地区建立定期交流制度,组织从业人员参观学习四是广泛招引人才招聘管理、服务、营销、策划等方面旅游专门人才,畅通进口,打通出口,为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推荐访问:旅游 我市 调研 【旅游调研】关于我市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思考与建议

版权所有:鸿鹄范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鸿鹄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鸿鹄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80617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