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经验,做法及取得成效8篇

时间:2023-08-29 13:00:03 来源:网友投稿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经验,做法及取得成效依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xx〕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山西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经验,做法及取得成效8篇,供大家参考。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经验,做法及取得成效8篇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经验,做法及取得成效篇1

依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xx〕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工作的意见》(晋财会〔20xx〕22号)以及《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晋财会〔20xx〕25号)(以下简称内控基础评价)的要求,为全面推进学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学院内部控制建设,规范内部经济和业务活动,强化对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防止内部权力滥用,夯实学院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不断提高学院内部管理水平,为建设国内一流的职业院校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贯穿于学院的各个层级,确保对学院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和业务活动的全面覆盖,综合反映学院的内部控制能力与水平。

(二)坚持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

(三)坚持问题导向

应当针对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人事、财务、资产、建设维修、教学、科研、招生就业、学生事务、后勤保卫等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合理配置权责,细化权力运行流程,明确关键控制节点和风险评估要求,提高内部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总体目标

以全面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控规范》)为抓手,以规范经济和业务活动有序运行为主线,以内部控制量化评价为导向,以信息系统为支撑,突出规范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经济和业务活动运行流程、制约措施,逐步将控制对象从经济活动层面拓展到全部业务活动和内部权力运行,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好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机构

成立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领导组(以下简称内控领导组)负责组织制定学院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实施建设方案、指导建立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体系、研究解决实施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监督指导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内控领导组成员如下:

组长:院长

副组长:纪委书记

副院长

成员:党政办公室主任

组织人事部部长

纪检监察室主任

计划财务处处长

审计处处长

(二)成立监督检查机构

成立以纪检书记为组长的学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监督组,负责监督检查学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全过程。

组长:纪委书记

副组长:纪检监察室主任

成员:纪检监察室工作人员,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纪检委员

(三)联合工作机构

成立由计划财务处牵头,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部、纪检监察室、计划财务处、学生工作部(处)、审计处、后勤保卫处、基建办、实训中心、电教中心、科研中心、图书馆、继续教育部等部门参加的山西药科职业学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联合工作组(以下简称联合工作组),办公室设在计划财务处。联合工作组在内控领导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负责全院各部门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督促、指导、检查等工作。

组长:分管计财工作副院长

副组长:计划财务处处长

成员:党政办公室主任

组织人事部部长

教务处处长

纪检监察室主任

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

审计处处长

后勤保卫处处长

基建办公室主任

继续教育部主任

图书馆馆长

实训中心主任

科研中心主任

电教中心主任

五、主要任务

(一)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流程控制

按照内部控制要求,建立适合学院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分析风险隐患,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有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内部控制基本方法,加强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实现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有效实施。

(二)加强内部权力制衡,规范内部权力运行

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和定期轮岗,是制约权力运行、加强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有效措施。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工作范围、管理架构,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要求,科学设置内设机构、管理层级、岗位职责权限、权力运行规程,切实做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并定期轮岗。

(三)建立内控报告制度,促进内控信息公开

针对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实际情况,按照《内控规范》要求,积极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学院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应当作为部门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内容进行报告。积极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公开,逐步建立规范有序、及时可靠的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机制,更好发挥信息公开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促进和监督作用。

(四)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加大考评问责力度

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制度,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内部控制;通过自我评价,评估内部控制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

六、工作步骤

按照《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工作的意见》(晋财会〔20xx〕22号)以及《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晋财会〔20xx〕25号)的要求,为保证学院内控建设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和按期完成,按照四个阶段开展工作。

(一)宣传学习阶段(20xx年10月13日-19日)

积极开展学习宣传活动,详细制定适合学院的《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学院相关人员必须了解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意义、原则、任务和方法。

(二)梳理排查阶段(20xx年10月20日-31日)

依据《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xx〕21号)为依据,在学院内控领导组的领导下,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及其填表说明组织开展学院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各牵头(责任)部门依据《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及评价操作细则》(见附件)的要求组织开展梳理排查并进行评分,将排查结果和评分情况形成书面报告。

(三)落实完善阶段(20xx年11月1日-12月10日)

各牵头(责任)部门要将本次评价得分、扣分情况、特别说明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内容在内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向院长汇报,以明确下一步自身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与工作方向。要按照《内控规范》和《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各部门业务内容、组织架构和管理特点开展内控建设的建立和各项管理制定的完善工作。要充分论证学院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各专项内部控制制度,提交学院讨论形成正式文件。确保在20xx年底前顺利完成学院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

按照文件要求学院需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校内外的内部控制建设培训活动,使各部门充分认识全面推进学院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各部门进一步做好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四)总结阶段(20xx年12月10日-20日)

学院内控领导组及联合工作组对各部门内控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全面推进学院内控建设工作,于20xx年12月20日前将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部门要站在促进学院事业健康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强化内部控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强宣传、培训和学习,精心组织落实,将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抓好贯彻落实

各部门负责人作为内控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带头组织推动内控实施。按照学院推进内控建设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时间表,认真抓好内部控制建设,明确工作分工,配备工作人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推动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三)深入宣传教育

各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强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广大教职工自觉提高风险防范和抵制权力滥用意识,确保权力规范有序运行。要加强对单位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有关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强化内部控制方面的教育培训,为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经验,做法及取得成效篇2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有效防控机关事务及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内部约束机制,加强机关惩防体系建设,以落实好权责一致、有效制衡为核心,体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要求,保证政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以推进机关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建设、机关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机关内部控制执行体系建设、机关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为目标。与依法行政、廉政建设、政务管理紧密联系,努力提高机关工作质量,提升机关管理水平,保证机关、事业干部队伍廉洁高效。

二、基本原则

1、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改进和反馈全过程,贯穿各项业务流程和各个环节,覆盖街道机关各部门、事业单位和岗位,并由全体干部职工参与。

2、 制衡性原则。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在管理结构、机构设置及职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实现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3、 权责对等原则。各部门的各岗位人员在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过程中行使的权力与承担的责任相一致。

4、 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关键业务、环节、岗位和重大风险。

5、 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与职责分工、业务范围、风险水平和人员构成等相适应,并根据新情况及时调整完善。

6、 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纠正和反馈,有效管控各类风险。

三、工作目标

1、推进机关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要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要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基本制度、专项风险控制管理办法及各单位内部操作规程等内控制度,深入梳理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项目建设、决策机制等重点领域和主要流程,抓住重要环节和控制节点,分析存在的业务风险和廉政风险,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要求,综合运用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控制、授权控制、归口管理、流程控制、信息系统管理控制等方法进行有效防控。

2、推进机关内部控制执行体系建设。建立公平有效的内部控制考评机制。科学确定考核评价的重点和标准,将专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及操作规程当中的风险进行量化,设定合理的分值,将各部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自查自纠情况、风险事件应对情况、专项检查处理及整改落实情况等纳入考核评价范围和指标体系,逐步形成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严格的检查问责机制。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组织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通报检查结果,对好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扬,对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个人予以通报,并对内部控制失职失察部门和干部职工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强化结果运用。将部门和个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与评“优”评“先”、干部提拔使用等挂钩,全面提升管理成效。

3、加强机关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根据市局布署,逐步将内部控制制度、操作规程、内部控制理念、控制活动、控制措施等固化融入各类业务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通过信息采集、风险预警等技术手段,强化流程控制,对机关资金运行全过程等主要业务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监控,对机关内部控制各项业务进行管理,做到过程留痕、责任可追溯,实现机关各部门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程序化和常态化。

四、工作内容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制度、专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和各部门内部控制操作规程。

(一)制定内部控制基本制度

内部控制基本制度,是开展内控建设的基础和架构,应界定内部控制的概念,明确内控制度的适用范围及控制目标,提出内部控制的主要要素和应当遵循的原则,明确专项风险内部控制的种类,确定内部控制组织管理架构,明确内部控制方法和主要内容,对内部控制职责进行分工,并要做好内部控制检查和结果运用。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做好相关设计,明确重点领域、重点业务,将主要业务、流程进行分类,研究制定各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为推进内控机制建设打好基础。

(二)制定专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

各部门根据市内控基本制度的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进行专题研究,做好专项风险防控管理办法起草工作。要逐项分析风险来源、风险点,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做到风险点不落项、内控环节全覆盖。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建立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协调配合、有效制衡、运转高效的职责体系,体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要求,使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

2、结合行政绩效管理要求进行研究设计,理顺和细化管理流程,将每项业务中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融入流程中的每个环节,进入程序节点,从程序上进行控制。

3、坚持问题导向,结合业务和流程,找出关键节点,识别和分析存在的风险,综合运用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控制、授权控制、归口管理、流程控制、信息系统管理控制制度等方面进行有效防控。

(三)制定内部控制操作规程

按照内部控制基本制度和专项风险防控管理办法要求,各部门要认真梳理业务流程,研究提出本部门内部各业务环节和岗位的风险防控措施,制订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建立符合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要求,与各专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相互交融、有机结合,覆盖本部门所有业务流程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1、明确本单位及岗位职责。要严格按照“三定”方案等相关规定,厘清单位及各岗位职责,不缺位、不越位,达到“过程留痕、责任可追溯”的基本要求。

2、梳理单位内部业务流程、划分责任边界。厘清单位和岗位职责后,各单位应梳理出本单位各项业务流程,把业务流程细化到岗位,将每项业务流程上下游的岗位职责、科室职责、领导职责及其责任边界归纳、表述清楚。单位内部操作规程重在分清每个岗位和环节的责任,明确工作流程中每个岗位和每个环节的责任边界。每一项业务上下游各个环节的责任应有效衔接,避免出现责任不清、责任缺位的情况。

3、查找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各单位应根据各业务流程的特点,查找并列明每项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确定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流程节点,制订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对不同岗位可按不同风险类型制定具体防控措施,对重点业务环节,要将已制定的专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中的相关措施与本单位的特色措施有机融合。同时,应将业务风险防控与廉政风险防控有机结合,将每个重要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纳入操作规程。

4、科学绘制业务流程图。对于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应采用一个流程说明加一个流程图的形式予以规范说明,以图的形式对业务流程进行简化反映,展示本单位各岗位之间,以及与其他单位或外部门在业务上的衔接关系。内部操作规程应以操作手册的形式编写,高度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初次接触此项工作或轮换岗位的人员在阅读后便能直观、精确地了解业务流程,特别是流程中的重点控制环节,能尽快进入角色。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经验,做法及取得成效篇3

按照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及长岭县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方案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局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我局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进行了适当的评价。现将有关贯彻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准备工作

继三月中旬,县财政局组织召开全县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动员大会,对全县贯彻实施《内控规范》工作做动员部署后,我局制定了长岭县卫生局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方案,成立了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本局贯彻实施内控工作方案、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监督指导工作开展。

二、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目标和原则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1、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是由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全体职工实施的、旨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目标所制定的政策和程序。

我局内部控制的目标是:

(1)合法性——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合法合规

(2)安全性——资产安全

(3)可靠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4)效率性——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5)风险防范——排除障碍实现单位发展战略

2、我局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因为,在内部控制程序的所有环节中,有一个环节没有发挥作用,所有起作用的环节,也会变得无用。

(2)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行业、规模、性质、所处地域、组织形式等不同,高风险领域不同。内部控制不能防范所有风险,但要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防范颠覆性风险。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臵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内部控制的核心思想是权力平衡,制约对象是权力,权力分配合理,约束适当是内部控制的难点。内部控制过于复杂会影响效率,风险大的业务,首先是防范风险,其次才是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规模、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内部控制不能拷贝,也不能克隆。别人的成功经验,拿过来不一定能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不同阶段、外部环境的变化、战略目标的调整等,内部控制要随之变动。

(5)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原则。成本小于效益,是任何理性的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循的法则。

3、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包括的要素:

(1)内部环境——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2)风险评估——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政策和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4)信息与沟通——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单位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内部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行政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水电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

2、固定资产控制薄弱

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臵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如未按规定建立起定期财产盘点制度,购臵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登记入账,未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实物卡片,责任不明确等,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

3、财务管理弱化

财务部门的工作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与业务控制脱节,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票据管理不到位。未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制度,出现延期上缴收入,挪用公款问题;对使用后票据未能及时办理交验、核销,容易导致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4、岗位设臵不够合理

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单位岗位安排不尽合理,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出现管理漏洞。

5、预算控制比较薄弱

首先是没有预算或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其次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的主要原因

1、 内部控制观念淡薄

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善和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但一些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内控意识不强,重发展、轻控制,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把内部控制看成仅是财务部门的事。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适用性较差;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对制度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信息与沟通衔接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后,由会计核算中心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由于会计主体单位与核算部门不一致,双方沟通衔接不够,极易形成账物分离的资产管理现状,造成核算中心管账不管物、核算单位管物不管账、账物不符的问题,影响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4、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内部控制工作的需要管理人员竞争意识差,缺乏创新精神,业务素质难以满足实施内部控制和监督的要求。

5、外部监督对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督检查不够

目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的财政、审计部门,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有效执行加以实质性检查。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完善失去外部推动力和约束机制。

五、我局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情况

(一)控制环境

任何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管理服务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在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内部控制五要素中,控制环境被放在了第一的位子上,它作为推动单位发展的动力,是所有其他内控组成部分的基础和核心。它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其好坏直接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实施的效果。

1、操守和价值观

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是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到重要业务流程的设计和运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直接依赖于负责创建、管理和监控内部控制的人员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单位是否存在道德行为规范,以及这些规范如何在单位内部得到沟通和落实,决定了是否能产生诚信和道德的行为

(1)。领导的操守和价值观具有杠杆作用

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主要取决于单位负责人。严格一致地保持诚信行为和道德标准,任何人不得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并传达给全体职工。

(2)。制定行为准则和其他原则

明确可以接受的商业行为,利益冲突的处理方式,员工行为的道德标准并确保这些准则和原则的有效执行。对员工精神规范、仪容仪表、工作纪律、待人接物、环境卫生以及组织管理及违反守则的处理办法等方面做出规定。

可通过标语、宣传册、培训等手段,推动内部员工对单位理念的理解和接受,使员工理解和把握单位文化和管理理念。

(3)。处罚规定

对于背离单位政策和程序,违反行为准则的行为,能够采取补救施。保证这些措施被单位员工所知悉。

(4)。管理者对干涉正常程序或凌驾制度行为的态度

应一贯重视管理者对于干涉正常程序或越权行为的态度。

(5)。面临不现实的目标的压力

管理层在制定关键绩效指标时,要考虑适当,过高的不现实的目标会导致员工丧失积极性和舞弊。

2、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

单位管理者的观念、方式和风格,通常会从三个方面极大地影响控制环境:第一、管理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和控制风险的方法;第二、为实现预算和其他财务及经营目标,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第三、管理者对会计报表所持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动。

(1)管理层的主导作用

管理层负责单位管理服务活动的运作以及管理策略和程序的制定、执行与监督。控制环境的每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受管理层采取的措施和作出决策的影响,在管理层以一个或少数几个人为主时,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尤为突出。

(2)管理理念

管理层的理念包括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理念,即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以及对具体控制实施环境的重视程度。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将有助于控制的有效执行。本单位负责人如果不重视内部控制,甚至反对内部控制,那么该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纸上谈兵,就是一句空话。

衡量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的重要标准,是管理层收到有关内部控制弱点及违规事件的报告时是否作出适当反应。管理层及时地下达纠弊措施,表明他们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也有利于加强本单位内部的控制意识。

(3)管理层的经营风格

管理层的经营风格是指管理层所能接受的业务风险的性质。

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通常对企业有普遍深入的影响。这些影响是无形的,但可以找到一些积极和消极的标志。

3、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灵魂,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员工在从事工作与管理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重视文化建设在实现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健全保障机制,防止和避免形式主义。单位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自身特点,总结优良传统,挖掘文化底蕴,提炼核心价值,确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以自身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带动影响整体团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行政事业单位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忠于职守,勤勉尽责。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文化评估制度,分析总结文化在单位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不利于单位发展的文化因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单位文化评估,应当重点关注单位核心价值的员工认同感、品牌的社会认可度、参与各种文化的融合,以及员工对单位未来发展的信心。

(二)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管理服务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的应对策略。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结果是风险的基本构成要素,风险因素是风险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风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

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程序应该考虑相关风险的迹象,可能影响单位目标实现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并且这些程序应该分析风险,并且提供一个管理风险的基础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受多种事件发生的概率所决定。因此,预测和防范有一定难度。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

1、风险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因而,风险控制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服务的。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管理和服务要实现的目标,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相关风险,分析原因。

为有效实施风险控制,我局组织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评估和应对工作。风险控制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2、风险承受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风险承受度是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完全规避各种风险是不可能的,这种认识不符合辩证思维。因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评价单位的风险承受能力,以确定当外部或内部因素变化带来风险时,哪些风险是可以承受的,哪些风险必须规避和防范。

风险承受能力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活动的性质、社会影响、权利责任、经济后果、客户评价等相关。工作性质特殊、社会影响大、经济后果严重的单位,风险承受能力小,反之,风险承受能力可能大一些。

单位规模比较大、资源实力强、法律法规惩罚力度小的行政事业单位,风险承受能力较大。反之,风险承受能力可能小一些。

风险承受能的评价取决于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与规避风险所发生的支出或成本相关,包括经济成本、社会成本、政治成本等

3、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发现风险和评估风险大小的程序。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程序应该考虑相关风险的迹象,包括管理层面和服务活动层面。风险识别和评估程序应该考虑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并且应该分析风险。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经验,做法及取得成效篇4

依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xx〕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工作的意见》(晋财会〔20xx〕22号)以及《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晋财会〔20xx〕25号)(以下简称内控基础评价)的要求,为全面推进学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学院内部控制建设,规范内部经济和业务活动,强化对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防止内部权力滥用,夯实学院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不断提高学院内部管理水平,为建设国内一流的职业院校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贯穿于学院的各个层级,确保对学院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和业务活动的全面覆盖,综合反映学院的内部控制能力与水平。

(二)坚持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

(三)坚持问题导向

应当针对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人事、财务、资产、建设维修、教学、科研、招生就业、学生事务、后勤保卫等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合理配置权责,细化权力运行流程,明确关键控制节点和风险评估要求,提高内部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总体目标

以全面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控规范》)为抓手,以规范经济和业务活动有序运行为主线,以内部控制量化评价为导向,以信息系统为支撑,突出规范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经济和业务活动运行流程、制约措施,逐步将控制对象从经济活动层面拓展到全部业务活动和内部权力运行,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好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机构

成立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领导组(以下简称内控领导组)负责组织制定学院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实施建设方案、指导建立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体系、研究解决实施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监督指导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内控领导组成员如下:

组长:院长

副组长:纪委书记

副院长

成员:党政办公室主任

组织人事部部长

纪检监察室主任

计划财务处处长

审计处处长

(二)成立监督检查机构

成立以纪检书记为组长的学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监督组,负责监督检查学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全过程。

组长:纪委书记

副组长:纪检监察室主任

成员:纪检监察室工作人员,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纪检委员

(三)联合工作机构

成立由计划财务处牵头,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部、纪检监察室、计划财务处、学生工作部(处)、审计处、后勤保卫处、基建办、实训中心、电教中心、科研中心、图书馆、继续教育部等部门参加的山西药科职业学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联合工作组(以下简称联合工作组),办公室设在计划财务处。联合工作组在内控领导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负责全院各部门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督促、指导、检查等工作。

组长:分管计财工作副院长

副组长:计划财务处处长

成员:党政办公室主任

组织人事部部长

教务处处长

纪检监察室主任

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

审计处处长

后勤保卫处处长

基建办公室主任

继续教育部主任

图书馆馆长

实训中心主任

科研中心主任

电教中心主任

五、主要任务

(一)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流程控制

按照内部控制要求,建立适合学院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分析风险隐患,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有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内部控制基本方法,加强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实现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有效实施。

(二)加强内部权力制衡,规范内部权力运行

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和定期轮岗,是制约权力运行、加强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有效措施。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工作范围、管理架构,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要求,科学设置内设机构、管理层级、岗位职责权限、权力运行规程,切实做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并定期轮岗。

(三)建立内控报告制度,促进内控信息公开

针对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实际情况,按照《内控规范》要求,积极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学院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应当作为部门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内容进行报告。积极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公开,逐步建立规范有序、及时可靠的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机制,更好发挥信息公开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促进和监督作用。

(四)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加大考评问责力度

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制度,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内部控制;通过自我评价,评估内部控制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

六、工作步骤

按照《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工作的意见》(晋财会〔20xx〕22号)以及《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晋财会〔20xx〕25号)的要求,为保证学院内控建设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和按期完成,按照四个阶段开展工作。

(一)宣传学习阶段(20xx年10月13日-19日)

积极开展学习宣传活动,详细制定适合学院的《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学院相关人员必须了解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意义、原则、任务和方法。

(二)梳理排查阶段(20xx年10月20日-31日)

依据《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xx〕21号)为依据,在学院内控领导组的领导下,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及其填表说明组织开展学院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各牵头(责任)部门依据《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及评价操作细则》(见附件)的要求组织开展梳理排查并进行评分,将排查结果和评分情况形成书面报告。

(三)落实完善阶段(20xx年11月1日-12月10日)

各牵头(责任)部门要将本次评价得分、扣分情况、特别说明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内容在内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向院长汇报,以明确下一步自身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与工作方向。要按照《内控规范》和《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各部门业务内容、组织架构和管理特点开展内控建设的建立和各项管理制定的完善工作。要充分论证学院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各专项内部控制制度,提交学院讨论形成正式文件。确保在20xx年底前顺利完成学院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

按照文件要求学院需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校内外的内部控制建设培训活动,使各部门充分认识全面推进学院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各部门进一步做好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四)总结阶段(20xx年12月10日-20日)

学院内控领导组及联合工作组对各部门内控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全面推进学院内控建设工作,于20xx年12月20日前将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部门要站在促进学院事业健康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强化内部控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强宣传、培训和学习,精心组织落实,将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抓好贯彻落实

各部门负责人作为内控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带头组织推动内控实施。按照学院推进内控建设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时间表,认真抓好内部控制建设,明确工作分工,配备工作人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推动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三)深入宣传教育

各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强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广大教职工自觉提高风险防范和抵制权力滥用意识,确保权力规范有序运行。要加强对单位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有关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强化内部控制方面的教育培训,为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经验,做法及取得成效篇5

一、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总体目标

根据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省审计厅及省卫计委文件的要求,结合蚌医二附院“十三五”发展战略的要求,提高效益,回报社会,惠及职工。按照“全面启动、分批实施、务求实效”的原则,以全面测试、梳理医院内部控制现状为基础,以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率为重点,以分析单位内部控制缺陷、补充修订管理制度、职责分工和业务流程为手段,建立涵盖本单位的决策层、执行层、业务层等各个层级的全员、全过程内控体系。从而有效保证医院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医院发展战略。

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医院内控建设工作的整体部署,于20xx年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工作,力争到2017年底,遵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试行)》、《蚌医二附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在全院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原则及要素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覆盖医院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定评价标准、监督检查并促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实现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有机结合,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此次内控建设具体包括全面预算、收支管理、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财务报告、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等在内的医院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按照《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监察厅、安徽省审计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财会〔20xx〕212号)的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统领,梳理、修订、健全单位现有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完善各项经营管理业务(工作)流程,建立适应医院经营管理实际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1、建立内控体系的必要性: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约束、规范医院管理行为的准则,是减少风险、风险防控的基本保证,可以保障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

2、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医院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风险管理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点领域和高风险领域。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医院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各方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根据业务发展和管理需要持续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防止制度缺失和流程缺陷。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3、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涵盖如下五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主要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医院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医院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即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医院内部、医院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监督。内部监督是对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时,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4、以价值管理为主线,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全面梳理和优化各项业务(工作)流程,明确关键领域和控制点,制定修订完善制度流程,制作内部控制制度汇编,建立形成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5、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要求,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各业务流程嵌入信息系统,实现控制措施在线运行。

三、建立内部控制组织体系

为确保医院内控建设工作顺利推进,保证内控机制有效运行,医院将建立内部控制组织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组织体系,使管理层及决策层能及时获得适当信息;全体员工能共同参与内部控制建设,共担内部控制责任;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明确内部控制职责。

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有四个层面,分别是决策、管理、执行、监督。决策层面包括:院长办公会、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管理层面包括:内部控制建设执行小组;执行层面包括医院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各业务部门;监督层面是单位审计部门。

(一)院长办公会

是医院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审议年度内控评估报告;审议内控与风险管理的重大策略,重大风险及内控缺陷的解决方案;审议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审批内控最终工作成果;有关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其他事项。

(二)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职责

医院将设立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待领导过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内控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医院院长担任,是医院内控体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对内控工作实施进行全面领导、决策、部署和指挥。

内控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崔 虎 赵东城

副组长:邹 杰 张春福

成员:关 超 杨青扬 王 群 李传辉

主要职责:

1)负责确定内控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政策、制度、工作范围;

2)负责明确内控体系建设的整体部署及内控工作的运行管理;

3)负责针对内控管理缺陷提出合规性管理建议及改进方案并推进整改;

4) 有关内部控制管理的"其他事项。

(三)内控工作小组职责

内控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内控建设执行办公室,内控建设执行办公室设在财务部门,由财务科科长担任主任,执行办公室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具体开展。

内控体系建设执行办公室

主任:王 瑞

副主任:赵玉娟 江本钗

成员: 刘 霞 王迪生 刘传高 张纪锐 毛炳飞 张 瑜

主要职责:

1)负责内控体系建设成员的职责分工;

2)负责确定内控体系建设的具体时间安排;

3)负责组织医院内部资源的对接、沟通、协调;

4)记录或更新业务流程图、评估内控设计及操作的有效性;

5)反馈内控缺陷、上报内控工作执行情况及重大问题、将年度内控评估报告提交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审阅;

6)内控工作文档管理;

7)负责本次内控体系建设的其他实施工作。

(四)内审部门职责

作为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审计科室要对内控建设实施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配合内控执行小组对本院内控建设工作进行评估。

(五)各职能部门及业务部门

为内控工作小组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和协助,组织安排本部门或单位涉及内控工作所需资源,协调本部门或单位内控工作开展的各项重要事宜。

各职能部门及业务部门应由专人兼职负责本部门的内控管理工作,即内控管理员。内控管理员职责包括:

1、联系本单位内控建设执行办公室相关人员,提供工作所需各项资料;

2、协助组织描述本单位的主要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及重要的控制措施,协助内控问题记录,提出整改建议或方法等;

3、 协助本单位内控缺陷的整改,及时反馈缺陷整改情况以及内部控制的主要情况等;

4、 编制本部门内控评价报告。

5、组织安排与内控管理相关的其他工作。

由于内控管理员是内控工作办公室与各职能部门或业务部门对接沟通的纽带,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所以内控管理员的工作需要各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与通力协作。

四、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步骤

内控建设工作涉及医院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各个层面、各类业务、各项制度流程,涉及面广,内容庞杂,按照省卫计委通知要求,计划于20xx年5月至2017年底完成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工作。

实施步骤

根据《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监察厅、安徽省审计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财会〔20xx〕212号)要求,结合医院的业务及管理情况实际,在原有内控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内控体系建设工作计划20xx年5月初启动,具体按以下步骤实施:

项目时间工作内容阶段成果

20xx.5—20xx.6启动部署阶段成立医院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及执行办公室,召开启动会议,做好动员工作

20xx.7—8现状分析阶段内控测评报告

20xx.9—10制定内控实施方案阶段内部控制实施方案

20xx.11—2017.10内控方案实施阶段内控测评报告

2017.11—2017.12内控缺陷整改与优化阶段形成年度内控评价报告

(1)前期准备(20xx.5—6月)

成立医院内控项目工作小组,召开启动会议,做好动员工作

(2)现状分析阶段(20xx.7—8月)

通过访谈、会议研讨和审阅主要内控文档等方式,针对现有内部控制规范手册(试行)中关键内控点与实际工作情况经行分析,了解内控要素现状, 编制内控测评报告。

(3)制定内控实施方案阶段(20xx.9—10月)

在对内控现状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实施方案并交领导小组审阅。

(4)内控实施阶段(20xx.11—2017.10月)

各部门根据内控实施方案开展本部门的内控工作,并对实施阶段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回顾总结,重点围绕健全内控体系建设、管理提升、风险防控和经营管理成效等方面总结经验做法,形成科室内部控制自查报告及医院内控有效性评价报告。

(5)内控缺陷整改与优化阶段(2017.11—12月)

针对自查、检查结果,整改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对重要业务流程和管理缺陷,随着整改的不断推进,学习先进单位经验,提高管理标准,细化流程操作,完善制度规章,改进控制措施,实现风险与收益平衡、促进管理提升,形成年度内控评价报告。领导小组将结合年度内控评价报告,部署下一年度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任务。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经验,做法及取得成效篇6

依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xx〕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工作的意见》(晋财会〔20xx〕22号)以及《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晋财会〔20xx〕25号)(以下简称内控基础评价)的要求,为全面推进学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学院内部控制建设,规范内部经济和业务活动,强化对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防止内部权力滥用,夯实学院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不断提高学院内部管理水平,为建设国内一流的职业院校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贯穿于学院的各个层级,确保对学院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和业务活动的全面覆盖,综合反映学院的内部控制能力与水平。

(二)坚持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

(三)坚持问题导向

应当针对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人事、财务、资产、建设维修、教学、科研、招生就业、学生事务、后勤保卫等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合理配置权责,细化权力运行流程,明确关键控制节点和风险评估要求,提高内部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总体目标

以全面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控规范》)为抓手,以规范经济和业务活动有序运行为主线,以内部控制量化评价为导向,以信息系统为支撑,突出规范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经济和业务活动运行流程、制约措施,逐步将控制对象从经济活动层面拓展到全部业务活动和内部权力运行,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好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机构

成立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领导组(以下简称内控领导组)负责组织制定学院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实施建设方案、指导建立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体系、研究解决实施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监督指导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内控领导组成员如下:

组长:院长

副组长:纪委书记

副院长

成员:党政办公室主任

组织人事部部长

纪检监察室主任

计划财务处处长

审计处处长

(二)成立监督检查机构

成立以纪检书记为组长的学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监督组,负责监督检查学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全过程。

组长:纪委书记

副组长:纪检监察室主任

成员:纪检监察室工作人员,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纪检委员

(三)联合工作机构

成立由计划财务处牵头,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部、纪检监察室、计划财务处、学生工作部(处)、审计处、后勤保卫处、基建办、实训中心、电教中心、科研中心、图书馆、继续教育部等部门参加的山西药科职业学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联合工作组(以下简称联合工作组),办公室设在计划财务处。联合工作组在内控领导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负责全院各部门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督促、指导、检查等工作。

组长:分管计财工作副院长

副组长:计划财务处处长

成员:党政办公室主任

组织人事部部长

教务处处长

纪检监察室主任

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

审计处处长

后勤保卫处处长

基建办公室主任

继续教育部主任

图书馆馆长

实训中心主任

科研中心主任

电教中心主任

五、主要任务

(一)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流程控制

按照内部控制要求,建立适合学院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分析风险隐患,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有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内部控制基本方法,加强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实现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有效实施。

(二)加强内部权力制衡,规范内部权力运行

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和定期轮岗,是制约权力运行、加强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有效措施。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工作范围、管理架构,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要求,科学设置内设机构、管理层级、岗位职责权限、权力运行规程,切实做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并定期轮岗。

(三)建立内控报告制度,促进内控信息公开

针对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实际情况,按照《内控规范》要求,积极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学院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应当作为部门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内容进行报告。积极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公开,逐步建立规范有序、及时可靠的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机制,更好发挥信息公开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促进和监督作用。

(四)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加大考评问责力度

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制度,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内部控制;通过自我评价,评估内部控制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

六、工作步骤

按照《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工作的意见》(晋财会〔20xx〕22号)以及《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晋财会〔20xx〕25号)的要求,为保证学院内控建设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和按期完成,按照四个阶段开展工作。

(一)宣传学习阶段(20xx年10月13日-19日)

积极开展学习宣传活动,详细制定适合学院的《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学院相关人员必须了解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意义、原则、任务和方法。

(二)梳理排查阶段(20xx年10月20日-31日)

依据《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xx〕21号)为依据,在学院内控领导组的领导下,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及其填表说明组织开展学院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各牵头(责任)部门依据《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及评价操作细则》(见附件)的要求组织开展梳理排查并进行评分,将排查结果和评分情况形成书面报告。

(三)落实完善阶段(20xx年11月1日-12月10日)

各牵头(责任)部门要将本次评价得分、扣分情况、特别说明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内容在内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向院长汇报,以明确下一步自身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与工作方向。要按照《内控规范》和《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各部门业务内容、组织架构和管理特点开展内控建设的建立和各项管理制定的完善工作。要充分论证学院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各专项内部控制制度,提交学院讨论形成正式文件。确保在20xx年底前顺利完成学院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

按照文件要求学院需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校内外的内部控制建设培训活动,使各部门充分认识全面推进学院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各部门进一步做好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四)总结阶段(20xx年12月10日-20日)

学院内控领导组及联合工作组对各部门内控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全面推进学院内控建设工作,于20xx年12月20日前将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部门要站在促进学院事业健康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强化内部控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强宣传、培训和学习,精心组织落实,将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抓好贯彻落实

各部门负责人作为内控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带头组织推动内控实施。按照学院推进内控建设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时间表,认真抓好内部控制建设,明确工作分工,配备工作人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推动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三)深入宣传教育

各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强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广大教职工自觉提高风险防范和抵制权力滥用意识,确保权力规范有序运行。要加强对单位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有关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强化内部控制方面的教育培训,为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经验,做法及取得成效篇7

按照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及长岭县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方案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局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我局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进行了适当的评价。现将有关贯彻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准备工作

继三月中旬,县财政局组织召开全县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动员大会,对全县贯彻实施《内控规范》工作做动员部署后,我局制定了长岭县卫生局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方案,成立了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本局贯彻实施内控工作方案、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监督指导工作开展。

二、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目标和原则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1、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是由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全体职工实施的、旨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目标所制定的政策和程序。

我局内部控制的目标是:

(1)合法性——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合法合规

(2)安全性——资产安全

(3)可靠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4)效率性——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5)风险防范——排除障碍实现单位发展战略

2、我局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因为,在内部控制程序的所有环节中,有一个环节没有发挥作用,所有起作用的环节,也会变得无用。

(2)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行业、规模、性质、所处地域、组织形式等不同,高风险领域不同。内部控制不能防范所有风险,但要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防范颠覆性风险。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臵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内部控制的核心思想是权力平衡,制约对象是权力,权力分配合理,约束适当是内部控制的难点。内部控制过于复杂会影响效率,风险大的业务,首先是防范风险,其次才是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规模、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内部控制不能拷贝,也不能克隆。别人的成功经验,拿过来不一定能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不同阶段、外部环境的变化、战略目标的调整等,内部控制要随之变动。

(5)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原则。成本小于效益,是任何理性的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循的法则。

3、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包括的要素:

(1)内部环境——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2)风险评估——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政策和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4)信息与沟通——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单位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内部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行政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水电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

2、固定资产控制薄弱

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臵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如未按规定建立起定期财产盘点制度,购臵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登记入账,未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实物卡片,责任不明确等,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

3、财务管理弱化

财务部门的工作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与业务控制脱节,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票据管理不到位。未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制度,出现延期上缴收入,挪用公款问题;对使用后票据未能及时办理交验、核销,容易导致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4、岗位设臵不够合理

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单位岗位安排不尽合理,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出现管理漏洞。

5、预算控制比较薄弱

首先是没有预算或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其次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的主要原因

1、 内部控制观念淡薄

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善和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但一些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内控意识不强,重发展、轻控制,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把内部控制看成仅是财务部门的事。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适用性较差;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对制度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信息与沟通衔接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后,由会计核算中心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由于会计主体单位与核算部门不一致,双方沟通衔接不够,极易形成账物分离的资产管理现状,造成核算中心管账不管物、核算单位管物不管账、账物不符的问题,影响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4、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内部控制工作的需要管理人员竞争意识差,缺乏创新精神,业务素质难以满足实施内部控制和监督的要求。

5、外部监督对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督检查不够

目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的财政、审计部门,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有效执行加以实质性检查。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完善失去外部推动力和约束机制。

五、我局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情况

(一)控制环境

任何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管理服务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在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内部控制五要素中,控制环境被放在了第一的位子上,它作为推动单位发展的动力,是所有其他内控组成部分的基础和核心。它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其好坏直接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实施的效果。

1、操守和价值观

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是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到重要业务流程的设计和运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直接依赖于负责创建、管理和监控内部控制的人员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单位是否存在道德行为规范,以及这些规范如何在单位内部得到沟通和落实,决定了是否能产生诚信和道德的行为

(1)。领导的操守和价值观具有杠杆作用

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主要取决于单位负责人。严格一致地保持诚信行为和道德标准,任何人不得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并传达给全体职工。

(2)。制定行为准则和其他原则

明确可以接受的商业行为,利益冲突的处理方式,员工行为的道德标准并确保这些准则和原则的有效执行。对员工精神规范、仪容仪表、工作纪律、待人接物、环境卫生以及组织管理及违反守则的处理办法等方面做出规定。

可通过标语、宣传册、培训等手段,推动内部员工对单位理念的理解和接受,使员工理解和把握单位文化和管理理念。

(3)。处罚规定

对于背离单位政策和程序,违反行为准则的行为,能够采取补救施。保证这些措施被单位员工所知悉。

(4)。管理者对干涉正常程序或凌驾制度行为的态度

应一贯重视管理者对于干涉正常程序或越权行为的态度。

(5)。面临不现实的目标的压力

管理层在制定关键绩效指标时,要考虑适当,过高的不现实的目标会导致员工丧失积极性和舞弊。

2、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

单位管理者的观念、方式和风格,通常会从三个方面极大地影响控制环境:第一、管理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和控制风险的方法;第二、为实现预算和其他财务及经营目标,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第三、管理者对会计报表所持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动。

(1)管理层的主导作用

管理层负责单位管理服务活动的运作以及管理策略和程序的制定、执行与监督。控制环境的每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受管理层采取的措施和作出决策的影响,在管理层以一个或少数几个人为主时,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尤为突出。

(2)管理理念

管理层的理念包括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理念,即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以及对具体控制实施环境的重视程度。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将有助于控制的有效执行。本单位负责人如果不重视内部控制,甚至反对内部控制,那么该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纸上谈兵,就是一句空话。

衡量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的重要标准,是管理层收到有关内部控制弱点及违规事件的报告时是否作出适当反应。管理层及时地下达纠弊措施,表明他们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也有利于加强本单位内部的控制意识。

(3)管理层的经营风格

管理层的经营风格是指管理层所能接受的业务风险的性质。

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通常对企业有普遍深入的影响。这些影响是无形的,但可以找到一些积极和消极的标志。

3、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灵魂,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员工在从事工作与管理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重视文化建设在实现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健全保障机制,防止和避免形式主义。单位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自身特点,总结优良传统,挖掘文化底蕴,提炼核心价值,确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以自身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带动影响整体团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行政事业单位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忠于职守,勤勉尽责。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文化评估制度,分析总结文化在单位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不利于单位发展的文化因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单位文化评估,应当重点关注单位核心价值的员工认同感、品牌的社会认可度、参与各种文化的融合,以及员工对单位未来发展的信心。

(二)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管理服务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的应对策略。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结果是风险的基本构成要素,风险因素是风险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风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

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程序应该考虑相关风险的迹象,可能影响单位目标实现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并且这些程序应该分析风险,并且提供一个管理风险的基础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受多种事件发生的概率所决定。因此,预测和防范有一定难度。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

1、风险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因而,风险控制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服务的。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管理和服务要实现的目标,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相关风险,分析原因。

为有效实施风险控制,我局组织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评估和应对工作。风险控制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2、风险承受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风险承受度是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完全规避各种风险是不可能的,这种认识不符合辩证思维。因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评价单位的风险承受能力,以确定当外部或内部因素变化带来风险时,哪些风险是可以承受的,哪些风险必须规避和防范。

风险承受能力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活动的性质、社会影响、权利责任、经济后果、客户评价等相关。工作性质特殊、社会影响大、经济后果严重的单位,风险承受能力小,反之,风险承受能力可能大一些。

单位规模比较大、资源实力强、法律法规惩罚力度小的行政事业单位,风险承受能力较大。反之,风险承受能力可能小一些。

风险承受能的评价取决于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与规避风险所发生的支出或成本相关,包括经济成本、社会成本、政治成本等

3、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发现风险和评估风险大小的程序。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程序应该考虑相关风险的迹象,包括管理层面和服务活动层面。风险识别和评估程序应该考虑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并且应该分析风险。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经验,做法及取得成效篇8

为了有效防控廉政风险,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行)》,要求从开始全面实施。我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已取得初步成效。我们将陆续整理有关单位的主要经验做法,供大家学习参考。

市农机局作为我市贯彻实施内控规范的七家试点单位之一,在内控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有效实现了权力制衡,使单位领导从源头上规避了经济责任风险。主要做法是:

一、组建领导小组,作为内控抓手

单位内控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工作涉及到预算业务、收支业务、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内外监督等各项经济活动,需要内部各处室的协作和配合。市农机局在工作中意识到单位领导重视是推动实施内控的关键。工作中与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结合,使单位领导树立起风险防控意识,为内控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纪检工作的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处室(站)负责人为成员的内部控制规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内控工作办公室,其中计财处牵头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工作,各处室(站)为内部控制的具体执行机构,积极配合内控工作办公室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纪检部门牵头内控评估,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并指出局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各处室(站)落实内部控制的整改计划和措施,确保局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拟定工作方案,明确推进计划

印发了《青岛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内部控制规范>试点工作方案》。农机局的内控建设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一是宣传准备阶段(8月—9月),主要包括学习内控相关知识,制定内控工作方案,成立内控工作团队。二是内控梳理阶段(10月—12月),组织培训、召开启动大会,梳理制度流程、费用支出,风险分析、建立控制机制,优化制度、流程、表单等。三是成果汇编阶段(12月—1月),汇编内控规范管理手册,汇编经费支出管理指南,开展内控工作总结汇报等。四是内控运行阶段(1月—3月),发布内控手册、费用指南,按照手册、指南实施业务,监督检查、开展内控评价,组织开展风险评估。五是信息化阶段(3月后),收集信息化建设需求,部署初始化信息系统,试运行内控信息系统。

三、构建内控机制,保障内控实施

(一)建立了单位层面的内控运行制约机制。主要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内控管理职责分工,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关键岗位责任机制,关键人员资质能力,财务信息编报要求,信息技术应用要求,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监督评价。

(二)梳理了单位主要经济业务管理制度及流程。针对预(决)算管理、经费收支管理、农机专项资金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合同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6个业务模块,在规章制度方面,总计梳理66份外部制度文件,分六个模块汇编成册,梳理8类28份内部制度文件,其中5份涉及经济活动管理;在业务流程及风险管控方面,总计梳理优化32个业务流程,32个风险控制矩阵(涉及64个主要风险点、11个关键控制措施),21个内控指南;在工作表单方面,总计梳理近20个表单,新建预算执行分析表、合同审批单、空白支票领用备查登记簿、合同归档表等4个表单,优化完善费用报销单、差旅费报销单、借款单等3个表单。

(三)汇编内控管理工作手册。汇总整理《内控规范管理手册》,共分为手册说明、单位层面内控概况、业务层面内控实施、内控监督评价五个部分,做到经济业务管理规范有序,内控管理职责清晰,提高单位人员工作效率,实现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法治化和信息化

(四)通过信息化对制度和流程进行“固化”。要保障内控真正落地,信息化是实施内控的最重要手段。市农机局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将内控理念嵌入信息系统中,将制度和流程进行“固化”并达到常态化,真正实现从“人治”管理向“法治”管理和科学管理的转变。

内控规范建设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且具有相当难度和专业性的工作,单位自身开展内控建设缺乏精力和专业知识和信息化手段,很难保证内控建设的效率和效果。下一步市农机局将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内控宣传,在局内形成“人人学内控,处处讲内控”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获取其专业理论支撑和丰富实务经验,确保内控规范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推荐访问:工作经验 内部控制 成效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经验 做法及取得成效怎么写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经验 做法及取得成效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 做法 成效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工作方案 内部控制工作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 单位内部控制和管理情况

版权所有:鸿鹄范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鸿鹄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鸿鹄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80617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