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鸿鹄范文网>共同富裕 >

共同富裕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问题3篇

时间:2023-04-29 08:25:05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共同富裕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问题

  

  第23卷

  第3期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Vol.

  23No.

  32021年

  月

  JOURNAL

  OF

  LIAON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

  2021文章编号:100-3723(2021)03-091-04doi:

  10.

  3969/j.

  issn.

  100-3723.2021.03.03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朱林(蚌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应当顺应时代要求,围绕“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而展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振奋人心,他们愿意主动了解相关信息,为国家建设

  尽一己之力。但也有部分大学生没有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缺乏尽责意愿。当前大学生主要存在着“乡土情怀”缺失,生态

  文明意识淡漠,节俭责任意识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具体培育对策,即培育以回报家乡为依托的乡村振兴之责,培育

  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的生态保护之责,培育民族振兴背景下厉行节俭之责。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提出至今已取得了伟大的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应当围绕“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而展开

  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

  指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

  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站在’两个

  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1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美好的社会理

  想,体现了千百年来人们对殷实生活的向往。“小

  康”一词最早可见于《诗经》。其中,“民亦劳止,沒

  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

  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

  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⑴新时

  代的中国青年应当认清时代使命,勇担历史重任。

  可小康”,就是在描述老百姓的辛勤劳作之后对安

  康生活的渴望。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思想家们都曾

  经试图去描述“小康”,赋予它独具时代特点的解

  释。总的来说,历史上的小康社会作为一个理想的作为青年中优秀群体的当代大学生,更应“在担当

  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不断树立和提升自身的社

  会责任感。人的发展成长符合顺势成才规律。顺应时代发

  社会形态,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宽裕、幸福生活的愿

  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康”一词不断被赋予新的涵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建设“小

  展,为国家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是新时代大学生的使

  命和责任。当前,多数的大学生都有足够的认识,然

  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到了二十世纪末,“小康社

  会”基本实现。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

  而也有部分大学生对其所担负的社会责任认识不

  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全

  清,社会责任感淡漠。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应当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收稿日期:2021-03-08面”,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

  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小康社会要求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

  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在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文化自

  信视阈下地方法治文化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

  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不能长的很长、短的很短。”⑵小康覆盖的区域全面,惠及城

  (gxyq2019102);安徽省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习近平青年

  观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研

  究”(2018jyxm0494);教育部2018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

  人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协同育人提升职业素养研究”

  乡,缩小地区差距;小康覆盖的人口全面,惠及全体

  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

  (201802057013);教育部2020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

  于翻转课堂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与

  实践”(202002080029);教育部2020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建成”

  O项目“协同育人提升专业人才创新素养研究”

  1.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之间的关系(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

  (202002155021).作者简介:朱林(1982-),女,安徽蚌埠人,蚌埠学院马克思

  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育的促进作用

  92辽宁科技学院学报第23卷“如果说,每个人的成长都逃不开他的背景,那

  么当下的中国,无可比拟的,就是你最牛的背

  景。”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我国经济快速增

  长,民生显著改善,环境得以优化。新时代的中国为

  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也为大学生

  责任感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载体。站在“两个

  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全社会所展现的昂扬奋

  进的中国精神,激励着当代大学生立志、担责,鼓舞

  着当代大学生勇担历史使命。近年来,党和国家高

  度重视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在党的十八大

  报告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已经受到关注。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青年一代有理

  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

  望。”⑷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背景为大学

  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精神动力和政

  治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大增强了大学生对国

  家发展的信心,提升了文化自信,得以让当代大学生

  在文化自信的氛围中培养社会责任感。(2)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对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推动作用责任感教育可以为国家建设输送合格人才。习

  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

  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⑸当前,在决胜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完成各项发展指标之后进入了新的发

  展阶段,步入了新的征程。在这一阶段,社会发展水

  平将上升一个台阶,基本实现现代化。直至20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远大理想全部

  实现,都需要也必须要有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责任

  担当。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

  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然而,缩小城乡

  发展差距,实现乡村振兴,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当代

  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参与。高校应为乡村振兴助

  力,提供人才支持,保障人才素质,为广大乡村提供

  真正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建设人才。通

  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激发大学生将自身的乡情

  和乡愁转化为返乡创业热情,更好的为乡村建设助

  力。教育部于2018年12月制定的《高等学校乡村

  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

  2020)》提到“鼓励

  和引导高校适度扩大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规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技骨干、新型职

  业农民、大学生村官以及“三农”党政干部等开展专

  题培训”

  “完善乡村振兴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多样

  化评价机制,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服务乡村振兴”

  等内容。可见,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逐

  渐得到重视和强调。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

  任感现状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体状况较好,大多

  数大学生爱学习,有志向,有担当。在针对大学生社

  会责任感的调研中,涉及到“是否关注时事新闻、国

  家大事”时,非常关注的有21.4%的学生,比较关注

  的有62.1%的学生,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各种

  途径关注时事动态,虽身在学校,仍心系天下,历史

  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较强⑹。不少大学生关心国

  家发展,立志为社会做出贡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对于他们来说非常振奋人心,他们愿意主动了解相

  关信息,为国家建设尽一己之力。但也有部分大学

  生没有认知到自身的社会责任,缺乏尽责意愿。(1)

  “乡土情怀”缺失,返乡创业就业热情需加

  强大学生作为优秀的青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

  力量。然而,当前不少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缺少乡土

  情怀,返乡意愿不强,使得当前乡村振兴的人才缺位

  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大学生自身观念的影响。

  多数学生的就业意向是大城市的高薪资岗位。他们

  普遍认为大城市机会多、资源多,有利于个人抱负的实现。而薪资更是重要参考因素。更有些来自农村

  的大学生,上大学就是为了脱离农村,甚至“谈农色

  变”。此外,随着城镇化进程,当下的农村已失去了

  往日的面貌。传统节日,传统仪式逐渐淡出或者失

  去了原有的意义,儿时的乡景乡情也依稀远去。逐

  渐空心化的乡村,乡土文化日益衰微,无法唤起青年

  人的乡土情感记忆。因此,缺失精神支撑的乡村社

  会,使得返乡大学生很难找回故乡情结,进而难以融

  入乡村、建设乡村,就业创业的热情大为降低,振兴

  家乡的责任感逐渐弱化。因此,乡土意识淡薄和乡

  愁观念薄弱是当前我国青年缺席乡村建设的一个重

  要原因⑺。(2)

  生态文明意识淡漠,生态保护责任有待加

  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

  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践行生态保护责任,是时代赋予

  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关注生态保护以及国家的生态建

  设,具备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然而,由于欠缺系统

  的生态知识的学习,使得生态文明知识相对零散和

  片面,对关于国家的生态保护政策一知半解。正是

  知识的匮乏造成了一些同学生态保护意识差,对生

  态文明建设不甚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

  的,但这种状况对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是不利的。

  第23卷

  第3期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Vol.

  23No.

  32021年

  月

  JOURNAL

  OF

  LIAON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

  2021欠缺了生态文明意识,认识不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

  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就很难为生态保

  护尽责,更是无法建构生态保护责任。“大学生作

  为年轻一代,是我国未来现代化建设中坚力量,是推

  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在主导人类与自然和谐

  相处上具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优势。”⑻当代大学

  生生态保护责任的建构及其重要,应当增强当代大

  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他们的生态保护责任。(3)节俭责任意识欠缺,节俭担责能力不高节俭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份社会责任。在

  物质匮乏年代,节俭表现为由生活所迫的节衣缩食。

  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节俭的意义已经不

  只是物质上的节约,更多的体现为人们的理性消费

  观念和简约的生活方式。“与传统社会以及工业社

  会相区别,当代社会的稀缺可以表述为一种结构性

  的稀缺。它主要表现为一种’心理的贫困’,即由于

  需求与生产之间永恒张力的存在,使得稀缺变成了

  一种比较的结果”。⑼因此,摒弃攀比性消费,提倡

  理性消费,构建积极健康的消费氛围,是当下所强调

  的节俭的意义所在。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采取有

  效措施,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

  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

  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

  书记多次强调要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体现

  了总书记对节俭思想的高度重视。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社会文明程度和国民素

  质的提高也被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大学生作

  为青年中的优秀群体,理应担负起引领社会新风尚

  的历史重任。当前,多数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节俭意识,能够合

  理安排消费,做到节约资源。然而,也有部分学生节

  俭意识淡漠,在实践中不能主动担责,做到厉行节

  约,反对浪费。首先,消费欠理性,盲目冲动。当今

  的大学生多是“95后”或“00后”,他们从小生活条

  件优渥,在消费行为上往往不够理性,存在着过度消

  费、超前消费和攀比性消费。为了贪享受、讲排场、讲面子而超出自己的现有承受能力的消费比比皆

  是。其次,浪费较严重,缺少自制力。在对待资源节

  约问题的态度上,大学生往往知行不一,思想上赞同

  节约,口头上反对资源浪费,却又在实际生活中不能

  约束自我,执行力较差。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

  任感培育之对策(1)培育以回报家乡为依托的乡村振兴之责

  首先,引导大学生树立乡土创业理念。当下与

  城市相比,乡村发展尚不够充分,原有资源未能得到

  充分开发利用。同时,近年来城镇资源也在不断流

  向农村。因此,乡村创业所依托的资源丰富而廉价,

  创业门槛较低,发展前景广阔。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教育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乡土创业的优势,理性开

  展职业规划,立足自身实际与社会发展实际,构建乡

  土创业理念。其次,提升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技术技

  能。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专业特点和优势,找到

  与乡村建设的恰当结合点,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逐渐

  成长为文化素质较高,专业能力较强,善于抓住发展

  机遇的新型人才。同时在返乡就业中不断历练,不

  断成长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承载着乡村振兴的重大历史使命。这应该是新时代

  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新选择,是新时代大学

  生用自身的知识技能反哺乡村的时代重任。(2)培育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的生态保护之责

  培育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的生态保护之责,可

  以通过三个方面来展开。第一,优化思政教学,实现理论育人。党的十八

  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对我国生态文明

  建设的全新规划和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

  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何将“美丽中国”

  的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理论学习,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具体而言,可以在价值观内容的教

  学中引入生态价值观的学习,在学习法治观的过程

  中进一步学习环境法规范,培育环境保护法律意识,

  构建生态保护责任。同时,结合当前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大背景,总体上介绍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思政课教学要紧跟新时代,将生态文明建设思

  想与相关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使“美丽中国”理念融

  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头脑,提高学生的生态素养,

  树立生态保护责任。第二,践行生态实践,开展实践育人。美丽中国

  建设实践是最为生动的大课堂,高校应组织学生参

  与建设实践,通过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使学生得到

  锻炼,获得体悟。高校可以定期组织相关主题活动,如校园清扫活动、绿色校园征文活动、美丽校园宣讲

  活动,以及校园食堂“光盘行动”等丰富多样的环保

  活动,引导师生关注身边环保小事,不忘“美丽中

  国”建设大事。在校园日常点滴中构建起生态保护

  理念、提高生态素养培育的实效性。同时,高校应结

  合当前“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组织生态环保志愿活

  动,引导学生投入到生态保护的实践中,切身感受,

  切实践行生态保护。具体而言,可以组织学生进社

  94辽宁科技学院学报第23卷区、进乡村、进企业,开展环境调研,进行环保宣传,

  斗精神,构建节俭责任意识。节俭教育应当立足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而展开,为实现民族振

  兴培育大学生的厉行节俭之责。对自己的行为负

  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培育责任。第三,传承生态文化,打造文化育人。中国传统

  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只是自然万物中

  的一部分,人的行为一定要顺应自然,与自然的和谐

  责,为他人和社会尽责,为国家建设担责。首先,丰富课堂教育内容,将节俭美德教育,国

  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前,美丽中国理念的提出

  情教育、科学消费观念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堂,

  正是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在新时代的理解和表

  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加强理论引导,注重价值观引

  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

  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⑴)。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

  领。其次,结合校内外实践活动将节俭教育日常化,

  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开展学生食堂

  的光盘行动,节俭文化宣传活动。同时,适当引导学

  处。在教学中应当将结合社会现实帮助学生理解传

  统的生态文化,感受传统生态文化的现代表达,体会

  传统生态文化的时代价值。引导学生在美丽中国建

  生参与“勤工俭学”活动,使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体

  会节俭的深刻意义,从而激发自身对节俭的情

  感(⑵。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积极挖掘志

  设实践中,重新思考“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文化浸

  愿活动中所蕴含的节俭教育因素,利用好志愿服务

  润,用文化熏陶,实现文化育人。(3)培育民族振兴背景下厉行节俭之责活动这一有利的教育契机,从中发掘节俭教育元素

  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最后,重视引导大学生

  进行自我节俭教育。自我教育是一种通过内因起作

  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消费盲目,浪费严重的现状,节俭教育要体现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消费

  理念,培育节俭思想。同时,在此基础上传承艰苦奋

  用的教育,要靠人的强大自我约束力。自我节俭教

  育,需要抵御心理诱惑,更要严防行为失控。参考文献:〔1〕习近平.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O二一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21-01-01(1).〔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831.〔3〕彭金美,闰欢.你最牛的背景,是今天的中国[EB/OL].〔201-

  -19]

  http:

  /news.

  sina.

  com.

  cn

  /o/201-

  -

  19/doc

  -

  ifymzqpq2357260.

  shtml.〔4〕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9.〔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0.〔6〕党瑛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研报告〔J〕.南方论刊,2018(6):10-109,112.〔7〕萧子扬,陈艺华,吴若琼.“缺席”和“回归”:新时代我国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研究〔J〕.青年探索,2019(3)=15-27.〔8〕郝翔.让生态文明价值观扎根大学生思想〔N〕.光明日报,2011-12-11(7).〔9〕何小青.消费伦理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19.〔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1〕习近平.谋共同永续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N〕.人民日报,2015-0-27(2).〔12〕高德胜.节俭?人性?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10(1)

  :19-27,(上接第39页)参考文献:〔1〕陈小冬,惠志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困境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9(01):10-112.〔2〕杨富斌,孟凡哲.思想的力量:教育教学论文专集〔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

  531.〔3〕刘志成.“双一流”大学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质量提升措施实证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4)

  :5-56,〔4〕韦剑.高校双语教学发展历程的反思:从政策视角到学生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20(25):-9.〔5〕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43(05)

  :-20.〔6〕胡晓红,史耕山.“双一流”背景下学术英语教师必备职业素养的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12)

  :2-

  29.〔7〕刘卓,董革非.“双一流”背景下英语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以东北大学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为例〔J〕.外语教育研究,2020,(01)

  :-14.

篇二:共同富裕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问题

  

  ..

  ...

  .

  .

  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演讲

  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演讲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要面对和回荅时代的问卷。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就事业、不容辜负的好时代。当代大学生应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方面的关系,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等,这一系列的人生课题,都需要大学生去观察、思索、选择、实践。步人人生新阶段,确立新目标,开启新征程,需要对新时代有深入的了解和真切的感悟。

  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S.

  ...

  ...

  ..

  ...

  .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身处新时代,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尊自强,中国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大国朝气蓬勃、气象万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奇迹正在中华上不断涌现。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它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今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华民族的追梦之路更清晰、筑梦之基更坚实、圆梦之策更精准。站在新时代的起S.

  ...

  ...

  ..

  ...

  .

  .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在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伟大征程中,青年不懈追求的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责任担当紧密相连。在革命战争时期,青年一代满怀革命理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青年一代响应党的号召,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时期,青年一代发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开拓奋进、锐意创新。现在20岁左右的大学生,到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时,还不到40岁;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刚过50岁。当代大学生是民族复兴伟大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新时代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勤学报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机遇。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在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建设主战场、文化发展大舞台、社会建设新领域、科技创新最前沿、基层实践大熔炉,都是当代大学生贡献聪明才智、书写青春篇章的热土福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S.

  ...

  ...

  ..

  ...

  .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大学生应该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夯实综合素质基础,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展现新的风貌、新的姿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一)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重任。新时代的大学生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大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事业和人生的灯塔,决定我们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我们的精神状态和实际行动,直接关系着人生目标的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的软骨病,人生勇气、意志与毅力都会出现严重问题,从而极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行为的诱惑、误导、传染,难以在S.

  ...

  ...

  ..

  ...

  .

  .时代洪流中成为砥柱新人,甚至被时代洪流所淘汰。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为广大青年清晰指明了历史使命、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大学生要有作为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人生志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大学生要保持对理想信念的激情和执着,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化为担当的自觉,外化为实际的行动,从容自信、坚定自励。

  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不断增强的本领才干,是青春焕发光彩的重要源泉。新时代大学生素质和本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民族复兴的进程。身处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面对国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大学生要有本领不够、才干不足的紧迫感,自觉加强学习、勤奋探索,在社会实践中全面发展。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鹊。大学生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S.

  ...

  ...

  ..

  ...

  .

  .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既打牢扎实基础,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知识,又积极掌握实践技能;既向书本学,又向实践学、向群众学;既向传统学,又向现代学,努力成为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本领高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概言之,大学生应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青春至美是担当,青年的担当是决定人生价值的最大砝码,是影响时代发展进程的重要力量。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我们越是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越是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大学生的担当精神体现为奉献祖国、奉献人民、尽心尽力、勇于担责,必须讲求奉献,实干进取,自觉树立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责任意识,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尽责集体、服务社会、贡献国家中实现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应坚持实践第一、知行合一,求真务实、有为善为,勇于面对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挫折考验,勤奋刻苦、磨砺意志、脚踏实地;应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富有求新求变的朝气锐气,敢于站在变革前沿,引领潮流之先,以新的实践创造更大成就。

  S.

  ...

  ...

  ..

  ...

  .

  .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当代大学生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每个人都有机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当代大学生一定要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要安身立命、成长成才、贡献社会,需要不断地调整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不断实现人的社会化。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学习掌握运用道德和法律规,正确调整自己的行为。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思想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在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精神支撑和法治保障。坚S.

  ...

  ...

  ..

  ...

  .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规和强制作用。一方面,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思想道德为法律的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法律正当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基础;思想道德能够促进入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思想道德调整社会关系的围和方式更加广泛灵活,可以弥补法律调整的短板,与法律一道共同促进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另一方面,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法律通过对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科学立法和立法,可以将思想道德有机融入法律体系,使法律具有鲜明道德导向,让法治成为良法善治;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使思想道德要求在实践中得到切实遵循;全民普法和全民守法,有助于增强人们信守法律的思想道德水平,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家庭责任、社会责任。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法治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素质、S.

  ...

  ...

  ..

  ...

  .

  .修养和能力,对于保证人们尊崇法治、遵守法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再多再好的法律,必须转化为人们心自觉才能真正为人们所遵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在学习中升华、省中完善、自律中养成、实践中锤炼的结果,同时也是大学生把握发展机遇、创造人生精彩的基础条件和宝贵资源。大学生应当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S.

  ...

  ...

  ..

  ...

  .

  .素质和法治素养。

  S.

  ...

  ...

篇三:共同富裕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问题

  

  新时代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践逻辑【优秀范文

  新时代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

  【庆祝中国成立0100周年】

  在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征程上必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百年奋斗的重要目标,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中国领导下积极探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之道,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共同富裕的政治保证。首先,党的领导决定共同富裕方向的坚定性。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人的责任担当。历史证明,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只有坚持中国的领导,才能坚定不移将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其次,党的领导保证共同富裕政策措施的连续性。改革开放以来,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再到提出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中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目标要求,但共同富裕的政策取向一直没有变。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与社会条件。最后,党的领导凝聚共同富裕诉求的共识性。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同步富裕,需要处理好利益多样化与根本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等关系。中国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实质上是坚持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一整体利益,如此才能有效凝聚关于共同富裕的共识,保证

  国家方针政策在维护整体利益前提下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进而稳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共同富裕的目标价值。实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民心向背和党执政基础的政治问题,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共同富裕是党的重大政治责任。一方面,共同富裕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方向。实现共同富裕从根本上讲是满足最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美好生活不只局限于物质层面,实现共同富裕要求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不断地、逐步地实现人对自身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个体品质、行为方式的超越与发展,实现人民精神的普遍富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和谐和睦向上,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实现共同富裕要全面、及时回应和满足人民意愿和诉求。一是在制定和完善共同富裕的相关政策、具体措施过程中,将满

  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度化地反映到决策过程中;二是坚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高凝聚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的能力;三是通过制度建设、政策保障、组织领导,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动态回应人民多样性与变化性的合理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丰富共同富裕的内容体系。共享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对共同富裕内涵和实践路径认识的深化。共享发展理念更完整、更全面地体现了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从侧重追求物质富裕拓展为追求文化软实力、社会文明、生态质量等方面的综合提升,同时蕴含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为充分的条件。贯彻共享发展理念,首先要以全局性顶层设计洞悉共同富裕的关联性问题,找准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将整体规划、地方探索与督促落实相结合,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其次,共同富裕是共建共治共享基础上的共同富裕,必须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发挥广大人民在推进共同富裕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共享落实到共建中,从而有效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保障。最后,秉持均等、普惠、便捷、可持续的理念。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补齐共同富裕短板,以数字赋

  能、制度创新为动力,迭代升级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提升共同富裕质量,夯实共同富裕基础,以共享为价值导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共同富裕的内在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改革创新激发共同富裕的内在动力,首先要形成更富活力、创新力、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完善创新创业创造支持政策体系,培育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加快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价值的实现形式,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创新、文化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其次,激发党员干部在推进共同富裕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地方围绕中央顶层设计进行差别化探索,鼓励担当作为。建构容错纠错、容错免责与问责追责一体化机制,构建系统完备、激励有效、奖惩适度的复合型机制,实现问责与容错的机制衔接与优化,保证责任制度的完备性和激励制度的科学性。最后,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领域改革的全面深化,构建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强化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发挥制度优势,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质性发展。制度建设可为共同富裕建立前提性与基础性的秩序状态、约束性与引导性的行为背景。首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加强党

  的领导以保证共同富裕的方向坚定性、政策连续性、诉求共识性,推动相关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其次,实现共同富裕要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领域中取得实质性进展,需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确保不同领域的制度、规范与机制沿着正确方向进行改革,并实现制度之间的衔接与机制之间的互动,保持各领域改革步调的一致性,形成更加完善的共同富裕制度体系。最后,实现共同富裕应着力一体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构建促进共同富裕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政策体系,深化行政执法改革,深入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加快建成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推荐访问: 共同富裕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问题 新时代 担当 共同富裕

版权所有:鸿鹄范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鸿鹄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鸿鹄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80617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