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素材

时间:2022-07-04 14:1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文化素材,供大家参考。

红色文化素材

红色文化素材

 

 高考作文最新 红色文化 时评素材 --- 让“文化 IP ”不成“文化挨批”

  目录:

 1 01 品味传统文化

 喜迎中秋佳节

 2 02 让“文化 IP ”不成“文化挨批”

 3 03 咱们工人有力量

 4 04 节庆里的龙灯会

 5 05 古韵悠悠

 流水潺潺

 正文:

 1 01 品味传统文化

 喜迎中秋佳节

 《 人民日报 》( 2021 年 09 月 20 日

  第 01 版)

  品传统文化,迎中秋佳节。连日来各地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人们感受中秋意蕴,共享团圆时光。

  绘兔爷、编花结、画团扇……9 月 19 日上午,吉林省图书馆举办了中秋文化体验活动。画团扇活动区,大家在扇面上画出嫦娥奔月、荷塘月色等图案,富有中秋元素。拓古韵活动区,工作人员带领体验者了解鬃刷、滚刷、宣纸等拓印工具,现场演示上墨、铺纸、刷纸和揭纸等制作拓片的具体流程,当宣纸从拓片上取下来时,生动形象的京剧脸谱跃然纸上。

  河北省秦皇岛市,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秦皇岛分会场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山海关古城设置了 300 个摊位,展示河北省优秀非遗项目,360 名非遗传承人亮相,向游客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廊坊市御龙河公园推出以“中国风、中秋情”为主题的音乐灯光秀,市民在灯光和音乐中感受节日魅力。

  中秋佳节,适逢庄稼成熟、粮食丰收。在广州驻清远市小江镇帮扶工作队协调下,当地农副产品赶在节日前夕运抵广州市,帮助农民拓宽销路,助农增收。

  19 日,2021 丹棱县“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桔香稻田开园庆祝活动在四川省丹棱县雄义村拉开帷幕。稻田捉鱼、接力运粮、逛丰收集市……趣味比赛现场,热闹非凡。“丰收节成了农民的欢乐节、丰收的成果展、文化的大舞台。”丹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2 02 让“文化 IP ”不成“文化 挨批”

 张坤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 年 09 月 24 日

  05 版)

  “文化 IP”是一种以“文”承载用户情感意义并接受市场检验的符号、形象、元素、故事和载体,文以化人,文以载道。

  “文化 IP”是一种新需求。因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就需要更美好的情感体验和精神生活。无论是一系列火热的服贸会、文创会、文旅会、文博会,以及火爆的故宫文创展、北京环球影城首开日、昆曲《世说新语》B 站首发式等,还是对接当下“国学潮”“传统文化潮”的各类主题“地标热”“打卡热”“文创热”“悦读热”“寻宝热”“非遗热”,以“文化 IP”为核心的文化经济新业态,正在崛起发展中。

  这需要我们有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需要清醒地辨别哪些所谓的“文化 IP”不值得倡导,甚至属于“文化挨批”的,初步梳理至少有以下八类。

  第一类,瞒天过海搞冒牌。

  中秋国庆双节接踵而至,大家都在晒的“LV 月饼”,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来自上海的一条新闻披露,销售假冒知名品牌月饼犯罪增多,警方针对节日期间食品安全领域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连续破获刑事案件 10 余起,涉案金额 2000 余万元。

 各类假冒伪劣的“文化 IP”和相关品牌消费品,鱼龙混杂,需要辨别。

  第二类,急功近利唯流量。

  因为对于“文化 IP”的评价大多只关注单纯的流量/用户量,偏重于评估经济效益和产业价值,造成了“唯流量论”等不健康的行业倾向。

  第三类,恶意炒作吸眼球。

  “知名度”可能通过恶意炒作等获得,有时明明产品质量不高甚至存在瑕疵,还是通过一些明星代言、直播带货、轰炸广告等,贴上“文化 IP”的标签肆意放大影响力,误导用户。

  第四类,倒买倒卖变异味。

  通过低价收购、快速交易、恶意抢注等形式,倒买倒卖各类已稍有影响的“文化 IP”或“品牌”,没有把精力放在创造真正有独特意义有感染力的故事、体验、场景和服务中,而是急于圈粉丝、建社群、卖高价,失去有支撑力的独特品牌价值——而真正有价值的品牌,是无价的。

  第五类,名不符实口碑差。

  现在一些“文化 IP”一方面还没有积累起品牌信誉力、口碑度,另一方面创意设计制作产品的产量质量,特别是供应链、创新力、服务力等都未相应跟上,就急切瞄准衍生品市场,围绕“文化 IP”形象开发生活消费礼品,以及文创旅游、主题美食、主题民宿等,往往上下游割裂、半途而废、难以持续。

  第六类,移花接木毁信誉。

  利用一些知名品牌(包括主流媒体)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文化 IP”研究不深等,合作开发却自藏一“手”,悄然低成本投入借鸡下“蛋”,只为了迅速移花接木地打造出可以独立控制的“文化 IP”,把本属公益文化的核心要素商业化“占用”,为下一步授权代理广告、垄断直销渠道、经营多元业务做准备,这种合作有一定隐蔽性和风险性,往往不会马上出问题,而是积累到一定时候大爆发,却已是“花”落人家、“木”已成舟、不可收拾。

  第七类,粗制滥造乱开发。

  没有一定水准的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和工业设计能力,更没有一定投入的科技研发、创意创新、产业运营、系统整合能力,有些“文化 IP”从一开始就粗制滥造乱开发,跑马圈地,跑哪算哪,充满各种不择手段的投机性,往往损人害己。

  第八类,低俗浅薄没文化。

  笔者曾写过《缺“氧”的想象力》《哪有什么野蛮的“自生长”》等小文,都警示过被资本、明星绑架的那些“饭圈”乱象背后的追星热、打赏热、撕架热、网游热、解构热、历史虚无热、课外培训热……少数打着各种光鲜旗号的一些影视动漫游戏文旅娱乐等“文化IP”,其实不过都是低俗浅薄追名逐利的种种商业营销手段。

  以上这些对于报道传播、创造“文化 IP”的媒体来说,更值得反思警醒。写过《娱乐至死》的尼尔·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

  对于今天包括媒体在内的媒介平台,本身也是内容的一部分,而一个好的“文化 IP”,必须能够以不同的内容形态在不同的平台里都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只有守正创新,不断开拓有真正价值的“文化 IP”,提升国际化市场、文化的双重能力,方能更大范围体现 IP“产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统一。

  做强新型主流媒体的中青报,正在深度融入传播、设计、创造“文化 IP”为核心的文化新业态中,一面举起有思想的“视觉锤”,一面举起有品牌的“产业锤”,“融媒云厨”升级过程中要避免以上这些误区和陷阱。

 首先是要讲好“文化 IP”的好故事,要向中外青少年讲好中华文化故事,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活中,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个个重新“开口说话”“欣赏看见”“穿上玩上”“日用不觉”。

  还要从“开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高度,学好用好、创造好、传播好新时代优秀的“文化 IP”。致力于为党育人、服务大局、服务全团、服务青年,从《强国一代有我在》到《强国有我》,从“传承的力量”到“用文化创意创新品牌力量”,从课堂思政课,到社会生活思政课、网络云上思政课,我们始终善用“大思政课”,不断推进“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让一个个青春向上的“文化 IP”,绽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行大道上,为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坤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 年 09 月 24 日 05 版

  3 03 咱们工人有力量

 本报记者 刘梦丹 《 人民日报 》( 2021 年 10 月 02 日

  第 05 版)

  咱们工人有力量

  嘿 咱们工人有力量

  每天每日工作忙

  嘿 每天每日工作忙……

 这首诞生于 1947 年的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生动地塑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工人阶级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传唱至今,仍让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歌词朗朗上口,曲调铿锵有力,歌曲加入了东北秧歌小调元素,带有浓厚的黑土地特色。

  从延安到东北

 红色种子在黑土地发芽

  1945 年抗战胜利后,著名音乐家马可与鲁艺师生奔赴东北解放区,途中在张家口曾停留过一段时间。“父亲从延安去了东北,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东北大工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场面,工人阶级壮志满怀的革命激情,深深地感染了父亲,激发了父亲的创作灵感。”马可先生的女儿、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原副主任马海星回忆。

  1946 年初,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将从延安来东北的一批文艺工作者集中到佳木斯,开辟文艺新阵地。一时间,延水河畔响亮的歌声,在黑土地上悠然传唱。

  整个解放战争时期,马可是在东北度过的。那段时间里,马可率领鲁艺文工团团员们深入佳木斯发电厂等地搜集素材,为他日后灵感喷涌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我们”到“咱们”

  群众智慧无穷大

  1947 年,时任鲁艺文工二团教育科长的马可深入当时的佳木斯发电所,参加义务劳动,体验生活,马可曾对团员们讲:“我为农民写了不少曲子,但还没有给产业工人写过曲子。”于是他铆足了劲,这次一定要为工人兄弟们写出一首属于他们的歌。

  马可站在熊熊燃烧的炉火旁,看着工人们光着膀子、挥着铁锤辛勤工作,他的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几天后的深夜,当马可回到团部排练室,他的脑海中全是工友们大汗淋漓却容光焕发的面庞。操起二胡,他立刻进入了一种音乐家的亢奋状态,几乎是一气呵成,日出东方时,曲子和歌词已经跃然纸上。

 群众的智慧无穷大。在马可的初稿中,歌曲名称本来是《我们工人有力量》,他用毛笔将歌谱抄写在报纸上,粘贴在团部食堂的墙壁,听取大家的意见。几天后,一位佳木斯发电厂工人师傅找到马可,笑着说:“同志,我觉着‘我们’这个词儿没有咱东北的特色,也显得不亲密,你看能不能改成‘咱们’?”马可略一思忖,觉得这位师傅的提议很好,立刻做了修改。

  1948 年,歌曲最后的定稿就以《咱们工人有力量》为题首发在当时的《东北日报》上。

  从大合唱到纪念馆

  红色基因永传承

  1948 年,在庆祝“五一”劳动节的一次歌咏活动中,由鲁艺文工团、佳木斯电力工人、铁路工人演出队组成的合唱团第一次将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放声高唱。从此,这首振奋人心的歌曲在东北乃至全国传唱开来。

  2017 年“五一”前夕,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有关单位、黑龙江佳木斯市党史办相关人员在北京与马海星女士座谈交流。“《咱们工人有力量》伴随着几代人成长,传唱度非常高,每当听到这首歌,我都会不由地想起父亲……”马海星动情地说。

  同年 8 月,位于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佳木斯热电厂三号楼的“家·佳”红色文化厂史馆正式建成。场馆以马可先生当年在佳木斯发电厂所创作的红色经典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为主旋律,以各历史时期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为脉络,展现几代佳木斯热电工人生产生活的画面,并藏有马海星女士捐赠的马可先生历史遗物 20 余件,涵盖创作手稿、随身用品以及出版的书籍等。

  “今年,我们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国企精神’为主题的活动,员工们再次认真参观厂史馆后,集体唱响《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经典红色老歌,不忘脚下来时路,把爱党爱国的热情化为爱岗敬业的动力。”佳木斯热电厂党委相关负责人说。

 4 04 节庆里的龙灯会

 本报记者 徐 靖 《 人民日报 》( 2021 年 10 月 02 日

  第 07 版)

  中秋夜,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永丰乡永丰村。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家都在等待。

  “亮灯!”随着号子声响,瞬间,灯光一闪,夜幕中出现了一条巨龙,“出龙!”

  这便是永丰村流行了几百年的风俗——龙灯会。2020 年,永丰龙灯会成为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到节庆期间,必会举行表演。

  相传,永丰龙灯会最早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集书法、绘画、雕刻、剪纸、扎制编糊、音乐于一体,融体育、杂技、舞蹈为一炉,是一种大型文化体育娱乐活动。

  龙灯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及灯牌等附属灯组成,第一节为龙头,最后一节为龙尾,其余为龙身。龙身由数块安装了灯笼的木板组成,并且一块连一块构成巨龙状,与龙头、龙尾脱节。每一块灯板上扎彩色灯笼,其下有手擎长柄,一端有固定圆木楔,另一端凿圆眼,相邻灯板由木楔插入圆眼连接。龙灯短者数十节,长者可达数百节。

  按照习惯,舞龙的都是弱冠未婚的男青年,一般由 20 到 30 人组成。这些青年穿着黄衣黄裤,腰间扎着红绸带,武生打扮,干练威武。

  作为永丰龙灯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九代传承人,每次龙灯会,程磊都要担任总指挥,从整个制作技艺、训练锣鼓乐队、组织队伍,所有事情,他都亲力亲为。

  程磊小时候,外公就是舞龙的“老把式”,永丰龙灯会是他丰富而真切的记忆。

  “我小时候就喜欢看老人扎龙灯。”谈到永丰龙灯会,程磊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那会儿过年过节,一条长龙在村里穿梭,孩子们跟着龙到处跑,人山人海,不同村里的龙可以相互拜访、表演,可热闹了。”

 后来,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这些老手艺就慢慢搁置下来。

  2011 年,程磊从部队退伍,到永丰村担任村委会主任。一回来,程磊就琢磨着,要把龙灯重新舞起来。他把这想法告诉了村里几位老师傅,大家纷纷赞成。

  只不过,断了 20 多年的传统要想拾掇起来,谈何容易。

  老骨架找出来,竹篾龙头都散了,只得找当地的竹篾工匠按照古时样式复原。龙灯需要装饰,绘画技法、字形字体,凭着老人们的记忆,同时借鉴现代专业绘画技法,前前后后花了 1 个多月时间。队伍规制、锣鼓节奏全部都是老规矩,60 多人的队伍,通过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也终于组织了起来……可问题还是不少,程磊也不失时机,对龙灯会进行了调整。

  首先,蜡烛换成了 LED 灯。“蜡烛燃烧时间短、亮度不稳定、容易倒伏、可能引燃龙身或者导致其他安全问题,LED 灯则解决了这些问题。”程磊说。其次,经过大家商议,改变了一些老做法。“过去龙灯会经常会进...

红色文化素材

 

 素材:

 “红色文化,中国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2 月 20 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总书记指出,在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ー代中国共产党人强拼、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强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造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在极不平凡的 2020 年,总书记提到了一系列伟大精神。伟大抗战精神、伟大抗精神、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劳模神、劳动神、工匠神一“新华社《学习进行时)为您権理,和您一同领悟其中的内涵和意义 探月精神:2020 年 12 月 17 日,在祝贺探月工程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贺电中,习近平强调,要大力弘扬探月精神。

 内涵: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 赢 中国载人深潜精神 :2020 年 11 月 28 日,在致“奋斗者”号全海深人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飲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赞扬了中国载人深精神。

 内涵:

 严谨求实 、 拼搏奉献、团结协作 、 勇攀高峰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2020 年 11 月 24 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动精神、工匠精神。

 内涵:

 爱岗敬 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

 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2020 年 10 月 23 日,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在波澜壮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内涵:

 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命英雄主义精神

 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 革命忠诚精神

 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特区精神 :2020 年 10 月 14 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指出,要继续发扬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

 内涵: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 科学家精神:2020 年 9 月 11 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内涵: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

 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伟大抗疫精神:2020 年 9 月 8 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

 内涵: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伟大抗战精神:2020 年 9 月 3 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5 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

 内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西迁精神:2020 年 4 月 22 日,习近平在西考察时强调,要大力弘扬“西迁精神”。

 内涵:

 西迁精神是上世纪 0 50 年代交通大学从上海迁至西安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是听党指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

  今天,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论及的革命精神有很多,大概提到的革命精神有 40 多种,论及过的、阐述其内涵的有 20 多种,比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王杰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劳模精神、抗疫精神、探月精神。前不久的 2 月 25 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举行的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炼概括了脱贫攻坚精神等。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这些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 三牛精神:

 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老黄牛的精神。

 在全政协 2021 新年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杨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老黄牛的精神,在全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大地回春,风雨送春归。瑞气强门,新春赞“三牛”。

 几千年来与人类相伴、服务人类,其卓越之品性世人美誉。一是勤劳忠实。它憨厚驯良、老

 幼善近。不管严冬酷暑,犁田耙地,惓惓耕作,不敢停息。二是任劳任怨。它晨雾行、暮雨归。千顷万亩犁不尽,一生一世阡阡陌行。身身汗雨、蹄蹄泥淖。为而不语、苦而无怨。三是潇洒豪迈。它踏过之处会留下那沉稳深刻的蹄印,所行之路从不回首。它傲角视天、脚踏实地,可谓豪情壮志、气宇昂昂。暇时牧童驮背,闻笛踱幽,安得谧静。

 牛是勤劳朴实、力量和豪气的象征。

 由孜孜不倦、默默奉献的牛之品性,我联想到了新长征路上那些勤劳朴实、锐意进取、赤诚奉献,深受世人尊崇的时代楷模。他们那种践行为民服务宗旨,鞠躬尽瘁,献身事业,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那种披荆斩棘,前赴后继,攻坚克难,不辱使命,创新发展的拓荒牛精神;那种发扬传统,休戚与共,永葆初心,艰苦卓绝,本色不移的老黄牛精神,是多么的可钦!可赞!

 “三牛精神”源于魂,达于根,高天厚土、气卷万山、意象恢宏。其精神之壮美、必将果满华夏也!

 二、红船精神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2017 年 10 月 31 日,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

 1921 年 8 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005 年 6 月 21 日,在庆祝建党 84 周年前夕,《光明日报》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第一次提出并阐述“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三、航天精神

 “要弘扬探月精神,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不断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1 年 2 月 22 日,总书记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时强调

 从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五号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一路向月,六战六捷。“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将引领航天人接续奋斗、不断开创我国航天事业新局面。在星际探测的征程上,中国人将继续一步一个脚印,将梦想变为现实,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1. 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航天人热爱祖国体现在报效祖国的使命意识和为国争光的责任意识。以国为重的价值观、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是航天人报效祖国的生动体现。60 多年前,新中国初什的太阳召唤着海外赤子冲破重重阻力然归国,其中许多专家成为航天事业的莫基者和带头人。

 2. 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

 中国坚持自主发展航天事业、向尖端技术领域进军的历程昭示了一个道理:我们唯有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先导,努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才能牢牢掌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战略主动权,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能有效地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オ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3. 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在航天事业创建初期,周思来总理提出了“严肃认,周到细致,稳要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这“六字方针”始终影响着中国航天人。科学求实、严认真的工作作风,不但是航天精神的具体表现,也是航天科技工作者贡献给全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

 4. 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

 每一项航天工程都是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全国数千个单位、十几万科技大军密切配合,自觉服从大局、保证大局,同舟共济、群策群力,坚持统一指挥和调度,有困难共同克服,有难题共同解决,有风险共同承担,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凝聚成一股气势礴的强大合力。

 5. 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长期以来,广大航天工作者甘当无名英雄,不计得失,不求名利,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无怨无悔,常年超负荷工作,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他们为航天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奉献了聪明才智,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书写了许多可歌可的感人事迹

 中国航天“三大精神

 1. 航天传统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2.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3. 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四、雷锋精神

 “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这和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勤务员’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要见贤思齐,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学习雷锋精神,就要把崇高的

 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2018 年 9 月 28 日,总书记向雷锋墓敬献花篮并参观雷锋纪念馆时的讲话

 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一个只有 22 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以他忠诚的信仰、爱岗敬业的精神、克己奉公的胸怀谱写了他光彩的人生。几十年来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留下光辉的色彩,久久传承、经久不衰。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

 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长征精神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2016 年 10 月 21 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

 “长征”和“万里长征”等概念指的是 1934 年至 1936 年间中国工农红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西、甘肃一带的大规模战略转移。中央红军踏上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同敌人进行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爬雪山,过草地,付出了巨大牺牲。1936 年 10 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红军长征宣告胜利结束。

 革命先烈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革命事业成功的保证。

 长征途中用生命和鲜血凝聚起来的这种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六、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2020 年 4 月 23 日,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讲话

 从 1935 年到 1948 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七、抗战精神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2020 年 9 月 3 日,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在那场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中,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同心御侮,英勇抗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伟力,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抗战精神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凝练而成的。

 八、 西柏坡精神

 “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

 ——2013 年 7 月 11 日至 12 日,总书记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

红色文化素材

 

 红色的文化 光影荏苒, 日月如梭。

 转眼间, 高中三年的生活一晃即逝, 我们踏上了新的起点, 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 开始我们新的旅程, 带着梦想与希望的翅膀向未来拼搏、 翱翔。

 初次来到临沂大学, 无不被它的美丽与气势震惊。在这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 其中,红色文化是最突出也是最吸引人的文化。

 现在, 让我们一起谈谈红色文化到底是什么, 他有什么神的含义。

 红色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根本点在于红色。

 故此, 要探究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 就必须由红色谈起。

 中国人的红色情结与生俱来, 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 遗传在民族基因中。

 红色代表权威。中国历代帝王虽然对颜色有着不同的嗜好, 但对红色则有着共同的爱好,红色是主色调。

 72 万平方米的北京紫禁城, 建筑近千幢, 房屋近万间, 用得最多的是红、黄两种色彩。

 远眺故宫, 最夺目的是红色宫墙、 红色宫门, 近看紫禁城, 最醒目的是红色的大立柱、 红色的门窗。

 红色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能衬托皇帝的权势和威严。

 明朝规定, 给皇帝的奏章必须为红色, 称为“红本”; 清朝也有类似的制度, 皇帝御批的本章统由内阁朱书批发, 也称为“红本”。

 红色成为皇帝批发文书的专一颜色, 称为“朱”批, 具有无上的权威。红色的权威一直延续到今天, 如“红头文件”等。

 红色代表勇气。

 军人每每看到猎猎红旗, 无不热血沸腾, 英勇杀敌。

 红色不仅是现代中国国旗的颜色, 也是中国古代旗帜的颜色。

 中国的军事家和将领们深悟红色对战争的作用,所以他们用红旗凝聚军心, 鼓舞斗志, 激发勇气, 召唤勇往直前, 不畏牺牲的精神。

 电影插曲唱到: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红色代表吉祥与喜庆。

 红色是自古至今老百姓最喜欢的颜色。

 在中国人眼里, 红色是喜庆之色、 高兴之色, 是吉祥之色, 是发达之色, 是阳刚之色, 是坚强之色。

 所以, 只要是喜庆之事, 都离不开红色; 没有了红色, 便没有了喜庆的气氛。

  红色代表成功与光荣。

 在汉语里, “红”经常是成功的象征, 事业开头顺利叫“开门红”。

 受到上级赏识的人叫“红人”,有名的歌星叫“红歌星”, 运气非常好叫“走红运”。

 红色也代表光荣。

 “金榜题名”是红榜, 表彰先进人物要戴大红花。

 红色代表美丽。

 因为喜欢红色, 便赋予了“红”以美的含义。

 “红颜”一词就是指美丽的女人, 男人把女性挚友称之为“红颜知己”。

 红色代表革命。

 马克思早年曾在被问及“最喜爱的颜色”时, 明确回答为“红色”。

 1 864 年,第一国际成立, 其标志的颜色是红色。

 《国际歌》 中也唱到: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 打天下的光辉历程, 与红息息相关, 时时刻刻未能分离过。

 譬如, 组建的第一支军队命名为红军, 开辟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瑞金称之为红都……还有南湖的红船, 井冈的红旗, 长征的铁流, 抗日的烽火……中国革命胜利后,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总以写红、 唱红、 演红而感到无上荣光。

 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在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与自由的历史进程中和新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整合、 重组、 吸收、 优化古今中外的先进文化成果基础上,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而生成的革命文化。

 红色文化应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中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 方式和成果, 狭义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资源, 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

 其中, 物质资源表现为遗物、 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 非物质资源表现为包括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

 红色资源是以红色革命道路、 红色革命文化和红色革命精神为主线的集物态、 事件、 人物和精神为一体的内容体系。

 将“红色文化”概括为革命年代中的“人、 物、 事、 魂”。

 其中的“人”是在革命时期对革命有着一定影响的革命志士和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 “物”是 革命志士或烈士所用之物, 也包括他们生活或战斗过的革命旧址和遗址; “事”是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活动或历史事件; “魂”则体现为革命精神即红色精神。

 综合各种理解, 倾向于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认识红色文化的内涵。

 从文化的边界范围来看, 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整个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的人类进步文明的总和。狭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形成发展的, 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指向的,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兼收并蓄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而形成的文明总和。

 从文化的形态和形式来看, 中国红色文化又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中国红色文化 包括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 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各种文明形态。

 狭义的则是特指以文化形态表现出来的, 体现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方向和目标的文明形态。

 红色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红色”, 它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本土化与创新性相统一以及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相统一等特征。

 为传承红色文化, 大力弘扬“爱党爱军、 开拓奋进、 艰苦创业、 无私奉献” 的伟大沂蒙精神, 着力培养学生的沂蒙精神特质, 临沂大学体育学院从始至终, 无一不对学生进行熏陶与教育。

 一场军训, 培养和锻炼学生过硬的身体素质、 纪律规范、 集体荣誉、 崇高品格和“爱党爱军”的特殊感情。

 一场红歌会, 强化红色记忆,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整体“精气神”。

 一场红色演讲比赛。

 鼓励学生进行红色文学与文艺创作, 通过演讲比赛等形式, 让学生思、 学、 讲红色文化,在学生中普及红色文化理念。

 一次下基地活动, 于 2 月 1 2 日, 临沂大学体育学院党委书记罗成建、 院长奚凤兰带领十余名学生前往费县薛庄镇开展“下基地、 下工厂、 下农村”红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一场红色运动会, 于 4 月 26 日, 在蒙蒙细雨中拉开帷幕。体育学院志愿者们奔跑在雨中, 为运动员们服务, 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军训、 红歌会、红色运动会、 红色演讲比赛、 红色育人评优树先、 开展红色专题讲座等。

 这一系列活动有利于同学们更深入的了解红色文化, 弘扬红色文化。

 我们携起手来, 让红色的文化芳香我们的校园……

红色文化素材

 

 红色文化

 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随着耳畔的国歌,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正迎着朝阳缓缓升起,我望着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心中无比自豪:

  这就是我的祖国,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说起现在的新中国,就不得不谈起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说得很对。共产党成立于 1921 年 7 月,在召开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党的任务是打到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明主共和国。党为此目标努力奋斗,最后真的成功了。他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建立了现在的新中国。

  当然,不是随便定定目标就可以实现的。新中建立的背后是有多少流血甚至牺牲。这些老一辈的革命战士是用鲜血与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不能辜负了这些老英雄对我们的期盼。

  毛泽东有一首诗叫做《长征》,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那大雪山,沼泽地真的就像一个小泥丸吗?答案并非那样。四川西部的大雪山,高入云霄,终年积雪,山上空气稀薄,呼吸都很困难,但英勇的红军战士们踏着积雪,迎着狂风顽强的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雪山,过了大雪山,又是一望无际的草地,草地上有很多死水潭,看上去是草地,一踏上去人就陷下去了,粮食又短缺,只能吃些野菜来填填肚子。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1936 年 10 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了。

  历经风雨和重重困难之后,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东方沉睡的雄狮被唤醒,它将谱写辉煌历史的新篇章。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正在前进着,一步步的脚印无不见证着新中国的成长经历。

  1964 年我国第一课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1970 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今年的天宫一号也圆满完成任务。

  新中国正在前进,新中国的未来必定会是一片蔚蓝的天空!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用自己的双手来绘画出这篇蔚蓝的天空!

红色文化素材

 

  1 2021 年高考热点素材积累:红色文化,传统文化 为了信仰,一往无前 .............................................................................................................................. 1 一双特别的手 .......................................................................................................................................... 2 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人民论坛)

 .................................................................................. 3 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 ...................................................................................................................... 4 彰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丰富内涵(人民时评)

 .............................................................................. 5 让智慧城市更聪明更暖心(现场评论)

 .............................................................................................. 6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何以再惊天下 .......................................................................................................... 7 三星堆新出土文物,再证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分支 ................................................................... 8 从减少“非必要熬夜”做起 .................................................................................................................. 9 影视圈“唯流量”现象该终结了 ........................................................................................................ 10

  为了信仰,一往无前

 ——从红色文物感悟初心使命① 张向阳 2021 年 03 月 22 日 05:1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马克思主义真理与道义的力量,鼓舞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砥砺前行

  “中国要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句掷地有声的宣言,出自《共产党》月刊的创刊号。100 多年前,上海法租界的民居里,《共产党》月刊编辑出版,为孜孜以求的有志之士带来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

  今天,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仍然精心保存着这份月刊的创刊号。封面上,“共产党”三个字庄重醒目。1920 年 8 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为了从思想上把全国各地的早期党组织统一起来,尽快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月刊应运而生。在风雨如晦、上下求索的岁月,一共出刊 6 期、每期仅约50 页的月刊,由于介绍共产党的基本知识、中国革命的实现可能而备受青年欢迎,这份半公开性刊物的发行量一度达 5000 份。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的“教材”、早期党组织进行交流的平台,《共产党》月刊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信仰一往无前。在给蔡和森的信中,毛泽东同志赞誉《共产党》月刊“不愧‘旗帜鲜明’四字”。

  旗帜鲜明源于信念坚定。从创刊日期选定,到栏目设置,再到文章选登,《共产党》月刊的细节饱含深意。1920 年 11 月 7 日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三周年纪念日,这批热血沸腾的中国革命者选择这天创刊;开办“国内消息”“短言”等栏目,他们不忘分析中国国情,研究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等基本问题;初步探讨党的纲领,他们为正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提供了思想武器„„《共产党》月刊的发轫、发展,为建党起到了宣传和组织的作用,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命运的紧密相连。正因如此,我们可以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鲜明地将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由于运营经费短缺等原因,《共产党》月刊曾中断了 3 个月;编辑部迁到一个不到 6 平方米的亭子间办公,编辑环境异常艰苦;编辑人员冒着被监控和迫害的危险,采用化名来保护作者和刊物的安全„„困难重重,但丝毫没有动摇中国革命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决心。马克思主义真理与道义的力量,鼓舞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砥砺前行。信奉“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的李大钊,在生命最后一刻都坚信“共产主义在中

  2 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陈望道废寝忘食翻译《共产党宣言》,以至于蘸着墨汁吃粽子,直说味道很甜;方志敏在就义前慷慨陈词,“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坚守崇高的信仰,无数革命先辈汇聚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情愿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难。

  在苦难中磨砺,真理越辩越明。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共产党》月刊在 1921 年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它镌刻的激昂文字鲜活依旧,它开启的真理之路越走越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100 多年前,《共产党》月刊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种子播撒在中国大地;今天,马克思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奋进新征程,筑牢初心使命、感悟思想源头,我们更加坚信,旗帜鲜明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束熊熊燃烧的火炬必将引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走在时代前沿、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一双特别的手

 王成绩 2021 年 03 月 22 日 05:1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这是一双很特别的手。一眼望去,右手只有两根手指、半个手掌,拳头都攥不起来„„但是,正是这双残缺的手,带给人前行的力量。

  这双手的主人叫史君高,他今年已经 90 多岁了。他年轻时是一名解放军战士,退伍后曾任山东省栖霞市唐家泊镇肖家夼村党支部书记。记得小时候,我和小伙伴玩耍时闯了祸犯了错,严肃的老书记从不大声呵斥,而是用这双我们那时觉得“可怕”的手挥一挥,我和小伙伴们就会认错离开。

  后来,我从长辈那里得知了这双手背后的故事。老书记参军时打了不少硬仗。一次战斗中,为了突破敌人的防御网,他把导火线剪去一块,扛起炸药包冲向碉堡。碉堡被摧毁了,他却不幸负伤,右手被炸断三根手指,腿上残留了炮弹皮。每每回忆起这浴血鏖战的烽火岁月,老人都会打开话匣子,讲述一个个英勇的细节,重温一次次光荣的胜利。

  退伍后,这双紧握钢枪、敢打敢拼的手,变成了埋头苦干、勤勤恳恳的手。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史君高继续积极为国家做贡献,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他带领群众修路修渠挖水塘,提高农作物产量,建设美丽家园,帮助村民逐步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30 多年过去了,他渐渐成了当地口口相传的一个传奇,也成了孩子们心中的榜样。

  一颗保卫家国、保卫人民的心,在哪里都会发光发热。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老人第一时间捐赠了 1000 元。他的心愿很简单,就是为奋战在一线的“战友”,再备几个口罩、再添一分守护。他说:“我是个老军人,也是个老党员,我想做一辈子好军人、好党员,再为国家做一点贡献,再给中国加一次油!”鲜红的党旗下,老人用半只手敬了一个礼,这种“以身许家国”的付出和奉献,给人以感动,给人以力量。

  当领取军功章、手捧鲜花时,他的这只手并没有攥紧。对于荣誉,老人看得比谁都豁达。他总说,自己没什么功劳,功劳是国家的、是党的。放眼神州大地,

  3 从在部队保家卫国、回地方为民造福的老英雄张富清,到把一生献给党和祖国的“布衣”院士卢永根,从一辈子践行初心使命的“花萼愚公”周永开,到无私奉献担使命的“老师妈妈”张桂梅„„这是一张永远写不完的名单,也是一种始终不变的信念。这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的一言一行,展现出人格的魅力,饱蘸着信仰的味道,矗立起精神标杆。

  活着是为了使别人更幸福,奉献是为了让世界更美好。将责任、担当和奉献贯彻一生,是这双手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作者为山东省长岛中学教师)

  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人民论坛)

 李浩燃 2021 年 03 月 22 日 05:1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拔掉穷根把花栽,美得哟,沙漠变花海„„”前不久,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热播,故事取材于福建与宁夏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实践。如同荧屏所呈现的那般,宁夏闽宁镇已由昔日“干沙滩”,蝶变成今日“金沙滩”。

  闽宁镇的“沧海桑田”,正是脱贫攻坚伟大斗争的一个生动缩影。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赞叹:

 “脱贫地区处处呈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岁月为证,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青山不老,换了人间。在四川大凉山,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阿土列尔村村民走下新修的 2556 级钢梯,搬进了漂亮的新房子;在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族有了公路、通了隧道、住进安居房,实现整族脱贫、“一跃千年”;在西北塬上乡村,依靠云计算管控,“活”的水网不断延伸,农民不再担忧“十种九不收,麻雀渴得喝柴油”„„历经脱贫攻坚战,曾经贫瘠的一方方土地,旧貌换新颜,色彩更斑斓。观察卫星图像,8 年来,广袤大地上的绿色在增长,道路在延伸,产业在发展,乡村在变迁。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

  从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中,我们看见“人”的力量。“新愚公”李保国,35 年扎根太行山,用科技为荒山带来苍翠;“燃灯校长”张桂梅,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把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他们千方百计“拔穷根”,付出真情,带来感动,唤起“同心干”的心劲儿。也正因如此,在反贫困的史诗画卷中,亿万中国人都堪称“编外”扶贫干部。无数滴汗水,凝结成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数字;一双双手臂,托举起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从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中,我们读懂百年大党的初心。云贵川交界处,有个远近闻名的“鸡鸣三省村”,村民申昭时在通户路路口处竖起一块石碑:“感谢共产党”。这是普通群众发自内心的表达。8 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用行动践行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矢志消灭贫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可谓扶贫的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人以超常的坚毅和非凡的实绩证明,就是要同贫困作坚决斗争,就是要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天问一号”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在建的川藏铁路穿越崇山峻岭,5G 信号加速覆盖广阔城乡„„今天,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神州大地舒展着更新更美的图

  4 画,跃动着蓬勃生机与活力。脱贫的乡亲们盘算着更红火的日子,阔步前行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国家发展的荣光。奋进新征程,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接续奋斗,我们就没有什么险峰不能攀登,没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

 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

 姜

 辉 2021 年 03 月 22 日 05:1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方面。面向未来,我们要牢牢把握工程职责使命,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推动工程深入发展。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宣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工程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重要思想闪耀着真理光辉、凝结着时代精华,既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指南。要深入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阐释这一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宣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上下功夫。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宣传贯穿到阵地建设、学术研究、智库建设、课堂教学、人才培养等各个环节,融入各类研究任务和成果中。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长期以来,工程立足中国实际,通过扎实研究和创造性工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突出、更加巩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不断丰富发展。当前,我国马克...

推荐访问:素材 红色 文化

版权所有:鸿鹄范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鸿鹄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鸿鹄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80617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