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街道基层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精选推荐】

时间:2022-07-14 12:3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街道基层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2年街道基层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精选推荐】

2022年街道基层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层 企业 党支部减负增效 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这是我们党首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界定党支部的职责任务。而党小组作为党支部的组成部分,不成为一级组织,但却需要在党支部领导下,以自己的积极活动来实现支部决议和担负支部不便集中进行的党务工作,保证党支部各项任务的完成。因此,管理好党小组,是落实党中央对党支部要求的重要抓手之一。本文主要分析党小组的工作量管理,促进基层班组减负增效展开。

 作为生产单位基层党支部,修试管理一处党支部制度健全,先进人物和事迹突出,一直以來,党建和生产技术工作水平都处于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较为靠前的位置。XX 年,

 修试一处党支部 X 名党员经过划分调整,以专业班组为界限,划分为五个党小组,五名支委也积极在五个党小组内完成组织生活,发挥作用,党小组目标既班组任务、班组任务既党小组工作的认识在全体职工心中正在不断深化。

 这些年来,随着党建、业务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从支部各级党务工作人员到基层一线员工都传出了党群、生产业务繁多交杂,不堪重负的呼声,为了解这种呼声的深层次原因,修试一处党支部各支委深入党小组,结合对生产一线班组减负工作要求,开始了调研工作。

 一、调研过程及发现存在的问题 为最大限度的贴近一线,实现调研收集数据的科学性,经过对比支部选取了,出差天数为年度中位数的生产一线班组有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抽取处内老中青职工代表进行了座谈。该班组共有职工 X 人、党员 X 人,配置班组长 X 名、党小组长 X 人,其中青年职工 X 人,占班组总人数的 80%,核心生产业务为 A 类检修工作 B 类检修工作,和处室其它班组月度任务数量近似,人均出差 120 天左右,与全处平均出差天数中位,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数据是现象的反馈,是趋势的直接表现,结合支部日常工作,先来讨论各党小组在自身上面临的问题:在忙碌生产任务下,班组党员职工或多或少的表现出对于政治学习的懈

 怠情绪,这一方面是支部政治教育方式单一、手段缺乏吸引力所致,另一方面,也与党小组(班组)内部学习氛围不浓,乃至党员骨干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方向单一有关。很多时候,谈到班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家必说某某党员生产一线冲锋在前,出差天数达到全单位领先,而忽略了在政治站位上,这位党员是否与先锋要求存在差距。从个别谈心谈话中发现,个别党员骨干提起生产工作那一定是干劲十足,谈到政治理论学习就会一脸苦色,党小组和个人的政治理论学习程序化、表面化,自觉性不足,在数据上表现为占全部工作量的 10%以下,可以说我们党小组和每位普通党员面临着因精神懈怠产生的提升政治站位自觉性不足的危险;同时,党小组/班组职工生产业务能力培训时间不足的问题也通过调研数据有所反映,仅为 6 天/人,参培时间明显不足,虽然需要我们从党组织的角度予以重视,思考引导和解决之道。

 其次,在通过对各类工作在本专业工作量情况的调研中,表现出个别班组年度检修直接工作量低于其它部分的情况,通过进一步座谈,发现这和月度工作情况表中所反映的文字报表、临时会议、总结报告工作项数占到总项目数 43%的状况可以相互印证,表明这几类工作量占比过高。而普通职工则普遍认为这几类工作是产生负担沉重感的重要原因,希望上级可以出台政策或指导、帮助班组实现减负。

 从调研过程来看,基层的压力和负担还是比较重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调研我提出几条建议,希望可以作为上级决策的参考。

 二、关于如何减负增效的几点建议 (一)政治站位提升了,才会有业务能力提升的不竭动力

 职工的思想工作是第一位的,要使我们事业蒸蒸日上,还是要首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因此政治理论学习的工作量的改进和减负,要做到全员认识到位基础上的效果提升。我局各个支部绝大多数普通党员骨干本身是对岗位充满热忱、积极肯干的,但个别员工对国营企业生产一线岗位职责的认识还是不到位。我局岗位职责里明确要求,无论是普通党员还是非党员职工,必须把政治理论素养的提升摆在首位,这是我们电力行业保持“人民电业为人民”高度自觉的必然要求,正如:“党员干部,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目标是为民谋利,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首位,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本领,切实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这三个“第一”为当代共产党人自我塑造提出了努力的方向,放到我们身边,那就是支部要做好教育引导,党小组要不断运用贴近职工的优势,结合“学习强国”等身边的宣讲机会和平台强化每一位党员职工的岗位认识,必须使

 大家都知道自己是为谁工作,为什么而奋斗,做到自觉学习,增加学习深度,提高认识水平,不断巩固提升政治站位,杜绝精神懈怠带来学习的形式主义表现。从总体工作量占比来看,党务工作在班组范围内还不能说是负担,但需要支部层面继续优化方式以提升效果。

 (二)提升支部党员政治站位,党小组绩效考核制度是必要保障

 在局党委领导下,基层支部涵盖各项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基本建立,而针对党小组的绩效考核制度也完成了编制试用,党小组的绩效考核依托于绩效考核体系,以党务工作与生产业务深度融合为根本任务,重点强调了对党小组日常政治学习纪律和规范记录的要求。在具体执行上,支部对照生产检修计划和党建目标考核体系,分解条目,制定月度指标数,再把指标以条目形式下达给各个党小组,明确具体任务,指导党小组执行,最后按照考核制度的标准形成闭环管理。通过这一制度的施行,提高了支部对党小组党内政治生活的管理水平,强化了党员职工对党务工作是核心工作一部分的认识;部分党员职工对党建工作只是支委负责,党群专责落实的片面观念也有所转变,对理论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提升。对照“初心”“使命”干工作的党员先锋认知在支部内形成共识后,党务工作执行效率就会有所提升。

 (三)优化业务流程,强化班组执行力是减轻负担的前提

 从和基础职工的谈心谈话中可以看出,大家认为职能处室间的沟通协调少,对班组部署多、检查次数频繁。这固然要求上级职能处室做好顶层设计,把减负要求落实到位,但在班组内部,如何应对上述问题实现减负,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第一、对于相关工作交叉重叠,互相影响、时间冲突的现象,要努力实现班组内归口管理,发挥好班组管理层的计划职责,在任务执行前做好筹备,预敲定细节内容和目標,重点关注任务下达、信息在班组内传递的规范、精准性。第二、杜绝随意转发是当务之急,我们的 OA 系统带来了生产办公高效管理的基础,但由于管理缺位,有滥用的现象,表现为发文或发送信息时不假思索、不定范围、不分对象随意随时下发。结果是加大了班组成员的负担。班组管理者要先把上级的精神、制度、文件的要点消化吃透,制定出适合现场实际的成果文件,再把精华推送给班组成员,结合实际下达任务,杜绝层层转发,上下一般粗。第三、班组管理层级的主动管控很重要。如果班组长或党小组长管理主动性不足,就会导致上级管理者的决策没有变成基层职工的自觉行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法发挥。他们更需要对上级传递信息的精准解读,把任务细化分解,对文件、制度进行诠释,对

 上面来的所有信息因地制宜,重新“解码”,最终形成能够为一线职工可以直接操作的一条条指令。

 (四)强化信息电子平台,集约化是提高工效的直接手段

 录音、录像、电子文档等现代化手段已经在班组日常工作中逐步实现,因此反馈班组信息的手段还是要向进一步集约化努力,做到上级职能处室有方向的对班组信息统筹管理,逐步减少取消班组层面专项填报信息的次数,探讨班组内部用一本党小组日志完成包含班组、党小组、日常工作、会议、学习、培训、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或行政事务类的全部记录的可行性;任何记录要做到言简意赅、言之有物,在业务活动中突出记录强调党员应该发挥的积极作用,在严防空洞的流水账,党务业务深度融合的同时,使班组成员能够“轻装上阵”。第二、优化整合各类报表的工作,探求整合数据库,实现职能处室从专表专报的考核催报到提取所需数据自动成表的功能,做到数据共享查阅,并且从管理制度上杜绝“拍脑门子”从基层要表、要数的工作习惯。第三、随着标准化工作的落地实施,四级标准已经建立,如果对照减负要求,我认为还需要梳理出针对不同层级人员需要掌握的标准条目,比如分成三个类别,一类是需要掌握、二类是需要熟知、三类需要了解。班组成员根据条目对照学习标准,改变对班组级全能

 型人才的期待,让术业专攻成为班组主旋律,集中全力完成核心工作。

 三、结语 生产班组是保障企业党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其所在的党小组则是党的最末端细胞,当身在其中的党员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时,才可以实现在党支部支委会的领导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班组其它同志共同高质量的完成各项生产任务。而基层党小组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在管理上的能力,是上级党组织考察评的重要参考。目前,该局正在构建大党建体系,实现超高压供电局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把局党委的各项要求更好的落到实处,只有我们基层党支部做好对行政工作的再监督,党小组强化基层党务工作效果,共同主动的反四风,抓落实,切实地为基层减负,让各个层级的职工把精力集中到各自核心工作上来,就一定能为实现局党委的总体工作部署,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2年街道基层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层减负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5 篇 2021

  基层减负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

  基层减负一直是广大基层干部重点关心的问题,各级工作人员心里都清楚,基层减负关键就在一个“实”字,切忌“雷声大、雨点小”。2019 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 2019 年为“基层减负年”并提出,“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不得以微信工作群、政务 APP 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来代替对实际工作评价”等减负“礼包”,获得基层的广泛点赞。可这一年多来,各地是不是真正落实基层减负举措,只有在基层亲身经历过,才最有说服力。

  我们都清楚,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并不是基层部门单位和基层干部说了算。现实情况是,不少地方工作中始终盯着上级要求,不管基层是不是能承受得了,或是不是在弄虚作假,时常“自以为是”过度解读上级部署,大搞“政绩工程”,只图让上级满意,不求群众认可,让不少基层干部苦不堪言。诸如,今年这场新冠疫情,基层工作人员最辛苦,全员都赴在抗疫一线,正常的春节假期取消、年假探亲假均停休、周末休息日就更别想了。同时,在一线抗疫的人员还要接受上级机关各种检查、抽查,确实是“忙”得不亦乐乎。参加抗疫的基层干部天天处于超负荷状态,“基层减负”还从何谈起?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党的根基在基层,基层各项工作不仅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党的形象和执政基础的巩固。给基层减负,必须坚决剥离一些与实际工作脱离和无关紧要的事务,让基层工作人员全身心投入为民服务当中,而不是整天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抽查,参加各种可开可不开的部署会、小结会,上报各种

 千篇一律的“假、大、空”材料和本表薄册,评价各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项目。因此,要做到真正给基层减负,上级机关的领导干部必须带好头,从改作风、树新风抓起,基层工作才会有奔头。比如,在关键环节,必须强化主体责任,把量化的减负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一级看一级的示范效应。通过实实在在的减负,让“跑会”变少、表格“精简”、考核“合并”、工作群“瘦身”,基层干部工作才有干劲。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减轻基层负担,必须鲜明地树立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实干导向。当前正处于打好三大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还有很多难关要攻克、不少“硬骨头”要啃,必须切实提升基层政府行政效能,完善督查检查考核机制,激励基层党员干部主动担当,确保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作为。因此,各地要坚持为实干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重拳整治文山会海、督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事过留痕等突出问题,有效遏制“一票否决”“责任状”满天飞,让基层干部能够沉下心来促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让办实事、求实效、重实绩的实干作风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如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或者“会工作不如会汇报”“干得好不会汇报得好”,势必会让基层党员干部失望寒心。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一直以来,压力大、任务重、问责多是不少基层干部的真实工作状态,加之近年来基层形式主义的不断滋生,愈发让基层干部被束缚在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脱不开身。为基层减负,要敢于直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场“持久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比如,对基层负担的表现和原因进行全面摸底,结合各部门实际,厘清责任边界,规范责任事项,制定责任清单,以问题为导向,出台系统减负措施和办法,抓深入抓具体,切实让基层干部多些务实、少些事务,防止“一人干活、九人督查”“材

 料政绩”“数字政绩”等问题,切实做到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不搞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能够把心思集中到抓落实上,把精力聚焦到干事业、促发展上。

  另外,想要给基层减负,就要彻底破除“无痕迹则无政绩”的考核评价“硬杠杠”,从源头改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调查研究,科学部署安排,以实际成效为导向,重在看实际落实效果、看百姓评价口碑。只有做到真减负、少折腾,让基层干部体验到实实在在减负的获得感,更多想干事、能成事、群众中有口碑的干部有奔头、能脱颖而出,群众也才会收获更多的幸福感。

  基层减负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

  基层“减负”是好事,效果到底如何?可谓好处多多。一是时间利用率大幅提升。对安排工作的乡领导而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事情安排好并非易事,务必要言简意赅短小精悍,这倒逼乡领导要做足“功课”、字斟句酌。二是节省开支节约时间。一些村道路偏远,来一次政府耗车耗油耗时间,来去一趟总要小半天,把多次会议压缩到一次,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支出、经费支出。三是凝聚力有效提升。多次开会部署多项工作,一些乡村干部因理解不同势必会工作重视程度不一、工作进度不一,后期的工作衔接与调度不会十分通畅。一次会议、多个部署、统一强调,镇村两级干部思想上会高度一致、行动上会步调一致,结果自然更加可期。

  那么基层减负从哪里开始入手呢?

  一、着力缩减会议数量。加强会议统筹,尽量采取合并、套开、视频会议形式,避免重复开会、层层开会。以大会或视频会议形式开到村居站所的会议,提倡会后当场部署具体工作,或现场办公形式解决问题。

  二、全面推行网上办公。各部门在办理业务时严格执行流程化、网络化管理,以政务中心无纸化办公系统培训为基础,详细列出业务办理清单,对各村进行业务

 骨干培训,减少村干部跑腿次数、缩减行政开支,提高办事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大力破除过度留痕。严格要求各部门把工作任务分析、分解、安排到位再布置,坚决杜绝重复布置。对辖区内宣传标语、展示牌进行专项整改,把影响村容的老旧标语及不规范标语拆除,并形成规范化管理。

  四、规范基层调研。坚持问题导向,提倡不打招呼,直奔调研现场摸实情、听实话,防止走马观花,浅尝辄止,避重就轻,杜绝“蜻蜓点水”、走走过场、做做样子。有针对性地选择调研点,既到工作开展好的地方总结经验,更要到困难较多、工作难度大的地方蹲点调研,解剖麻雀。

  当然,基层减负不单单这几件事,它涵盖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给基层党员干部“松绑”,为的是给人民群众“添福”;给基层党员干部“自由”,为的是给社会更多活力。给基层减负,让我们看到了基层的广阔天地是大有可为的,让我们放下了负重包裹果敢前行。

  基层减负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3

  这些年来,中央对基层减负,深受广大基层干部赞同,也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但是,有的地方在落实基层减负方面,是越减活就越多,越减就越不能休息,越减压力就越大,如此的减负只会让干部心里发凉。为此,真正为基层减负,决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和会议上,也不能止于“一时”和“一事”,而是要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群众中的组织者、推动者和落实者,是连接党心民意的重要桥梁纽带。党中央对基层开展减负举措,就是要着力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有更多的获得感。因此,各地各部门要持之以恒落实基层减负举措,减少文山会海、督查检查、工作汇报等形式主义问题,让广大基层干部将

 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服务群众实际工作中,把党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中去,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在新时代更加崇尚实干、担当作为。

  持之以恒为基层减负,要向改革要动力,以深化综合治理改革为重心。基层承载着落实各项决策部署的职责,基层干部直接服务于群众,应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沉到基层,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到基层。诸如,近年来北京推出以“接诉即办”为桥梁的“街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就是实施基层治理改革的有效举措,把基层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着力解决民生所需所诉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减负举措的顺利实施。同时,北京还实施街道、乡镇机关“大部制”改革工作,出台《街道乡镇工作条例》,大大地压缩机关职能部门,全面减少各种会议、材料、检查、考核等,有利于工作统筹规划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基层干部把工作重心放在提升基层综合治理水平上,既可以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水平,也能确保基层更好地服务于民。

  持之以恒为基层减负,要完善责权相配,以不断增强制度刚性为抓手。基层负担总是减不下来,与上下权责不匹配,上级领导机关推行工作主要靠开会、发文、检查“三板斧”式的工作路径依赖,有很大关系。因此,就要以责权机制建设为抓手,并强化制度的刚性作用,建立责权相配的基层领导指挥管理体系,着眼于形成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制定改革措施,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推动工作力量向基层下沉,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倾斜;依法建立健全市、区(县)、乡镇(街道)各级行政权力清单,赋予并明确基层与其服务范围相匹配的职权;通过规范责任清单,厘清责任边界,规范责任事项,争取责任状“瘦身”,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同时,以转观念、转职能、转方式推动转文风、转会风、转作风,尤其是转变领导方式方法,激发基层工作活力,适度下放权力,赋予基层一定自主权,允许基层就基层治理和自身事务自主探索。另外,还要严格责任考核,强化正向激励,

 坚持把制度执行力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原则和能力水平的重要尺度,对执行制度走形变味、减负出现反弹的,要严肃责任追究。

  持之以恒为基层减负,要注重疏堵结合,以推动技术治理创新为目标。信息时代的开启,推进数据治理,精细化、科学化利用大数据资源,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是基层治理的必然要求。实际工作中,要让众多科技手段进入社会治理范畴,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大规模的、无处不在的数据,就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不同社会群体的沟通交流,凝聚社会共识,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以科技支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同时,要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统筹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各种信息数据的集成运用,实现数据归集和信息共享,为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效能、不断提高现代治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撑,让基层干部不再为文山会海、材料表格而苦恼,就能让他们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更好为群众办实事。

  基层是治理体系的“底盘”。基层减负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横向需要统筹各部门力量资源,纵向需要上下协调联动,从最简单的精文减会,到减少会议频次、压缩会议时间,再到整治“指尖上”的负担,需要驰而不息、持续发力。因而,各级各部门都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持之以恒实施为基层减负行动,进一步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切实让广大基层干部更好地守初心、担使命,在奋进征程上迸发出更大力量。

  基层减负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4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处于行政体系的“终端”和治理体系的“底盘”,不论是抓紧抓实抓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还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归根结底要靠基层去落实。

 一些地方的政策看上去很好,到了基层却难以执行;几个部门的政策相互矛盾,让基层干部无所适从……针对基层干部抓落实中的痛点,不久前印发的《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给予了“靶向治疗”,要求着力提高调查研究实效,避免“空中政策”“本位政策”。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处于行政体系的“终端”和治理体系的“底盘”,不论是抓紧抓实抓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还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归根结底要靠基层去落实。越是在这个时候,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越是要避免不接地气、脱离实际,越是要避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越是要加强沟通协调、避免出台的政策相互打架。防止政策在虚耗中陷入空转,就能让基层干部更好轻装上阵。

  现实中,一些政策为什么会“空”?为什么会相互打架?表面上是行政体系的衔接和效率问题,根子却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缺乏调查研究,坐在办公室“拍脑袋决策”,脱离现实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把“各负其责”变成“各自为政”,看似履职尽责了,却不顾政策执行的实效,更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总书记强调,“要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展全面检视、靶向治疗,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近年来,党中央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在这次疫情大考中得到充分检验。但也要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不同程度存在的“空中政策”“本位政策”消耗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成为困扰基层的一大顽疾。有基层干部说,最怕有的上级部门缺乏调研就出台政策,政策出台之后又一味地强调数字、进度和事后检查。此次《通知》要求加强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对政策制定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开展靶向治疗,可谓切中肯綮、正当其时。

 避免“空中政策”“本位政策”,首先应增强政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关键在于全面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加强对调查情况的分析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功。绝大多数领导干部也能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在具体实践中,有的却奉行“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有的即便调研也是走马观花、...

2022年街道基层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

 

 调研报告:基层形式主义减负存在的问题及 建议

 进入新时代,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老问题依然存在,还出现了一些改头换面、隐形变异的新动向、新表现。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尤为迫切。

 一、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 )

 (一)。

 各种会议依旧频繁。各地都提出“要严控会议数量”,实施“无会月”“无会周”等,但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一是数量多。乡镇基层由于人员数量、领导职数偏少,很多都是身兼数职,分管联系多项工作,需要参加的会议也自然而然“水涨船高”。据统计,乡镇党政领导平均每个工作日召开 1 场会议以上,如果是岁末年初会议较多时,有的甚至要同时参加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会议,疲于奔波。部分视频会把涉及面不广的会议开到乡镇,并且要求全体干部职工、村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参加,大大损耗了人力物力。

 二是时间长。每次党政领导参加部门会议,会期半天,有的甚至一天的时间,导致没时间开展其他工作。如,某些工作,省里直接召开到县级的视频会议后,市里接着开精神传达、安排部署会议,然后县里又召开会议传达、部署,要求乡镇要组织村组召开会议层层部门,造成严重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

 三是规格高。许多会议其实只需要分管工作的领导参加就行了,但还是要求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这样才显得对这项工

 作比较重视。

 (二)文件数量 依然 众多。

 一是工作时限短。部分上级文件前一天发的文件,第二天就要反馈情况。有的甚至上午发通知,下午下班前就要示上报工作开展情况汇总,时间紧、任务急,使得乡镇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化,甚至有的工作为了跟上上级的节奏,匆匆应付了事,工作质量不高。

 二是落实要求高。有的文件为了体现工作量,每项工作都要按结点上报落实情况、工作开展图片等的信息,对于有些操作电脑不熟练,年纪较大的工作人员,撰写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材料电子档难度比较大。

 三是发。

 文不规范。据统计,某乡镇一直累计收到市县各类文件 700 余份,文件存在重复下发现象,有些部门没有利用现方式、新途径下发电子档文件,还在要求乡镇领取纸质档材料,但因离县城较远,时限短,来不及拿到文件,导致工作开展不顺。

 (三)考核督查层出不穷。许多考核督查过于追求“痕迹”,导致工作开展本末倒置、形式大于内容。部分工作督查严且频,稍有不慎就是层层问责,导致基层分管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被束缚了手脚。而且“基层减负年”开展以来,督查工作呈现隐逸性的特点,名目繁多的督导检查逐渐减少,但调研指导工作逐渐增加,“调研结果”影响绩效考核成为上级部门和基层干部的共识,督导检查逐渐蜕变为一些不必要的调研指导。

 (四)工作权责 相互 局限。当前,各级各部门借由“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纷纷把服务“末梢”延伸到乡村一级,但乡村没

 有相应的人权财权物权,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和引领发展方面自主权很小,基层干部的想法得不到有效落实,进一步加重了乡镇工作负担。

 (五)各种“群”遍地开花。现在每个干部手机微信、QQ里都充斥着各类工作群、交流群、督查群,有的领导干部的微信、QQ 等平台工作群多达 60-70 个,大多还要求回复“收到”,不及时看群里消息就有 99+,就可能错过工作消息。一个工作群就对应着一项工作,工作群的群主既有县级部门的业务负责人,也有各职能部门的对口联系人,各位群主在工作群里发布信息、传达文件、下派任务,几十个工作群对应的可能只有 1-2 位基层干部。

 二、工作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XXX 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今年 3 月 1 日,省委书记张庆伟在省委常委会上,再次提出要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郴州市委提出了“七减”(减会议、减文件、减新闻、减陪同、减考核、减流程、减群组)措施,为基层减负增效工作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举措,需要各级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贯彻执行。

 (一)

 开好“管用”会议 。

 一是控制会议数量、规模。减少不必要召开的会议,能合并的合并,能套开的套开,能电话通知的就不开,可以小范围解决的问题,就不要扩大。

 二是坚持开短会、讲短话。各种会议都要限制发言人数、发言时间。

 三是提高

 。

 会议实效。不刻意搞传达不过夜,坚决防止同一事项,议而不决,反复开会。

 (二)

 制 发“有效”文件 。

 一是严控计划外发文。严格执行党委、政府规范性文件年度发文计划制度,除当年中央、国务院新制发文件有明确要求外,未列入计划的不予发文。

 二是严禁重复发文。主题相似文件可以归并整合的,只发 1 个文件。坚决杜绝以文件落实文件、不抓落实只靠发文等形式主义。

 三是提高发文时效。坚持最小化、精准化定密原则,可公开发布的文件一律公开发布。提高电子公文传输平台利用率,分步停发纸质文件。

 )

 (三)” 突出“实在”。

 考核。严格控制考核督查的数量和频次。督查时要少看表格资料、少听汇报,多实地走访、多听群众声音,将是否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真实评价作为考核指标。对确需要检查推进的重点工作,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规划和有较强针对性、操作性的考核检查办法,结合目标责任考核集中统一进行,不搞层层检查评比,让广大基层干部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中,心情舒畅的干工作。

 ( 四)

 )

 倡导“俱进”技术。

 。为了减少材料的多头和重复报送,切实减轻因人为因素对基层造成的不必要的负担,上级机关可以采用技术手段,加强机关内部的协调配合,对基层报送的材料和数据,在做好保密的前提下,进行系统整合,从而达到资源共享。比如在互联网基础上设立机关内部局域网,机关各股室将可用于机关内部共享的下级报送材料和数据,放置共享文件,便于资源

 共享。

 (四)

 打造“ 规范 ”网 群。建议上级部门可以将性质相同的微信工作群进行合并精简,让工作群回归助力工作的初衷,帮忙而不添乱。规范微信工作群下发要求格式及内容,减少一些工作留痕迹的图片,材料汇报等信息。对一些没有工作开展的微信工作群及时撤销,避免微信工作群数量众多,来不及翻阅信息,影响日常工作开展。减少一些微信公众号投票硬性任务,减少一些工作文章硬性转发任务,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六)

 推行 “承接” 服务。大力培育和完善专业性、公益性基层社会组织,推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基层管理和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服务活动。基层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等方式,积极引导各种社会组织和各类志愿者参与基层管理和服务,让这些社会组织成为承担政府职能的重要载体,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社会需求,通过他们的合理承担,减轻基层干部的负担。

2022年街道基层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层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思考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对 XX 街基层减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略作分析。

 一、社区基本情况 我街属于典型的旧城老旧小区和城乡结合构成的城市社区,经过几次调整后,目前共有社区 X 个,X 个社区都分别与我区的 XX 镇、XX 镇、及原来的 XX 镇错综交替,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现在的社区都统一按照社区党委引领抓总、居委会具体功能性服务、监委会监督配合的服务模式设置。

 二、社区减负现状表现及原因

 经调查,社区工作普遍存在工作杂、任务重、压力大等现象,政府部门大部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下沉到社区,社区承接的工作事项大有人口计生、劳动保障、医疗保障、安全生产、维稳综治、民政事务、武装、党群事务、统计、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网格管理、创文创卫创模“三创”工作等十多项之多,小有几十上百项之杂,社区干部大部分时间用来完成各职能部门下派的任务、应付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印制各种资料台账等,无暇开展服务社区居民的活动,偏离了社区是自治组织的本位。

 。

 (一)社区工作重心不明确。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成了各职能部门不可缺少的左右手。一些职能部门对社区的地位和自治性质缺乏认识,把本应部门承担的工作转嫁给社区,增加了社区工作量,社区频于完成政府事务性工作任务,无暇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如各类报刊杂志征订任务、社保医保参险任务、环境卫生任务等。医保部门将居民医保缴纳任务移交给社区,要求辖区内户籍人口 70%的居民必须参保。但由于辖区众多企业破产倒闭,社区居民空挂户多、外出打工者多、人口流动量大,社区难于按照规定的人数完成参保任务。社区内的街、路、巷环境卫生,环卫部门应是工作的主体,社区做好协助和宣传工作,但现状却是本末倒置,环卫部门成了监督单位,社区成了责任的主体。为了迎

 接环卫部门检查,社区干部往往还要到辖区内的街、路、巷负责打扫卫生。

 (二)社区与政府关系不明确。社区被当成各职能部门的下级单位,频于接受上级安排的各种检查、考核、评比。政府各部门通过对社区进行检查考核来评价自身工作完成情况,不定期对社区进行检查并要求社区建立相关台账。针对各项检查,社区需制作各类牌子和台账应付,基本每个社区都有十几块牌子、几十类台帐、上百本档案,很多内容都是交叉重复,如社区教育台帐、计生台账、消防排查台账等。消防排查工作的责任主体本应是消防这样专业机构,社区只应配合消防搞好消防的排查和宣传工作,但现在这项工作却成了社区为主体,消防部门负责督查社区。

 (三)社区工作权责不明确。各职能部门把责任、矛盾下放到社区,社区有责无权,频于给居民出具各类证明。如民用住宅楼里经营注册工商营业执照,办理商业保险身份证号、姓名、性别不一致,婚史情况,收入情况,房产证明,车辆证明等等都要到社区来开据证明。社区公章使用范围不明确,社区公章成了万能章。

 (四)社区工作人员配置标准不一,运行经费过低。按照《XX 区开展合村(居)民委员会并村(居)小组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规模在 5000 人以下的社区,享受基本报

 酬的干部职数为 X 人;规模在 5000-10000 人的社区,享受基本报酬的干部职数为 X 人;规模在 10000-15000 人的社区,享受基本报酬的干部职数为X人;规模在15000以上的社区,享受基本报酬的干部职数为 X 人。”然而现实是不分社区大小,人口多少统一按 5+1 配置,相邻街道社区有的却达到了7+1、8+1,人少事多,很多工作开展起来心有余而力不足; 社区承接政府各部门大量工作,需要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很多工作的开展都要挤占为数不多社区运转经费,比如创文创卫工作,上面不安排专项经费,只管布置各项任务,卫生死角清理、废旧家具转运、污水沟加盖、路面平整、宣传氛围营造等等都需要财力支撑才能完成,为完成各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差额部分有的社区靠出去化缘来维持社区各项工作开展。

 (五)社区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福利待遇不明确。一是社区干部流动性大。目前很多社区干部干一段时间就辞职不干了,究其原因还是待遇太低,社区干部除了每月固定的两千多元报酬外其他“五险”基本没有;二是社区其他工作人员不固定,包括公益性岗位人员和专职网格员。公益岗位人员每个人只能在有效工作期间享受一次公益岗位,合同期限为3 年,合同期满则必须更换一次新人,人员更换过于频繁,一些年轻的、有工作能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却不能留

 在社区工作,刚适应了工作岗位就要换人,这种机制严重制约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发挥。

 三、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工作建议 为进一步落实《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要求,更好地发挥基层社区组织自治作用,更好地为居民服好务、办好事,建议从三个方面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工作。

 (一)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

 建议借鉴先进发达地区的城市社区管理经验,建立社区公共服务准入制度和指导性目录,全面清理现有社区公共服务项目,明确社区工作职能,凡属于基层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派出机关职责范围内的需委托社区公共服务站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需通过签订协议、购买服务等方式,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交由社区公共服务站承办。

 (二)进一步明确社区工作经费及人员待遇。

 根据现行社区工作量合理匹配社区工作经费,临时增加工作根据工作量由下派单位给予适当经费弥补;社区干部工作报酬。采取基本报酬+绩效报酬的方式,按照社区主职基本报酬不低于上年度本地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合理确

 定社区干部基本报酬。社区干部每人每年绩效报酬不少于基本报酬的 10%。同时为社区干部办理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生育、工伤保险。

 (三)推行政府购买服务。

 大力培育和完善专业性、公益性社区社会组织,推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活动。基层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等方式,积极引导各种社会组织和各类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让这些社会组织成为承担政府职能的重要载体,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社会需求,通过他们的合理承担,减轻社区干部的负担。

2022年街道基层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层减负背景下公文精简工作

 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公文精简历来是党委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要求。20 世纪60 年代,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官僚主义,克服“五多五少”》的党内指示中,将“文件报表多”作为官僚主义“五多五少”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要求“精简会议,减少文件、表报,有事到下面就地解决”。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规定,“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下决心精简会议和文件,改进会风和文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针对公文精简工作明确提出“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2012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精简文件和简报的意见》(中办发[2012]16 号),就精简各类文件、提高文件

 质效作出了具体安排。可以看出,随着形势的发展,党和政府对公文精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对公文精简工作的要求日益具体化、明晰化、严格化。

 XX 年 3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把 XX 年确定为“基层减负年”,要求“层层大幅度精简文件和会议,确保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 30%-50%”。到 2020 年 4 月,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中共中央办公厅继续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指出要“切实防止文山会海反弹回潮”“守住精文减会的硬杠杠”。系列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的重要举措,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公文办理质量和效率、解决公文形式主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但精简公文是一项长期任务,制约公文精简工作取得应有成效的因素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因此,公文精简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必要长期坚持,进一步增强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G 市公文精简工作现状 为全力推动公文精简工作,G 市从公文数量、篇幅、质量等三方面入手作出了安排部署。

 1. 主要措施

 (1)严控公文数量。为提升文件制发的计划性、严肃性,减少盲目性、随意性发文,G 市明确了公文“六个不发”工作要求: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由部门自行发文或联合发文,一律不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法律法规已作出明确规定、现行文件已有部署且仍然使用的,一律不再制发文件;对已发至县一级的国务院、省政府文件,除有明确要求需比照制定贯彻落实文件的,一律不重新发文;对没有实质性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律不发;比照上级文件起草的本级贯彻落实文件,没有结合工作,内容相似度较高的,一律不发;发文格式、行文原则、文件字数等公文基本要素不符合公文规范化管理要求,经修改仍达不到要求,可不发。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传导公文精简工作压力,G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将公文精简任务分解到办公室各业务科室,建立公文精简情况月通报制度,压实各业务科室公文精简责任,确保年度减文目标顺利完成。

 (2)严格公文篇幅。在公文草拟、审核过程中,反对“假、大、空”,倡导“短、实、新”,坚持实用导向,坚决压缩篇幅,要求各类文件直指问题、报告进度、提出对策,少谈经验、做法、意义,除规划纲要等涉及全局性工作外,政策性文件一般不超过 4000 字,至多不超过 5000 字;向市政府呈报的

 综合性报告一般不超过 4000 字,请示一般不超过 1500 字,至多不超过 2000 字;专项报告以及政府常务会议汇报材料(不含附件材料)一般不超过 2000 字。审核过程中如发现存在照抄照转、篇幅超标、缺乏实质性内容等问题的,市政府办公室一律退回修改。

 (3)严把公文质量。加强公文起草、审核、印发全过程管理,建立完善公文审核把关负责制,明确分管领导、科长到具体工作人员的审核责任,在加强与文件起草部门对接、协调基础上,对不符合公文印发要求的,坚决不发文。在公文审核过程中,把分析情况实事求是、政策措施切实可行、公文语言庄重平实、公文表达通俗易懂作为重要标准;对文件印制格式等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发文“零”出错。

 2. 精简成效

 XX年全年,G市市本级印发正式及非正式文件 645 件,其中正式文件 515 件,未编号的非正式文件 130 件;印发的正式文件中,发至县市区的政策性文件作为重点精简文件范畴,共有 122 件,比 XX 年减少 38.69%,非正式文件中,属重点精简范畴的文件数量 21 件,重点精简文件总数比 XX年减少 33.49%,实现了“发至县一级文件减少 30%-50%”的目标,数量的压减,一定程度上也倒逼了文件质量提升。

 二、基层减负背景下公文精简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市级层面来看,在高位推进态势下,公文精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具化到基层,精简成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下面以 G 市 T 县为例,通过对 T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近 6 年的发文、收文等情况进行调研,做进一步分析(见表1)。

 1. 问题表现

 (1)公文绝对数量精简不明显。当前对公文精简工作成效的考量多以纳入精简范围的文件数量为依据,而非公文绝对数量,因此往往出现公文精简有一定成效,但绝对数量变化不大的现象。以 G 市为例,按照重点精简类文件口径(发至县市区的政策性文件)统计,正式文件 XX 年比 XX 年减少 X%,正式及没有编号的非正式文件 XX 年比 XX 年减少X9%,精简成效明显;但 XX 年正式及没有编号的非正式文件发文绝对数量为 X 件,较 XX 年的 X 件仅减少约 X%。到县一级,以 T 县发文情况为例,按照精简类文件口徑统计,XX 年 T 县发文数量为 X 件,较 XX 年的 X 件减少 X%;但XX 年正式文件发文绝对数量为 X 件,较 XX 年的 X 件仅减少约 X%,另外,还有部分没有正式编号但盖有印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政府权威的批复、通知、函等红头文件,在县

 级地方有时并未纳入统计范围,如纳入,此精简比例可能进一步萎缩。

 (2)基层文件压力系出多头。以 T 县收文情况为例,XX 年 T 县政府办公室收到国家、省、市政府公文共计 X 件,到 XX 年此数字达到 X 件,比 XX 年大幅增长 X%;XX 年、XX 年,市级下发文件分别为 X 件、X 件,而 T 县这两年收上级来文分别为 X 件、X 件,均远大于当年市级下发文件数量,反映出基层政府文件压力系出多头,除来自市级政府外,还来自省一级、市直各部门及其他议事协调机构等。

 (3)公文篇幅超标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对照 G 市关于文件篇幅的规定,以 XX 年為例,T 县 T 政发、T 政办发和T 政办函这 X 种文号的公文共计 X 件,其中超篇幅 X 件,占比 X%。反映出在一定范围内仍存在公文超篇幅和公文起草公式化、程序化、穿靴戴帽等现象。从文种上看,超篇幅文件主要集中在通知、意见等下行文文种中;从内容上看,文件超篇幅具有延续性,上级公文超标,对应的下级贯彻落实上级公文的文件往往也会超标,在 XX 年 X 件超篇幅公文中,此类情形有 X 件,占比 X%。

 (4)文件质量上存在照抄照转现象。个别文件存在照抄照转省、市文件现象,从内容到结构相似度超过了 X%,

 所发公文内容空洞,无具体措施,以文件落实文件,没有结合实际,对本地工作缺乏具体指导性、针对性。

 2. 原因分析

 精简公文实质是对公文处理工作的有效管理,各地各部门在这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问题。近年来由于领导重视、要求具体,各类整治行动在短期内产生了一定效果,但从长远看,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部行政环境需求。公文处理工作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系统,一定程度上受其所在的外部行政环境影响,当对公文“量”的要求与政府行政管理的实质需求发生矛盾时,“量”永远处于低阶位置。2012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公文的定义进行了明确界定,指出“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文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的重要工具”。从定义不难看出,公文具有法定性、权威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只认公文不认人”、领导口头决策必须以相应正式公文为准的现象也逐渐成为政府工作的一种常态。所以,当对公文数量的控制与政府性事务处理需求发生矛盾时,“量”永远是让位于“事”的,对领导者来说,文件数量超标只是“小事”,但重要政策

 不发文落实,却是要追责问责的“大事”。因此,随着政府性事务逐渐增多,对公文数量的需求也随之逐渐增长。

 (2)公文制发“成本”过低。过低的公文制发“成本”,不仅导致了公文“量”的泛滥,也影响了公文“质”的提高。公文的起草、审核、运转、签发、落实等,都有严格的程序规范,尤其是政府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重要决策事项等,对程序的要求更为严格,这是政府文件合法性、规范性、可行性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来看,一些公文并没有严格按照程序制发,主要表现为:领导同志直接在部门报送的公文上签字印发,没有经过办公室运转;应经过集体决策的文件,只走领导签发程序印发;行政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决策性文件出台过程中,征求意见、专家评审、风险性评估等程序性要求部分存在缺失等等。公文制发的程序性“成本”较低,使得部门在建议政府出台文件时缺乏足够的“成本”考量,客观上增加了公文数量,必要的审批环节缺失也影响了公文质量。

 (3)考核机制导向问题。虽然近年来各级对考核检查活动的规范日益严格,但各行各业的检查评比活动依然不少;部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在考核下级工作时,特别重视对重要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考核,一般都会把是否制发有关文件、以何名义制发文件作为衡量领导是否重视、工作是否扎实的重要标准。在这种考核“指挥棒”下,为体现重视、取得名次,

 下级往往不得不制发甚至请求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制发一些文件用于迎检;出于确保上下不走样需要,此类文件在制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照抄照转”现象。从目前来看,一方面要求少发文、杜绝文件照抄照转;但另一方面却将是否发文、是否体现上级文件精神作为考核的指标性内容,这种相互矛盾的“命题”,加剧了基层公文精简工作的无措感,客观上导致公文数量无法有效精简。另外,政府职能目标责任考核虽然将公文精简的要求列入其中,但考核分值占比较小,缺乏科学的指标设置,难以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

 (4)公文审核把关不严。这是公文精简工作相关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客观上来看,公文从起草到制发是有规定程序的,每一个程序就是一个审批环节,理论上应对公文数量、篇幅、质量起到一定控制作用,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审核责任划分不明确,机制不健全,真正履行审核职责的人员却并不多,要求人人把关,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人人都不把关。主观上来看,公文处理工作中的各类人员和群体的思想观念不同、利益需求不同、行为能力不同,当其缺乏相应的行政责任或业务能力不足时,就会导致劣质公文、无效公文和重复发文产生,对公文精简效果产生影响。

 三、基层减负背景下公文精简工作的对策

 公文精简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且具有反复性和复杂性。做好这项工作,既要从主观上给予足够的重视,更要从制度上建立长效机制,才能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 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加大引导力度,广泛宣传、深刻剖析公文过多过长过滥的危害,提高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对精简公文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着力推动部分机关干部转变“越高部门的文件越有权威”的错误思想观念,改变过去依靠发文体现领导重视、依靠发文推动工作的思维定式。各地各部门开展工作时,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减少因临时性事项产生的文来文往,能以电话、传真、邮件、政务网站通知等便捷形式解决的简单事项,就不寄望于印发文件,以进一步强化政府公文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 科学设定考核指标

 对现有的考核检查活动进一步整合压缩,如确需保留,一方面,建议在对重要政策贯彻落实的考核中,对已经主送至各市(州)、县(区)政府的文件,不将“是否发文”作为硬性考核指标,而更多地增加对具体工作落实的考核权重,坚决取消无实质性内容、效果和与工作目标无直接联系的检

 查项目和环节;另一方面,在本级的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将公文数量和篇幅的控制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要求来考核公文数量和篇幅,同时探索引入文件相似度核查比对的技术手段,防止大范围照抄照转。

 3. 完善公文管理制度

 一是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计划管理制度。为增强政府公文尤其是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发的预见性、计划性和可控性,应进一步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年度发文计划管理制度,发文按程序报市政府审批,确需调整年度计划的,要求经政府同意并履行相关程序。二是健全公文处理“一个口子”进出管理制度。各地各部门报送市级政府的文件,由专门科室统一收文并进行审查、登记、分办,发文需按公文运转程序进行运转,领导同志不得直接在各地各部门报送的文件上签字,不直接要求发文。三是健全公文审核责任制,公文审核把关各责任主体要真正承担起文件审核把关工作职责,确保文件尤其是行政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决策事项文件的程序性正义,并对文件的政策性、格式文种、行文规范、文字语言等进行综合把关,杜绝错漏。

 4. 健全决策反馈机制

 当前,“重发文、轻落实”是公文数量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发文的“成本”较低,部门在请求政府发文时候,更注重的是一种形式上的重视,为发文而发文,很多文件印发后便束之高阁。因此,宜进一步健全决策反馈评估机制,对以市级政府或办公室名义印发的文件,由文件起草部门牵头组织每年度对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检查和反馈,形成文件从起草到落实的闭环效应,营造注重文件落实的鲜明导向,减少为发文而发文,防止文件过多、过滥。

2022年街道基层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层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基层巡察存在问题

  派驻和巡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问题一:组长、副组长难选。

  原因:市县巡察对巡察组组长、副组长的能力、水平、阅历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市县一级由于体量较小,加之巡察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直指违规违纪的人和事,巡察干部承受较大压力,有相当部分巡察组组长、副组长人选不愿意参加巡察,造成可选的人员不多。

  对策:建议建立巡察组长库,将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人大政协党组成员、专职委员、各乡局单位党组书记等纳入组长库,维护组长库的动态更新。同时,建议市(县)委领导分期分批与巡察组组长、副组长谈心谈话,提气鼓劲,交任务、压担子,并以正式文件任命巡察组组长、副组长,一次一任命,一次一授权,体现市委的信任重托和巡察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问题二:深层次问题难发现。

  原因:巡察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虽然有中央、省(市、区)巡视工作的经验可以遵循,但由于巡察地域较大、巡察人员较多、巡察时间较短,通过常规的巡察方式,只能发现一些共性和面上的问题。

 对策:一是要注重巡察和被巡察的关系,提升巡察工作效果。当前,一些被巡察单位对巡察工作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心里戒备,对一些情况有意识地刻意隐瞒,只展现工作中好的一面。巡察组在巡察之前,要深入做好被巡察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的思想工作,做好宣传动员,讲清巡察工作的意义和目的,引导被巡察单位广大干部职工有序参与、全力配合。

 二是要注重带着问题巡察,增强巡察的针对性。在进驻被巡察单位之前,巡察组可以同组织、纪检监察、司法、审计、财政等部门沟通联系,了解掌握被巡察单位是否存在党风廉政建设、执行政治纪律、作风建设、选人用人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三是要注重谈话方式,提高发现问题线索价值。个别谈话是巡察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但是要从谈话汇总了解到实情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就要求巡察工作人员在谈话过程中,讲究谈话艺术,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以便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线索。

  四是要注重多角度了解情况,加大巡察工作的深度。巡察组在巡察过程中,要综合运用个别谈话、问卷调查、民主测评、实地考察、寻找知情人、信访、暗访等方式,发现重要信息、重要问题和重大案件线索,同时要积极发挥巡察组中纪检、组织、财政、审计等部门同志的专业优势,形成工作合力。

  问题三:人情关系干扰难处理。

  原因:县级作为最基层的巡察单位,巡察的范围小,人情网复杂,几乎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如果过不了人情关,巡察工作难以开展。

  对策:一是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巡察方式和手段。针对基层熟人社会、人情困扰等实际问题,通过灵活运用交叉巡察、专项巡察、延伸巡察等方式,破解关系网、说情风的干扰。

  二是健全完善巡察工作机制和规矩。破解人情干扰难题,必须靠严格执行的纪律利剑和规矩戒尺这两个法宝。建立责任追究制,规定

  “有重大问题没发现是失职,发现问题不如实报告是渎职”;

  建立严格的回避制度和巡察评价制度,根据巡察对象情况,巡察人员必须回避的就主动回避。

 三是着力提升巡察人员政治素养和能力:培养坚守党性原则的坚定品格,树立爱憎分明的政治立场和敢于碰硬的精神;

  培养巡察人员顽强毅力、坚强定力、超强耐力和直面逆境的心理承受力;

  培养巡察人员主动学习各方面知识的意识,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

  问题四:巡察方法难创新。

  原因:巡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督方式,现行的巡察方法主要是听取汇报、述职述廉、列席会议、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查阅档案、受理举报、实地调研、交换意见等,这些方法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和不适用性,不能满足于发现问题的需要。巡察组是按方案进行巡察的,被巡察单位事先会按照巡察要求准备了基础性工作,致使巡察组获得的一手资料有些失真,影响了巡察效果。

  对策:一是整合监督资源。加强横向沟通联系,充分利用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组织人事、财政审计、公检法等部门的信息渠道,尽可能多的收集掌握被巡察单位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从源头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要注意从“街头巷议”、“民谣”、“顺口溜”等信息中收集群众反映的情况,对公众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予以特别关注。

  二是综合运用巡察方法。《巡视条列》规定了听取汇报、个别谈话、受理信访、调阅资料、开座谈会、列席会议、问卷调查、下沉走访、提请协助、抽查个人事项报告、询问知情人和专项检查等 12+N 种巡视基本方法,这些方法都是经过巡视实践证明有效管用的。在发现问题、印证

  判断时要灵活掌握、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打好“组合拳”,争取最大程度、最高效率精准发现问题。

  三是运用科技手段。重视信息科学技术在巡察工作中运用,按地区、

 单位分别开通网上巡察举报信箱,常年受理关于该地区、单位有关情况的信访举报,实现群众参与巡察监督的科技化、常态化。要分地区、单位建立巡察资料库,收录历年度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民主测评和问卷调查结果及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等情况,为巡察组随时了解情况提供便利,为巡察监督插上“科技翅膀”。

  问题五:巡察机制难明确。

  原因:一方面,工作机制不畅,当前巡察工作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巡察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但相关监督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尚未健全,在协调配合还有不力现象,制约着巡察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巡察办人员编制尚未明确,体制尚未顺畅,工作人员均为临时抽调,在组织、协调、督查、服务、保障等工作中还有不便之处。

  对策:省、市各级巡察机构要加强对县、市(区)巡察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用制度机制规范巡察工作。建立信息收集机制,确保巡察组进驻前摸清巡察重点,找准巡察方向;

  建立联动机制,使各类问题线索得以优先办理,形成震慑;

  建立整改督办机制,确保巡察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防微杜渐;

  建立管理监督机制,确保巡察人员干净巡察、依法巡察;

  基层巡察机构要加强汇报、请示和学习,加强对巡察保障的统筹、协调,确保巡察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真正突出巡察权威。

  问题六:巡察认识难到位。

  原因:

  巡察工作中,虽然巡察组和被巡察单位之间能协调配合,认真对待巡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但由于巡察机制体制等原因,巡察组及被巡察单位个别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至使巡察工作难以向更深层次推进。一方面,个别巡察人员存在为

 难情绪,碍于情面,放不开手脚,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不敢做到真巡察、硬巡察,存在蜻蜓点水的现象。另一方面,被巡察单位个别领导把巡察工作误认为是对其日常工作的例行检查,对巡察组的工作存有戒备心理,只把工作成绩展现给巡察组,有意避开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甚至行动迟缓,落实不力,造成巡察效力难以很好发挥。

  对策:巡察工作的目的是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做到防微杜渐。十八届中纪委第七次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从严治党,深化政治巡视,实现党中央一届任期巡视工作全覆盖,深入开展“回头看”,创新方式方法,巡视和巡察有机衔接,利剑作用充分彰显。要总结提炼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经验,把巡视创新实践固化为制度成果。因此,要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和教育,使巡察干部充分把握巡察工作的方向、大局和原则。在履行巡察工作职能时,以中央、省、市出台的巡视(察)工作规章制度为指南,严格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提出的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被巡察对象要真正从思想上形成共鸣,认识到巡察工作的重要性,全力配合巡察组工作,不怕暴露问题,敢于自我揭短,将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从政行为置于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强化事前、事中监督,实现关口前移,正确行使手中权力。

  问题七:巡察谈话难深入。

  原因:个别谈话是巡察发现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由于有的巡察组谈话的方法技巧单一,谈话的针对性不强,导致巡察单位部分职工出现:有的原则性不强,怕得罪人,不愿讲真话;

  有的对巡察组缺乏信任,担心打击报复,不敢讲真话;

  有的认为巡察组解决不了问题,缺乏信心,不便讲真话;

  有的职工本身就存在违纪违法问题,担心意外,不肯讲真话。这些现象直接

 影响了巡察工作发现问题的效果。

  对策:一方面,巡察组要善于沟通,做到平等待人,增强被谈话人对巡察组的信任感。要有的放失,看好对象、摸清情况,针对不同的谈话对象设计不同的谈话方式。要尊重他人,晓之以理,沉着应对、善于引导、抓住重点,注意把道理谈清谈透,增强谈话效果,善于发现问题。

  另一方面,建议上级领导多组织相关业务培训,对基层巡察工作人员进行规范指导,通过讲课、模拟实战等形式不断提升巡察人员的业务素质。

 问题八:巡察氛围难浓厚。

 原因:巡察工作是一项政治性、业务性、纪律性很强的工作,除了巡察公告、巡察动员、巡察交流等动态工作进行媒体宣传外,其他都未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公开。除了巡察办、巡察组、巡察对象等小范围知晓巡察工作外,社会知晓率不高,人人参与巡察监督的氛围不够浓厚,导致巡察工作中问题线索渠道少,问题发现不全、不深,影响着巡察工作质量。

  对策:要注重巡察工作的舆论宣传,加大宣传、教育和公示力度。每轮巡察开始前及时张贴巡察公告,公布各巡察组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和举报信箱,并利用公众平台广而告之,扩大群众知晓率,最大限度拓宽和畅通线索来源渠道,搭建与党员、干部、群众交流沟通平台。充分利用电视台、政府门户网、纪检监察网、

  长江云党政客户端等新闻媒体,全面、准确、及时发布巡察工作动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营造人人关注巡察、人人参与巡察的良好氛围。

  问题九:巡察监督难持续。

  原因:巡察是上级党组织加强对下级党组织监督的重要抓手,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党内监督,能够有效解决“上级监督远、同级监督软、下级监督难”

 的问题。根据上级要求,巡察组要在一届(5 年)内实现对被巡察对象的全覆盖,也就是说被巡察单位平均每五年才接受一次巡察,且巡察工作开展时间相对集中(一般 2-3 个月),加之巡察组不是(客观上也无法实现)“常驻”,这样就直接导致被巡察单位会尽一切可能在巡察期间展现最好的一面,并极力掩饰不足的一面。同时,巡察还是一种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监督,巡察组和被巡察单位处于信息不对称之中,一方明来明去、来去匆匆,一方暗箱操作、坐地经营。最终的结果就是,巡察组在被巡察单位短期所能了解到的信息无论如何都是十分有限的,是被巡察单位长期苦心经营“粉饰”过的,很难全面了解被巡察单位的真实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巡察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对策:要加强机制建设,推动巡察工作常态化开展。

  一是多杀“回马枪”。为避免被巡察单位“粉饰”所蒙蔽,对已巡察单位,要经常开展“回头看”,出其不意地杀个“回马枪”,乘其不备,迅速出击,通过“点穴式”、“巡查式”、“回访式”等方式,精准发现其之前掩盖或粉饰的相关问题。

  二是深化专项巡察。习近平总书记评价专项巡视指出“成效十分明显”,王**书记也称赞其“具有开创性、富有成效”。在开展常规巡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专项巡察,紧盯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机动灵活,精准发现,定点突破,使

  巡察节奏更快、效率更高,让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三是跟踪督查整改。巡察反馈是巡察工作的“拐点”,但绝不能成为“终点”,巡察反映问题整改落实才是最终目标。巡察整改要贯穿巡察工作始终,不定期地开展监督检查、跟踪督办,督促被巡察单位“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对整改不力的严肃问责,切实推动巡察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提升巡

 察监督效果。

  问题十:巡察人员难满意。

  原因:巡察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专业性强,纪律严明,对巡查人员的素质要求特别高。巡察组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部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未接触过巡察相关工作,缺乏业务知识的掌握,政治素质也未受过检验。未经过系统性、规范性培训,因此,有的巡察人员在了解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照章办事、谦虚谨慎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影响了巡察工作效率。

  对策:巡察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选好、配好人员至关重要。要打造一支纪律严明、敢于担当、善于发现问题的巡察干部队伍,就是要加强对巡察工作的组织领导,优化巡察队伍结构。根据被巡察单位的单位的性质、业务类型、专业特点、廉政风险大小等情况科学安排、合理搭配巡察人员。选派好党性强、经验足,善于分析研判问题的同志担任巡察工作组长,把人事、监察、审计、财务、执法等部门中政治意识强,思想觉悟高,专业素质精的同志选配到巡察组。同时,结合巡察工作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巡察组人员接受学习培训,提升巡察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发现问题线索的能力。

 问题十一:巡察成果难运用。

 原因:巡察成果的运用是保持巡察工作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巡察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认识、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巡察成果无论在运用范围还是共享程度方面都存在着不足。

 对策:一是要切实提高对巡察成果运用的认识。巡察成果的运用主要包括巡察信息反馈、信息处理、信息落实、成果巩固四个环节。提升认识首先就是要认真学习巡视、巡察工作相关制度和中央、省市领导关于巡视、巡察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到县市巡察工作的目的和在当前党的建...

2022年街道基层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

 

 XX 街道 开展基层团青工作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共青团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全面推进从严治团,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青少年的发展对国家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按照上级关于共青团工作的要求,XX 街道团工委在共青团工作中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基本情况

 XX 街道总人口约 X 万人,其中常住人口约 X 万人,流动人口约 X 万人,辖内共有育才二小、育才三小两所小学及X 所幼儿园,学校青少年和青年职工团籍归教育部门管辖。目前,街道团工委下辖 XX 社区团支部、XX 社区团支部、

 XX 社区团支部、XX 社区团支部、XX 社区团支部、XX 社区团支部和学社衔接临时团支部 X 个团支部,团员共 X 人。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团组织基础建设。街道团工委针对辖内 28岁以下青年团员开展大范围摸排工作,将青年团员纳入团组织工作的范围。根据上级要求,依托互联网平台,加大网络平台团知识学习力度,进一步规范智慧团建平台建设,做好基层团组织团员数据库建设及团费缴纳工作。

 (二)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街道团工委及各基层团支部积极发掘优秀青年人才,按照需求吸纳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较强、文化水平较高、愿为街道青年做实事、做好事的优秀青年员工充实到团干部队伍中,并坚持从系统化培训、实际性操练、标准化考核等方面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

 (三)加强团组织服务能力建设。根据各基层团支部特点,开展“阳光假期”、“青年自护”、“雷锋活动月”等系列活动,努力提高青年队伍的素质。对于组织内的青年团员,在其成长成才方面给予重点考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积极建设“青年之家”,拓展团组织服务内容,XX 街道嘉雨社区“青年之家”荣获 X 年区级“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

 三、存在问题

 (一)基层基础较薄弱。团干流动性大。社区工作人员工作条线多,社区团支部的团干基本都是身兼数职,岗位调整较频繁,难以有效专注于团青工作。团员流动性大。街道团员主要来源是大学毕业未工作且户籍在本辖内的学生、工作单位在 XX 街道辖内的青年等,再加上到龄离团等因素,街道团员流动性较大。

 (二)创新意识不佳。活动开展形式单一。新时期青年对追求新鲜事物,业余爱好丰富,而基层团组织的活动形式依然以晚会、会议宣传为主,创造性和灵活性不高,难以体现当代青年的活力。培训管理创新不足。对于团干部的培训、团员的学习以讲课、平台学习为主,培训内容针对性和具体性不强,影响了团干、团员对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深层次思考工作方式和管理培训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意识不足。

 (三)责任落实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团青工作虽纳入了街道年底绩效考核,但分值不高,使部分团支部主体意识不强,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不突出,团干开展工作存在依赖性、被动性。党建带团建意识不强。“党建带团建”是新时期团的建设的重要途径,目前党建带团建工作在有效落实方面还存在差距,缺乏工作上的具体深入指导,没有系统性和持续性的建设机制。

 四、意见建议

 (一)直面难点,夯实基础。加强团干素质建设。减轻基层团干的工作负担,拓宽选拔团干部的渠道、通过公开选拔、聘任制等多种方式选拔优秀团青专职干部,兼职团干部要保证做到有一定时间专注于团青工作,结合实际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兼职团干部。加大团员管理力度。继续加大辖内团员数量摸排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团员及时纳入团组织,并做好相关团关系转接等手续。充实青年人才力量,重视 28岁以下还保存团籍的党员,以奖励机制、创新活动调动青年参与的积极性。

 (二)创新方式,拓宽载体。丰富青年活动形式。探索建立学习文化型、生活娱乐型等青年社团型组织,如计算机兴趣小组、羽毛球兴趣小组等,适时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充分发挥“青年之家”服务平台作用,努力构建服务团员青年学习的多样化平台,充分了解和掌握团员的兴趣喜好,建设和落实好辖内青年的网上文化阵地和精神家园。提高培训管理水平。根据街道实际情况和团干自身发展的需求,以短期外出培训班及专题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有针对、有计划性地鼓励、推荐基层团组织优秀青年员工去接触、学习有关业务岗位的知识与技能,增强他们应对岗位挑战的能力。适时邀请

 专家举办讲座,强化团内业务知识培训和拓展,重视提高团青队伍整体素质和知识技能。

 (三)从严治团,强化机制。完善管理考核机制。街道团工委要健全对基层团支部的考核标准,强化考核执行力度,实行奖励机制,定期对基层团组织干部进行工作谈话,了解基层团支部现状,听取团干对于团工作的意见建议。强化党建带团建。“党领导团、团紧跟党,党重视团、团依靠党”,制定加强和改善对共青团工作的配套文件,从组织上规范共青团工作,各级党组织负责人每年至少要给团员青年上一次党课、参加一次团的活动、召开一次团员青年座谈会。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团组织和团员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推动党建带团建工作始终挺立于时代潮头。

2022年街道基层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层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探讨 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 2019 年作为“基层减负年”。《通知》印发以来,引发广大基层干部强烈共鸣。在基层干部和群众纷纷点赞的同时,基层减负也面临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基层存在问题 (一)会议文件多,疲于应对。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在精简会议、文件方面一直在努力,但会议多、文件多仍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XX 区 XX 街道 X 年共收到各级各部门下发文件 X 份,X 年共收到 X 份;XX 年接到各级各部门会议通知 X 次,X 年接到 X 次。从数据看,会议、文件只增未减,干部职工疲于应对,甚至会出现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情况。

 类 (二)各类 APP 、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发布平台层出不穷,成效不佳。一方面,各类 APP、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发布平台公开渠道变多,但干货内容变少。发布平台层出不穷,要求经常维护更新,但基层应对各级各部门,工作力量薄弱,实际运用中有的内容不详实、有的时间滞后,发布内容大多为单位成绩,看似该公开的都公开了,但群众想知道的没多少,甚至还有一些平台沦为僵尸平台。另一方面,主动公开少,被动公开多。信息公开没有科学的考评和考核问责标准,想着公开多少、质量好坏一个样,发布错了还要担责,就只是按要求完成“规定动作”。

 (三)工作群越来越多,却未真正提高工作效率。在互联网时代下,微信、QQ 等社交软件渐渐地成为了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工具被广泛使用。但微信工作群、QQ 工作群过多过滥,一个单位不同科室因工作需要建立不同的工作群,基层工作人员平均一人承担十几个工作群,分身乏术。有的单位文件下发少了,微信工作群通知不断,甚至变成微信办公。工作群越来越多、越来越泛滥,什么时间都有消息,什么时候都要“看到回复”,有时漏看还会挨批评,导致一部分基层工作人员认为自己被微信群所绑架,甚至出现谈工作群色变。

 (四)示范点创建、迎检挂牌现象突出。如部分单位以达标创建、规范化建设、年度检查需要出发,要求街道、社区打造特色亮点、悬挂名目繁多的牌子,又有许多上级部门在年底考核工作中,将挂牌作为考核指标,列入年度考核计分项。作为基层,原本是各项工作政策、措施的落脚地,而不是落实在装修这样的门面功夫上。

 二、具体原因分析 (一)属地管理权责不明晰。现在什么都属地管理,国土属地管理,环保属地管理,信访属地管理,属地管理被滥用,成为上级职能部门推卸责任的借口。基层属地管理变成责任属地,但权力并不属地,权力和责任不对等。

 (二)考核检查标准不合理。考核检查是作为一种绩效评价和有效推进工作落实的方法,目的是通过目标任务和奖惩机制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落细。然而,现在有些单位检查考核评比泛滥,呈现多头考核、层层考核等形式,不仅没有起到推动工作落实的目的,反而给基层干部和群众造成负担,让基层疲于应付。考核细则、考核标准都由上级制定,但有的上级往往不认真研究实际情况,盲目下指标、定任务,制定考核任务不切实际,造成考核内容不合理、考核方法不科学。有的考核部门不看工作实不实,只看台账多不多,考核工作浮于表面。

 (三)容错纠错机制运用不到位。虽建立了容错纠错机制,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却因容错与纠错、喊口号与实践性等原因运用不到位。

 三、相应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切实改进文风会风。一是切实加强管理,精简各类会议。大力压缩会议,能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能合并开的会议合并开,必须召开的会议要尽量压缩会期,合理控制参会范围,确需单位主要领导参会的要严格审批,进一步改进会议方式,提高会议效率和会议质量。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大力精简文件。规范发文报批程序,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发文规格,发文要注重实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文件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三是严格把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从源头上控制和解决“文山会海”问题,年底要对各部门召开会议和印发文件的情况予以通报。

 (二)进一步理顺关系,“ 属地管理” 要权责分明、权责对等。一是各级各部门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基层机构的职责和相应权利的对等,进一步规范理顺职能部门与基层乡镇街道的权责关系,二者之间的权责应分明,统一事权和责任,破除单纯以“属地管理”等单一方式把责任无限下放基层的不合理做法。二是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即放、权

 责一致的原则,凡是下放的管理权限应事先充分征求乡镇街道意见,列出详细的放权目录,明确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的职责,确保权限及时下放、规范承接、有序运转。三是各级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职尽责,既要当好基层的指挥员,又要当好基层的服务员,真正让基层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切实发挥好“属地管理”的作用,推动基层工作的全面发展。作为基层干部要尽快适应“属地管理”的扁平化工作模式,统筹规划,科学施策。

 (三)加强督查考核制度创新,防止督查考核材料“ 秀” 。上级部门要改变考核看材料、总结材料、调研找材料,凡事都向基层要材料的状况,避免把工作检查、考核等同于向下级收集材料。要加强考核制度创新,探索更为合理的考核制度,强化日常实地督导,改变一纸定胜负的局面。

 (四)加快运用容错纠错机制,为新时代干部撑腰鼓劲。一是要明确划清容错纠错界限,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在工作中应当制定完备的权责清单和负面清单,坚持客观公正、公开透明。二是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或问题要予以纠正,并视情节对具体执行人员给予问责,还必须与核评价、奖优罚劣结合起来。三是要合理设置干部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增强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五)合理设置运用政务平台、系统、APP 、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警惕新媒体形式主义。一是要根据不同职能部门的权限,对各类平台、系统、APP、微信公众号进行合理划分,该整合的整合,该协调的协调,该取消的取消。二是可依据浏览量、点击率、实用性、认可度等指标,由网信部门牵头和第三方参与的形式开展评价和清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民意监督机制,真正把电子政务平台办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沟通和办事渠道。

推荐访问:减负 基层 街道 工作

版权所有:鸿鹄范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鸿鹄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鸿鹄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8061701号-2